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限动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788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需要同时更换缸杆和前导向套且使用寿命长的新型限动油缸,所述缸体为管状结构,所述缸体的一端设有前导向套,所述前导向套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所述前导向套的后端设置在缸体内,前导向套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所述前导向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之间还设有青铜套,所述青铜套为管状结构并且由青铜制成,青铜套的外侧面与前导向套的内侧面紧密接触,青铜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缸,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限动油缸
技术介绍
在无缝钢管生产领域,限动油缸是轧机上的必要装置之一,现有的限动油缸大部分都为前端盖与导向套一体的结构,在轧机的毛管进入活料筐后,乳机的芯棒穿过限动油缸,接着在石墨装置的石墨喷洒后穿入毛管内,然后经过推管小车推进轧机内,开始轧制。在轧机咬入瞬间,芯棒上所敷着的石墨甩在限动油缸的缸杆上,所以每次经过轧制后,限动油缸收回时缸杆上的石墨就被带到油缸内,限动油缸虽有前防尘圈和导向套的防护,但长时间使用后,导向套内的xy密封圈的开口就被完全卡死,同时导向套的磨损也比较严重,从而造成限动油缸的前端漏油,减少了限动油缸的使用寿命,而且换缸杆时就必须同时将前导向套换掉,从而浪费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宄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限动油缸,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同时更换缸杆和前导向套且使用寿命长的新型限动油缸。本技术的新型限动油缸,包括缸体和设置在缸体内的缸杆,所述缸体为管状结构,所述缸体的一端设有前导向套,所述前导向套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所述前导向套的后端设置在缸体内,前导向套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所述前导向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之间还设有青铜套,所述青铜套为管状结构并且由青铜制成,青铜套的外侧面与前导向套的内侧面紧密接触,青铜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接触,所述青铜套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用于安装XY型密封圈。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新型限动油缸,所述青铜套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用于安装O型圈。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新型限动油缸,所述第一密封槽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新型限动油缸,所述青铜套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紫铜带槽,所述紫铜带槽用于安装紫铜带。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新型限动油缸,缸体的一端设有前导向套,前导向套的一端固定设有前端盖,前导向套和前端盖分别套在缸杆上,前导向套和缸杆之间还设有青铜套。采用前端盖与前导向套的分离式设计使得前端盖的更换更加方便,在更换前端盖时无需同时更换前导向套,从而增加了新型限动油缸的使用寿命,方便了前端盖和前导向套的更换和安装。使用时,在青铜套内的第一密封圈内设置XY型密封圈,XY型密封圈使得石墨不能进入到缸体内,同时使得缸体内的油不会泄漏,从而起到密封和防止漏油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新型限动油缸不需要同时更换缸杆和前导向套且使用寿命长。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新型限动油缸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缸体;2:缸杆;3:前导向套;4:前端盖;5:青铜套;6:第一密封槽;7:第二密封槽;8:紫铜带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限动油缸,包括缸体I和设置在缸体内的缸杆2,缸体为管状结构,缸体的一端设有前导向套3,前导向套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前导向套的后端设置在缸体内,前导向套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前端盖4,前端盖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前导向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之间还设有青铜套5,青铜套为管状结构并且由青铜制成,青铜套的外侧面与前导向套的内侧面紧密接触,青铜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接触,青铜套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6,第一密封槽用于安装XY型密封圈。采用前端盖与前导向套的分离式设计使得前端盖的更换更加方便,在更换前端盖时无需同时更换前导向套,从而增加了新型限动油缸的使用寿命,方便了前端盖和前导向套的更换和安装。使用时,在青铜套内的第一密封圈内设置XY型密封圈,XY型密封圈使得石墨不能进入到缸体内,同时使得缸体内的油不会泄漏,从而起到密封和防止漏油的作用。作为优选,本技术的新型限动油缸,青铜套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7,第二密封槽用于安装O型圈。此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新型限动油缸的密封效果。作为优选,本技术的新型限动油缸,第一密封槽的数量为四个,第二密封槽的数量为两个。作为优选,本技术的新型限动油缸,青铜套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紫铜带槽8,紫铜带槽用于安装紫铜带。紫铜带的设置减少了石墨对XY型圈的影响。具体使用时新型限动油缸与限动支架装在一起,组成一个轧机的限动机构,在轧制过程中新型限动油缸是受有杆腔限动的,所以油缸受到轧机瞬间咬入冲击力,轧制时的晃动力,以及对油缸侧面磨擦力,及喷在缸杆上的石墨的的影响,其中前端盖起到防尘作用,前导向套内紫铜带又起到对灰尘及石墨的二次清理,很好地保障了安装在青铜套后的XY型密封圈的密封作用,再加上青铜套的材质是青铜材料制作,使得缸杆的长度伸长,增加了缸杆的稳定性、耐磨性,特别对受侧向负载且行程较长的缸杆,起到一定的保护。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限动油缸,包括缸体和设置在缸体内的缸杆,所述缸体为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一端设有前导向套,所述前导向套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所述前导向套的后端设置在缸体内,前导向套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所述前导向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之间还设有青铜套,所述青铜套为管状结构并且由青铜制成,青铜套的外侧面与前导向套的内侧面紧密接触,青铜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接触,所述青铜套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用于安装XY型密封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限动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青铜套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用于安装O型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限动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数量为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限动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青铜套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紫铜带槽,紫铜带槽用于安装紫铜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不需要同时更换缸杆和前导向套且使用寿命长的新型限动油缸,所述缸体为管状结构,所述缸体的一端设有前导向套,所述前导向套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所述前导向套的后端设置在缸体内,前导向套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所述前导向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之间还设有青铜套,所述青铜套为管状结构并且由青铜制成,青铜套的外侧面与前导向套的内侧面紧密接触,青铜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接触。【IPC分类】F16J15-16, F15B15-14【公开号】CN204533039【申请号】CN201520216392【专利技术人】那继业, 郑立薇, 穆晓光 【申请人】聊城鑫鹏源金属制造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限动油缸,包括缸体和设置在缸体内的缸杆,所述缸体为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一端设有前导向套,所述前导向套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所述前导向套的后端设置在缸体内,前导向套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套在缸杆的外侧面上,所述前导向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之间还设有青铜套,所述青铜套为管状结构并且由青铜制成,青铜套的外侧面与前导向套的内侧面紧密接触,青铜套的内侧面与缸杆的外侧面接触,所述青铜套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用于安装XY型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继业郑立薇穆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鑫鹏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