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022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硬质外壁,以及设置在硬质外壁内部的软质芯壁,硬质外壁与软质芯壁之间设有间隙,软质芯壁的内部空间为引流通道;所述硬质外壁与软质芯壁之间还设有弹性囊,硬质外壁的管体侧壁上设有与弹性囊的内部囊腔相通的注射通道;所述软质芯壁贯穿弹性囊,软质芯壁与弹性囊的贯穿处紧密贴合。该胸腔引流管在常规引流管的外壁内部设置弹性囊,并在外壁上设置与弹性囊相通的注射通道;使用时,往弹性囊内注射水或气,控制不同的注射量,使管腔内的气囊不同程度膨胀,以缩小甚至完全关闭管腔内截面,实现引流速度的精确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心胸外科经常需使用胸腔闭式引流技术,一些情况下需控制引流速度,如肺压缩严重的气胸、胸腔积液的引流;全肺切除的引流等,需控制引流速度以预防复张性肺水肿、稳定纵膈。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为常规引流管引流时,加一个可调节夹闭程度的金属卡扣来调节引流管内腔截面积从而控制引流速度,该卡扣与引流管分离,不易存放,容易丢失,且突出引流管表面,在卧床病人翻身时易卡压皮肤,造成疼痛不适或压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流量开关,并使用时不会照成不便的胸腔引流管。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硬质外壁,以及设置在硬质外壁内部的软质芯壁,硬质外壁与软质芯壁之间设有间隙,软质芯壁的内部空间为引流通道;所述硬质外壁与软质芯壁之间还设有弹性囊,硬质外壁的管体侧壁上设有与弹性囊的内部囊腔相通的注射通道;所述软质芯壁贯穿弹性囊,软质芯壁与弹性囊的贯穿处紧密贴合。作为优选,所述软质芯壁的下半部侧壁与弹性囊的囊体内壁紧密贴合;硬质外壁上的注射通道与弹性囊的上端部相通;当通过注射通道往弹性囊的上端部注入气体或水等介质时,软质芯壁上端被单向压缩变形,形变规则,从而可精确调节软质芯壁的引流流量。作为优选,所述软质芯壁的外侧壁面与弹性囊的内侧壁面线性衔接,软质芯壁沿衔接处将弹性囊的内部囊腔分为上囊腔和下囊腔;所述硬质外壁的管体侧壁上至少设有分别与上囊腔和下囊腔相通的两路注射通道;当通过两路注射通道分别向上囊腔和下囊腔注入气体或水等介质时,软质芯壁的上下两端被同时压缩变形,形变规则,从而可精确调节软质芯壁的引流流量。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胸腔引流管在常规引流管的外壁内部设置弹性囊,并在外壁上设置与弹性囊相通的注射通道;使用时,往弹性囊内注射水或气,控制不同的注射量,使管腔内的气囊不同程度膨胀,以缩小甚至完全关闭管腔内截面,实现引流速度的精确调节;并且该结构下,一方面,胸腔引流管不需要设置金属卡扣,使用方便且避免了使用时的不便现象;另一方面,胸腔引流管外壁可以选用相比常规引流管的外壁更硬质的材料,从而可预防引流管受压和扭曲,折转成角,影响引流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硬质外壁1,以及设置在硬质外壁内部的软质芯壁2,硬质外壁I与软质芯壁2之间设有间隙,软质芯壁的内部空间为引流通道21 ;所述硬质外壁I与软质芯壁2之间还设有弹性囊3,软质芯壁2贯穿弹性囊3,软质芯壁2与弹性囊3的贯穿处31紧密贴合,软质芯壁2的下半部侧壁与弹性囊3的囊体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硬质外壁I的管体侧壁上设有与弹性囊3的内部囊腔相通的注射通道4,注射通道4与弹性囊3的上端部相通。当通过注射通道4往弹性囊3的上端部注入气体或水等介质时,软质芯壁2上端被单向压缩变形,形变规则,从而可精确调节软质芯壁2的引流流量。