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冶炼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848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石冶炼炉,包括:冶炼炉壳体,其由外周墙、内周墙和炉顶组成且内部限定出下端开口的环状炉腔;炉底,其可转动地设置于冶炼炉壳体的下端;料板,其设置在炉底的上表面;多个耐火材料隔墙,其由炉顶向下伸出且与料板保持距离,并将环状炉腔分割为相邻的进料腔室、预热腔室、冶炼腔室和出料腔室,进料腔室具有进料口,出料腔室具有出料口;多个辐射管燃烧器,其设置于预热腔室处外周墙的内壁上且位于料板的上方;第一烧嘴组,其包括多个第一烧嘴,多个第一烧嘴分别设置于冶炼腔室的内周墙和/或外周墙上;布料装置,其设置于布料腔室内且与进料口相连;油气导出口,其设置于预热腔室处的炉顶处。该电石冶炼炉可以显著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石冶炼炉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石冶炼炉。
技术介绍
工业上电石生产一般采用电炉熔炼法,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将电石炉中的石灰和焦炭加热到2000℃以上,待停留一定时间后生成熔融态电石。生产过程产生的电石炉气主要是CO,其从炉体上部排出,熔融的电石产物从炉底排出,经冷却、破碎成产品。目前,我国电力生产和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电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节约用电、提高电力利用率既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需要长期努力研究的课题。电热法生产电石吨产品电耗约3400度,在化工行业中排第一。因此,电热法生产电石不仅受到电力供应的制约,而且还影响电石生产成本。工业上用于电石生产的原料和电石的冶炼是在不同的设备中完成的,兰炭是通过热解炉提质后得到的,生石灰是煅烧石灰石生成的,这就使得兰炭和生石灰的显热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热解得到的兰炭需要熄焦处理,浪费水,进电石炉之前又需要干燥,进一步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因此,现有的电石冶炼炉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石冶炼炉,该电石冶炼炉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石冶炼炉,包括:冶炼炉壳体,所述冶炼炉壳体由外周墙、内周墙和炉顶组成且所述冶炼炉壳体内部限定出下端开口的环状炉腔;炉底,所述炉底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冶炼炉壳体的下端且用于封闭所述环状炉腔;料板,所述料板位于所述环状炉腔内且设置在所述炉底的上表面;多个耐火材料隔墙,多个所述耐火材料隔墙由所述炉顶向下伸出且与所述料板保持一定距离,多个所述耐火材料隔墙将所述环状炉腔分割为依次相邻的进料腔室、预热腔室、冶炼腔室和出料腔室,其中,每相邻的两个腔室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进料腔室具有进料口,所述出料腔室具有出料口;多个辐射管燃烧器,多个所述辐射管燃烧器设置于所述预热腔室处的外周墙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料板的上方;第一烧嘴组,所述第一烧嘴组包括多个第一烧嘴,多个所述第一烧嘴分别设置于所述冶炼腔室的内周墙和/或外周墙上;布料装置,所述布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布料腔室内且与所述进料口相连;以及油气导出口,所述油气导出口设置于所述预热腔室处的炉顶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石冶炼炉通过使用燃料气作为原料为电石冶炼提供热源,较传统使用的以电为能源的冶炼电石炉相比,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同时通过将电石原料的处理和电石冶炼集于一个环形炉膛内进行,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工艺中的兰炭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熄焦,从而使得兰炭的显热和石灰石煅烧后得到的生石灰的高温显热得以充分利用,并且有效避免了生石灰存放吸水等问题,进而进一步降低电石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另外通过在预热炉腔的炉顶处设置油气导出口,从而可以有效回收煤炭预热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热解气和煤焦油。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电石冶炼炉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热腔室进一步被所述耐火材料隔墙分隔为第一预热区和第二预热区,其中,多个所述辐射管燃烧器位于所述第一预热区的外周墙的内壁上。由此,通过分区控温可以使得原料在预热完全的情况下能耗较低。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石冶炼炉进一步包括第二烧嘴组,所述第二烧嘴组包括多个第二烧嘴,多个所述第二烧嘴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预热区的内周墙和/或外周墙上。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烧嘴成对设置于所述冶炼腔室的内周墙和/或外周墙上,多个所述第二烧嘴成对设置于所述第二预热区的内周墙和/或外周墙上。