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国周专利>正文

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47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车握把护套。它主要是在圆弧形软质垫体两端分别跨接在护套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金属板体的两端也分别跨接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且铺设在软质垫体上。从而,使握把结构更可靠,而且手感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车握把护套。目前,习知的机车握把护套1,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该护套1是套置在机车握把上的硬质护套体,其缺点归纳如下其一,避囊性差,不能提供消费者舒适使用,其二,结构性不佳,易于变质裂损,其三,易于脱落或松弛,硬质护套体与金属质机车握把套置后,极易于脱落或松驰,其四,握持感及触感不佳,硬质护套体原本就不能使消费者舒适地握持,而且在握持中经常会有疼痛感。鉴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能增加握把的强度及耐用性,同时还能使握持舒适及避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其特征是它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圆弧形软质垫体及金属板体,其中圆弧形软质垫体两端分别跨接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金属板体的两端也分别跨接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且铺设在软质垫体上;上述金属板体邻近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呈阶梯状。上述金属板体与机车握把护套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一体成型;上述金属板体为花格网环状板体,而软质垫体有局部凸伸在金属板体的花格网表面上方上述金属板体为螺旋板状;上述金属板体为直线及局部弧板状上述软质垫体的表面上方局部开设一轴长槽,又在该轴向长槽底部开设数个嵌孔,同样在对应该嵌孔的金属板体上开设数个嵌体;上述金属板体两端部分别套设金属套固环;与金属板体一体成型。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使握把结构更可靠,而且手感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习知机车握把护套的立体图。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剖视示意图。图4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5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剖视示意图。图6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分解图。图7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剖视示意图。图8本技术第五实施例分解图。第一实施例,如图2、3所示,机车握把护套2主要系呈中空状的设计而可供机车握把套设在其内,该机车握把护套2至少包括有位于两端边的第一端部20以及第二端部21,定位跨接在前述第一端部20及第二端部21之间的圆弧形软质垫体22,该软质垫体22主要系包括一厚度适中、且具有避震效果的泡绵体22,同时更可扩充包括一可依需要,而适时地被覆盖在泡绵体22外层的皮套体23,其特征是在邻近软质垫体22上方对应铺设有同样可定位跨接在第一端部20及第二端部21之间的金属板体24,至于金属板体24也可直接一体成形在机车握把护套2上,当然,为了能提供强化接合及舒适握持,金属板体24在邻近第一端部20及第二端部21接合的端边可呈阶梯状设计,第一阶梯状端部241,第二阶梯状端部242,使第一阶梯状端部241,第二阶梯状端242能伸置,并邻近于金属板体24第一端部20及第二端部21的内径表面,使得金属板体24的内表成即可压合软质垫体22,外表面直径则可使其大约等于金属板体24的第一端部20和第二端部21外径,借以强化接合和舒适握把。金属板体24可为具有花格网状的环状板体、且在定位套固后,软质垫体22系可局部略微凸伸在网目240表面上方,局部被压制在金属板体24下方,借以提供使用者在握持时,能够同时接触金属板体24,以及凸伸在网目240表面上的软质垫体22,增进握持的稳定性及舒适感;当然,花格网状的网目240系可依需要而呈现不特定的大小规格。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机车握把护套3的金属板体31系可为螺旋板状,亦即金属板体31系以适当的宽度呈螺旋状绕在软质垫体30上。第三实施例,如图5所示,机车握把护套4的金属板41可为直线设计的局部弧板状,亦即金属板体41系以适当的宽度呈局部弧状、且以直线形态横跨在软质垫体40上。第四实施例,如图6、7所示,机车握把护套5的软质垫体50的表面上方局部开设轴向长槽51、且在该轴向长槽51底部邻近于软质垫体50的交接处开设数个嵌孔510,又金属板体52对应于嵌孔510处也同样开设有与嵌孔510相互结合的嵌体520,借金属板体52被定位在轴向长槽51上,亦即金属板体52可被定位在轴向长槽51上方,而且两者的接合更可充分利用嵌孔510及嵌体520补强,同时,金属板体52的端部亦可圈套在两金属套固环53、54内,以加强紧固及定位。第五实施例,如图8所示,由图中假想线可知,金属套固环53、54与金属板体52可为一体成型。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其一,可供使用者多元化选择握持的态样,使用者可选择握持金属板体为主,或软质护套为主,或可同时握持金属板体及软质护套;其二,结构性强化、且耐用性佳,不易产生使用磨损及变质裂损等缺陷,金属板体配合软质护套的结构改良,既可适当增加厚度,又足以提高对天气变化和使用磨损的适应性,而易于变质裂损;其二,不会脱落或松驰,软质护套体与金属质机车握把套置后,不会脱落或松驰;其四,握持感及触感极佳,金属板体配合软质护套体,足以提供消费者舒适地握持、且能借以增进骑乘的安全性;其五,避震性极佳,足以提供消费者舒服地使用;其六,金属板体上方亦可适时附加彩绘或图形,达到倍增的装饰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其特征是它包括第一端部(20)、第二端部(21)、圆弧形软质垫体(22)及金属板体(24),其中圆弧形软质垫体(22)两端分别跨接在第一端部(20)和第二端部(21)上,金属板体(24)的两端也分别跨接在第一端部(20)和第二端部(21)上,且铺设在软质垫体(2)上。2.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其特征是上述金属板体(24)邻近第一端部(20)和第二端部(21)处呈阶梯状。3.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其特征是;上述金属板体(24)与机车握把护套的第一端部(20)、第二端部(21)一体成型。4.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其特征是上述金属板体(24)为花格网环状板体,而软质垫体(22)有局部凸伸在金属板体(24)的花格网表面上方。5.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其特征是上述金属板体(24)为螺旋板状。6.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其特征是上述金属板体(24)为直线及局部弧板状。7.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其特征是上述软质垫体(22)的表面上方局部开设一轴长槽(51),又在该轴向长槽(51)底部开设数个嵌孔(510),同样在对应该嵌孔(510)的金属板体(24)上开设数个嵌体(520)。8.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其特征是上述金属板体(24)两端部分别套设金属套固环(53)、(54)。9.按权利要求8所述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其特征是上述金属套固环(53)、(54)与金属板体(24)一体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机车握把护套。它主要是在圆弧形软质垫体两端分别跨接在护套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金属板体的两端也分别跨接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且铺设在软质垫体上。从而,使握把结构更可靠,而且手感好。文档编号B62K21/00GK2306175SQ9722135公开日1999年2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18日专利技术者张国周 申请人:张国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机车握把护套,其特征是:它包括第一端部(20)、第二端部(21)、圆弧形软质垫体(22)及金属板体(24),其中圆弧形软质垫体(22)两端分别跨接在第一端部(20)和第二端部(21)上,金属板体(24)的两端也分别跨接在第一端部(20)和第二端部(21)上,且铺设在软质垫体(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周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