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度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957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粘度胶带,包括带体,其由基层与粘着层所叠合而成,所述基层和粘着层之间设有若干容胶粒子,所述容胶粒子包括薄膜以及被薄膜完全包覆的胶液,所述容胶粒子受到挤压时会胶液会胀破薄膜,所述粘着层下表面设为网纹面。这样设置,当需要使用时,将胶带带体先通过粘着层贴在需要被粘附的物体表面,再通过挤压容胶粒子,使薄膜产生形变内部液体撑开胀破流出,由于重力作用下,内部的胶液会慢慢由薄膜渗入需要粘附的表面,且由于粘着层表面为网纹面,所以胶液会慢慢充满网纹面,然后再和空气接触凝固,这样相比普通的胶带,粘附效果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粘度胶带
技术介绍
胶带是由基材和粘结剂两部分组成,通过粘接使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的物体连接在一起。其表面上涂有一层粘着剂。最早的粘着剂来自动物和植物,在十九世纪,橡胶是粘着剂的主要成份;而现代则广泛应用各种聚合物。粘着剂可以粘住东西,是由于本身的分子和欲连接物品的分子间形成键结,这种键结可以把分子牢牢地黏合在一起。粘着剂的成份,依不同厂牌、不同种类,有各种不同的聚合物。现有的胶带由于黏胶粘附效果不能满足多个领域的应用,由于其粘着剂与被粘附面时直接接触的,且粘着层表面为平面,这样只有一部分胶液明显粘附性较差,但如果单单只是将粘着层表面设为网纹面或者其他有凹槽的面,再将其内部填充胶液,一旦胶液在运输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就会马上凝固,使用时粘着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时可以挤出胶液进行粘附凝固的胶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粘度胶带,包括带体,其由基层与粘着层所叠合而成,所述基层和粘着层之间设有若干容胶粒子,所述容胶粒子包括薄膜以及被薄膜完全包覆的胶液,所述粘着层下表面设为网纹面。这样设置,当需要使用时,将胶带带体先通过粘着层贴在需要被粘附的物体表面,再通过挤压容胶粒子,使薄膜产生形变内部液体撑开胀破流出,由于重力作用下,内部的胶液会慢慢由薄膜渗入需要粘附的表面,且由于粘着层表面为网纹面,所以胶液会慢慢充满网纹面,然后再和空气接触凝固,这样相比普通的胶带,粘附效果大大提高。本技术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胶粒子和黏胶层之间还设有一渗透层。渗透层材料可选为海绵或者吸水棉等材料以保证其渗透使胶液挤压过程中不会渗出粘附在使用者手上,对使用本胶带造成较大的不便,且设置一层渗透层可以保证其在非刻意情况下挤压容胶粒子,渗透层可以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便于其使用和运输。本技术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和容胶粒子层之间还设有一遮光聚酯涂层。遮光聚酯涂层由于高反射率,广为许多电子产品应用,其不仅经济效益良好,此处设置一层遮光聚酯涂层,为了保证其遮光性,防止内部胶液由于阳光直射导致化学改性现象的发生,二来也能起到一定隔热效果,防止内部液体胀破。本技术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光聚酯涂层和基层之间设有吸水树脂层。高吸水树脂是一类含有亲水基团和交联结构的大分子,高吸水树脂一般为含有亲水基团和交联结构的高分子电解质。吸水前,高分子链相互靠拢缠在一起,彼此交联成网状结构,从而达到整体上的紧固。与水接触时,水分子通过毛细作用及扩散作用渗透到树脂中,链上的电离基团在水中电离。由于链上同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而使高分子链伸展溶胀。由于电中性要求,反离子不能迀移到树脂外部,树脂内外部溶液间的离子浓度差形成反渗透压。水在反渗透压的作用下进一步进入树脂中,形成水凝胶。从而起到一个吸湿的作用。这个方向设置的吸水树脂层,可保证本胶带在使用过程中外部水分干扰较少,防止使用时外部湿度对胶液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技术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胶粒子半径小于3毫米,所述相邻容胶粒子之间的距离小于4毫米。这样可以减小本技术的厚度,且不会可以保证其粘附性能。