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烧嘴成对设置于所述冶炼腔室的内周墙和外周墙上,多个所述第二烧嘴成对设置于所述第二预热区的内周墙和外周墙上。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辐射管燃烧器与所述料板之间距离为40~120mm。由此,可以显著提高原料的预热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辐射管燃烧器与所述料板之间距离为60~100mm。由此,可以显著提高原料的预热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气导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预热区的炉顶上。由此,可以有效回收煤炭预热过程中产生的煤焦油和热解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布料腔室的两个所述耐火材料隔墙间的角度为5~15度,形成所述预热腔室的两个所述耐火材料隔墙间的角度为100~250度,形成所述冶炼腔室的两个所述耐火材料隔墙间的角度为100~130度,形成所述出料腔室的两个所述耐火材料隔墙间的角度为5~15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辐射管燃烧器为蓄热式辐射管燃烧器,所述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均为蓄热式烧嘴。由此,可以显著提高炉膛中的热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石冶炼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电石冶炼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石冶炼炉。下面参考图1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石冶炼炉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电石冶炼炉包括:冶炼炉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石冶炼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石冶炼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冶炼炉壳体,所述冶炼炉壳体由外周墙、内周墙和炉顶组成且所述冶炼炉壳体内部限定出下端开口的环状炉腔;炉底,所述炉底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冶炼炉壳体的下端且用于封闭所述环状炉腔;料板,所述料板位于所述环状炉腔内且设置在所述炉底的上表面;多个耐火材料隔墙,多个所述耐火材料隔墙由所述炉顶向下伸出且与所述料板保持一定距离,多个所述耐火材料隔墙将所述环状炉腔分割为依次相邻的进料腔室、预热腔室、冶炼腔室和出料腔室,其中,每相邻的两个腔室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进料腔室具有进料口,所述出料腔室具有出料口;多个辐射管燃烧器,多个所述辐射管燃烧器设置于所述预热腔室处的外周墙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料板的上方;第一烧嘴组,所述第一烧嘴组包括多个第一烧嘴,多个所述第一烧嘴分别设置于所述冶炼腔室的内周墙和/或外周墙上;布料装置,所述布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布料腔室内且与所述进料口相连;以及油气导出口,所述油气导出口设置于所述预热腔室处的炉顶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石冶炼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冶炼炉壳体,所述冶炼炉壳体由外周墙、内周墙和炉顶组成且所述冶炼炉壳体内部限定出下端开口的环状炉腔;炉底,所述炉底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冶炼炉壳体的下端且用于封闭所述环状炉腔;料板,所述料板位于所述环状炉腔内且设置在所述炉底的上表面;多个耐火材料隔墙,多个所述耐火材料隔墙由所述炉顶向下伸出且与所述料板保持一定距离,多个所述耐火材料隔墙将所述环状炉腔分割为依次相邻的进料腔室、预热腔室、冶炼腔室和出料腔室,其中,每相邻的两个腔室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进料腔室具有进料口,所述出料腔室具有出料口;多个辐射管燃烧器,多个所述辐射管燃烧器设置于所述预热腔室处的外周墙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料板的上方;第一烧嘴组,所述第一烧嘴组包括多个第一烧嘴,多个所述第一烧嘴分别设置于所述冶炼腔室的内周墙和/或外周墙上;布料装置,所述布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布料腔室内且与所述进料口相连;以及油气导出口,所述油气导出口设置于所述预热腔室处的炉顶处,其中,所述辐射管燃烧器与所述料板之间距离为40~12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冶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腔室进一步被所述耐火材料隔墙分隔为第一预热区和第二预热区,其中,多个所述辐射管燃烧器位于所述第一预热区的外周墙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宾丁力郭启海张佼阳张顺利路丙川郑倩倩吴道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