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7577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设于建筑抹灰层的滴水线处,所述滴水线条结构包括:呈一夹角设置的横向滴水线边和纵向滴水线边,所述横向滴水线边设于建筑抹灰层中的横向面层,所述纵向滴水线边设于所述建筑抹灰层中的竖向面层,所述夹角适配于所述建筑抹灰层的滴水处的角度;以及所述横向滴水线边于所述夹角处向所述夹角外部延伸形成有滴水部,所述滴水部与所述纵向滴水线边连接。滴水线条结构可以简化施工程序,加速施工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滴水线条结构与建筑抹灰处的填缝料和砂浆层完全结合,有效增加滴水线的整体性,防止滴水线边开裂及损坏的现象,确保滴水线有良好的阻水效果,外形顺直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
技术介绍
滴水线俗称鹰嘴,我国现行的建筑滴水线施工过程,沿袭了几十年传统的施工方法,采用人工抹灰形成滴水线,其效率很低,工程繁琐,成型效果不顺直。并且在施工过程和竣工后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滴水线的整体性不够,滴水线非常容易开裂或损坏。而损坏后的滴水线又不能及时找专业维修人员去维修,使得工程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解决现有滴水线因整体性不够容易脱落、阻水效果差、成型不顺直美观等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种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呈一夹角设置的横向滴水线边和纵向滴水线边,所述横向滴水线边设于建筑抹灰层中的横向面层,所述纵向滴水线边设于所述建筑抹灰层中的竖向面层,所述夹角适配于所述建筑抹灰层的滴水处的角度;以及所述横向滴水线边于所述夹角处向所述夹角外部延伸形成一滴水部,所述滴水部与所述纵向滴水线边连接。滴水线条结构可广泛适用于雨蓬、窗口、楼梯踏步下、女儿墙压顶、阳台突出外墙的腰线等部位滴水线的施工,可以简化施工程序,加速施工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滴水线条结构与建筑抹灰处的填缝料和砂浆层完全结合,有效增加滴水线的整体性,确保滴水线顺直平整。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滴水部为弧形结构。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角为88°至90。。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向滴水线和所述纵向滴水线边上设有复数个通孔。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形孔,且交错阵列于所述滴水线边上。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孔为多边形孔。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部分所述通孔向所述夹角内部延伸形成通孔壁。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条所述滴水线边和所述滴水部上均贴设有玻纤网格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中的滴水线条的俯视图;以及图3为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用于建筑抹灰滴水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用于建筑抹灰滴水线处,用于提高滴水的整体性,两条滴水线边贴设在建筑抹灰滴水线阳角处的两侧边上,用于保护滴水线处的两个侧边,在滴水线处的面层内设有弧形滴水部,起到定位滴水线的作用,在抹灰施工中,由于弧形滴水部的存在,可以加快滴水的施工,进而简化施工程序,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滴水线条结构能够与填缝料和砂浆完全结构,形成了坚固的滴水线保护系统,有效增加滴水线的整体性,防止滴水线边的开裂。采用塑料的滴水线条结构,具有不生锈,不易老化的特点,保证滴水线的顺直平整,使得建筑滴水线保持永久性美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10包括横向滴水线边101和纵向滴水线边102,滴水线条结构10设于建筑抹灰层的滴水线处,其中横向滴水线边101和纵向滴水线边102呈一夹角103设置,夹角103适配于建筑抹灰层的滴水线处的角度,夹角103为88°至90°,建筑抹灰层的滴水一般为90°直角,夹角103设置小于90°,更利于与墙面贴合。横向滴水线边101设于建筑抹灰层的横向面层,纵向滴水线边102设于建筑抹灰层的竖向面层,横向滴水线101于夹角103处向夹角103的外部延伸形成滴水部104,该滴水部104与纵向滴水线边10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滴水部104为水滴形结构或者弧形结构。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实施方式,横向滴水线边101和纵向滴水线边102上设有复数个通孔1011,通孔1011为圆形孔,且交错阵列于横向滴水线边101和纵向滴水线边102上。通孔1011也可以为多边形孔,有规则的排列于横向滴水线边101和纵向滴水线边102上。通孔1011还可以部分向夹角103的内部延伸形成通孔壁,该通孔壁以锚固于建筑抹灰层中,增强滴水线条结构与抹灰层之间的连接强度。通孔1011还可以部分为多边形孔,剩余部分为圆形孔。作为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实施方式,在横向滴水线边101和纵向滴水线边102、以及滴水部104上均贴设有玻纤网格布,横向滴水线边101和纵向滴水线边102以及弧形滴水部的材料为PVC材质。通过玻纤网格布可以有效的增加滴水线的完整性,防止滴水线边开裂,确保砂浆层无龟裂,并且塑料条与玻纤网布粘结强度高,耐酸耐碱,可提高防震级别,减轻地震灾害。如图3所示,下面对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说明。建筑抹灰时,先清理结构层20上的工作面,铲除凸起,补平凹陷。制作混合水泥浆,将白水泥与木胶以3:1的比例混合,再添加适量的老粉和801胶水,搅拌均匀,用混合水泥浆抹平滴水和墙面,浆体保持适当的厚度。先在结构层20上涂抹约5cm宽的基层30,将滴水线条结构10紧贴在基层30的滴水处,本实施例中为水平方向的滴水,以有浆体从横向滴水线边101和纵向滴水线边102上的通孔1011处溢出为宜,横向滴水线条101和纵向滴水线边102的长度不够时可以拼接,在拼接处预留I至2mm的间隙,保持同一直线。将横向滴水线边101和纵向滴水线边102上溢出的水泥浆轻轻抹平,稍干后再刷一层混合水泥浆并抹平,形成面层40,滴水线条结构10设于面层40内,滴水部104于面层40的角部处形成向下的弧形结构,对水滴起到导向的作用。该面层40采用涂刷多层水泥浆或其他材料,最后涂刷上油漆、涂料或其他材料。滴水线的宽度和深度要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本技术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的有益效果为:滴水线条结构可广泛适用于雨蓬、窗口、楼梯踏步下、女儿墙压顶、阳台突出外墙的腰线等部位滴水处的施工,可以简化施工程序,加速施工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滴水线条结构与建筑抹灰处的填缝料和砂浆层完全结合,有效增加滴水线的整体性,防止滴水线边开裂及损坏的现象,确保滴水线有良好的阻水效果,外形顺直美观。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一夹角设置的横向滴水线边和纵向滴水线边,所述横向滴水线边设于建筑抹灰层中的横向面层,所述纵向滴水线边设于所述建筑抹灰层中的竖向面层,所述夹角适配于所述建筑抹灰层的滴水处的角度;以及 所述横向滴水线边于所述夹角处向所述夹角外部延伸形成有一滴水部,所述滴水部与所述纵向滴水线边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部为弧形结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抹灰用滴水线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一夹角设置的横向滴水线边和纵向滴水线边,所述横向滴水线边设于建筑抹灰层中的横向面层,所述纵向滴水线边设于所述建筑抹灰层中的竖向面层,所述夹角适配于所述建筑抹灰层的滴水处的角度;以及所述横向滴水线边于所述夹角处向所述夹角外部延伸形成有一滴水部,所述滴水部与所述纵向滴水线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葛仲彦王四久郭青松杨冬张业袁华甫邹家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