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硬质外壁1,以及设置在硬质外壁内部的软质芯壁2,硬质外壁I与软质芯壁2之间设有间隙,软质芯壁的内部空间为引流通道21。所述硬质外壁I与软质芯壁2之间还设有弹性囊3,软质芯壁2贯穿弹性囊3,软质芯壁2与弹性囊3的贯穿处31紧密贴合;软质芯壁2的外侧壁面与弹性囊3的内侧壁面线性衔接,软质芯壁2沿衔接处34将弹性囊3的内部囊腔分为上囊腔32和下囊腔33。所述硬质外壁I的管体侧壁上至少设有分别与上囊腔32和下囊腔33相通的两路注射通道4 ;当通过两路注射通道4分别向上囊腔32和下囊腔33注入气体或水等介质时,软质芯壁2的上下两端被同时压缩变形,形变规则,从而可精确调节软质芯壁2的引流流量。综合上述两种实施方式,该胸腔引流管在常规引流管的外壁内部设置弹性囊,并在外壁上设置与弹性囊相通的注射通道;使用时,往弹性囊内注射水或气,控制不同的注射量,使管腔内的气囊不同程度膨胀,以缩小甚至完全关闭管腔内截面,实现引流速度的精确调节;并且该结构下,一方面,胸腔引流管不需要设置金属卡扣,使用方便且避免了使用时的不便现象;另一方面,胸腔引流管外壁可以选用相比常规引流管的外壁更硬质的材料,从而可预防引流管受压和扭曲,折转成角,影响引流的现象。【主权项】1.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硬质外壁,以及设置在硬质外壁内部的软质芯壁,硬质外壁与软质芯壁之间设有间隙,软质芯壁的内部空间为引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外壁与软质芯壁之间还设有弹性囊,硬质外壁的管体侧壁上设有与弹性囊的内部囊腔相通的注射通道;所述软质芯壁贯穿弹性囊,软质芯壁与弹性囊的贯穿处紧密贴入口 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芯壁的下半部侧壁与弹性囊的囊体内壁紧密贴合;硬质外壁上的注射通道与弹性囊的上端部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芯壁的外侧壁面与弹性囊的内侧壁面线性衔接,软质芯壁沿衔接处将弹性囊的内部囊腔分为上囊腔和下囊腔;所述硬质外壁的管体侧壁上至少设有分别与上囊腔和下囊腔相通的两路注射通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硬质外壁,以及设置在硬质外壁内部的软质芯壁,硬质外壁与软质芯壁之间设有间隙,软质芯壁的内部空间为引流通道;所述硬质外壁与软质芯壁之间还设有弹性囊,硬质外壁的管体侧壁上设有与弹性囊的内部囊腔相通的注射通道;所述软质芯壁贯穿弹性囊,软质芯壁与弹性囊的贯穿处紧密贴合。该胸腔引流管在常规引流管的外壁内部设置弹性囊,并在外壁上设置与弹性囊相通的注射通道;使用时,往弹性囊内注射水或气,控制不同的注射量,使管腔内的气囊不同程度膨胀,以缩小甚至完全关闭管腔内截面,实现引流速度的精确调节。【IPC分类】A61M25-10【公开号】CN204521938【申请号】CN201520235810【专利技术人】郑春辉, 陈晓美, 章响艳, 涂韶松 【申请人】丽水市中心医院【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5年4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硬质外壁,以及设置在硬质外壁内部的软质芯壁,硬质外壁与软质芯壁之间设有间隙,软质芯壁的内部空间为引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外壁与软质芯壁之间还设有弹性囊,硬质外壁的管体侧壁上设有与弹性囊的内部囊腔相通的注射通道;所述软质芯壁贯穿弹性囊,软质芯壁与弹性囊的贯穿处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春辉陈晓美章响艳涂韶松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