较佳地,所述带体设有若干带状撕裂部,所述带状撕裂部均与带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两个带状撕裂部的间距相等,所述容胶粒子与带状撕裂部错开设置。通过带状撕裂部的设置,使用者沿着带状撕裂部将本技术沿相对位置撕开,不需要用剪刀就能实现将胶带撕开,可以防止内部容胶被金属裁剪工具弄破造成不便。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产生了如下有益效果:这样设置,当需要使用时,将胶带带体先通过粘着层贴在需要被粘附的物体表面,再通过挤压容胶粒子,使薄膜产生形变内部液体撑开胀破流出,由于重力作用下,内部的胶液会慢慢由薄膜渗入需要粘附的表面,且由于粘着层表面为网纹面,所以胶液会慢慢充满网纹面,然后再和空气接触凝固,这样相比普通的胶带,粘附效果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正面剖视图。附图标记:1、带体;11、基层;12、吸水树脂层;13、遮光聚醋涂层;14、谷I父粒子;141、薄膜;142、胶液;15、渗透层;16、粘着层;17、支撑橡胶条;2、带状撕裂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至图3,一种高粘度胶带,包括带体1,其由基层11与粘着层16所叠合而成,基层11和粘着层16之间设有若干容胶粒子14,容胶粒子14包括薄膜141以及被薄膜141完全包覆的胶液142,容胶粒子14受到挤压时会胶液142会胀破薄膜141,粘着层16下表面设为网纹面。容胶粒子14和黏胶层之间还设有一渗透层15。溶胶粒子的制作方式通过与正常的粒子的制造方式相类似,先将薄膜141的一面上胶,在通过多工位分切机进行分切,然后再将薄膜141以点熔的方式密封成容胶粒子14,在此过程中必须保持薄膜141以及容胶粒子14的温度,防止胶液142融化。基层11和容胶粒子14层之间还设有一遮光聚酯涂层13,所述遮光聚酯涂层13由以下材料组成,PET料粒:80-95份;二氧化硅:2_4份;引发剂:2-3份;催化剂:0.5-1.5份;填料:1-5份。遮光聚酯涂层13和基层11之间设有吸水树脂层12,所述吸水树脂层12由以下材料配比制成丙烯酸100-220份;碱溶液200-320份;丙烯酰胺30-150份;淀粉50-100份;引发剂:0.001-0.01份;活化剂:0.2-2份;聚合剂:25-60份。容胶粒子14半径小于3毫米,相邻容胶粒子14之间的距离小于4毫米。带体I设有若干带状撕裂部2,带状撕裂部2均与带体I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两个带状撕裂部2的间距相等,容胶粒子14与带状撕裂部2错开设置。所述胶带的两侧还设有支撑橡胶条17 ;所述支撑橡胶条17为了防止正常情况下,使用者误将本技术的胶液142按压撑破薄膜141,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高粘度胶带,包括带体,其由基层与粘着层所叠合而成,其特征是:所述基层和粘着层之间设有若干容胶粒子,所述容胶粒子包括薄膜以及被薄膜完全包覆的胶液,所述粘着层下表面设为网纹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度胶带,其特征是:所述容胶粒子和黏胶层之间还设有一渗透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粘度胶带,其特征是:所述基层和容胶粒子层之间还设有一遮光聚酯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粘度胶带,其特征是:所述遮光聚酯涂层和基层之间设有吸水树脂层。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高粘度胶带,其特征是:所述容胶粒子半径小于3毫米,所述相邻容胶粒子之间的距离小于4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粘度胶带,其特征是:所述带体设有若干带状撕裂部,所述带状撕裂部均与带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两个带状撕裂部的间距相等,所述容胶粒子与带状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粘度胶带,包括带体,其由基层与粘着层所叠合而成,其特征是:所述基层和粘着层之间设有若干容胶粒子,所述容胶粒子包括薄膜以及被薄膜完全包覆的胶液,所述粘着层下表面设为网纹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亿隆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