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轴类零件自动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573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异形轴类零件加工时自动下料和自动传输的下料机构。包括料仓,所述料仓上设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由电机、皮带和链轮构成,所述传送机构在电机的驱动下皮带带动链轮转动,所述传送机构两侧的链板上等间距设有工件连接板,所述每个工件连接板上皆设有两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L型连接件和V型托盘构成,所述料仓右端两侧的横梁顶部设有对射传感器,所述料仓右端一侧的横梁上还设有接近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射传感器与接近开关结合,实现下料区域是否有料的准确识别,以及机械手对下料区工件所在连接板的精确定位,从而实现了对异形轴类零件的自动化下料,较现有技术,高效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异形轴类零件加工时自动下料和自动传输的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轴类零件是机械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传递扭矩。按结构形式不同,轴可以分为阶梯轴、锥度心轴、光轴、空心轴、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各种丝杠等。异形轴类零件则属于阶梯轴,为典型轴类零件。目前,对于异形轴类零件多数采用手动上下料的方式来加工,少数采用关节机器人自动上下料和传送的方式来实现。然而,手动上下料加工方式不仅加工效率低,劳务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保证,且同一性、互换性差。而采用关节机器人自动上下料和运输的方式,不仅成本高,对生产作业环境和日常维护要求也高,且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周期较长,严重影响生产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异形轴类零件自动下料机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异形轴类零件自动下料机构,包括料仓,所述料仓上设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由电机、皮带和链轮构成,所述传送机构在电机的驱动下皮带带动链轮转动,所述传送机构两侧的链板上等间距设有工件连接板,所述每个工件连接板上皆设有两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L型连接件和V型托盘构成,所述L型连接件的立面和底面分别设有两组平行的长腰孔,所述V型托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L型连接件的立面上,可沿L型连接件的立面上下移动,所述L型连接件的底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工件连接板上,可沿工件连接板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料仓右端两侧的横梁顶部设有对射传感器,所述料仓右端一侧的横梁上还设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位于工件连接板端头的正前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工件连接板上两组支撑件的设计,实现对异形轴类零件的有效支撑;L型连接件上长腰孔的设计,实现支撑件相对于工件连接板的水平方位和竖直高度皆可调,使得本上下料机构通用于同类型不同尺寸的异形轴类零件;通过对射传感器与接近开关结合,实现下料区域是否有料的准确识别,以及机械手对下料区工件所在连接板的精确定位,从而实现了对异形轴类零件的自动化下料,较现有技术,高效便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L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V型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对射传感器;2、接近开关;3、工件连接板;4、支撑件;5、异形轴类工件;6、链轮;7、电机;8、V型托盘;9、L型连接件;10、长腰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阅图1至图6,异形轴类零件自动下料机构,包括料仓,所述料仓上设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由电机7、皮带和链轮6构成,所述传送机构在电机7的驱动下皮带带动链轮6转动,所述传送机构两侧的链板上等间距设有工件连接板3,所述每个工件连接板3上皆设有两组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由L型连接件9和V型托盘8构成,所述L型连接件9的立面和底面分别设有两组平行的长腰孔10,所述V型托盘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L型连接件9的立面上,可沿L型连接件9的立面上下移动,所述L型连接件9的底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工件连接板3上,可沿工件连接板3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料仓右端两侧的横梁顶部设有对射传感器I,所述料仓右端一侧的横梁上还设有接近开关2,所述接近开关2位于工件连接板3端头的正前方。当进行异形轴类零件的上下料作业时:料仓左端为上料区,通过人工完成异形轴类零件的上料作业;料仓右端为下料区,当加工完成的异形轴类零件经传送至下料区时,当对射传感器I感应到有异形轴类零件,与此同时接近开关2检测到有工件连接板3时,料仓立即停止转动,机械手随即进行下料作业,反之当接近开关2检测到工件连接板3,而对射传感器I未感应到异形轴类零件时,料仓继续传送直至下料区域再次感应到有料,通过对射传感器I与接近开关3结合,实现下料区域是否有料的准确识别,以及机械手对下料区工件所在连接板的精确定位,从而实现了对异形轴类零件的人工间隙上料和自动化下料,较现有技术,省时省力,高效便捷。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任何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或改用其他花型做此技术上的改变,都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专利范畴。【主权项】1.异形轴类零件自动下料机构,包括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上设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由电机(7)、皮带和链轮(6)构成,所述传送机构在电机(7)的驱动下皮带带动链轮(6)转动,所述传送机构两侧的链板上等间距设有工件连接板(3),所述每个工件连接板(3)上皆设有两组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由L型连接件(9)和V型托盘(8)构成,所述L型连接件(9)的立面和底面分别设有两组平行的长腰孔(10),所述V型托盘(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L型连接件(9)的立面上,可沿L型连接件(9)的立面上下移动,所述L型连接件(9)的底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工件连接板(3)上,可沿工件连接板(3)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料仓右端两侧的横梁顶部设有对射传感器(I),所述料仓右端一侧的横梁上还设有接近开关(2),所述接近开关(2)位于工件连接板(3)端头的正前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异形轴类零件加工时自动下料和自动传输的下料机构。包括料仓,所述料仓上设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由电机、皮带和链轮构成,所述传送机构在电机的驱动下皮带带动链轮转动,所述传送机构两侧的链板上等间距设有工件连接板,所述每个工件连接板上皆设有两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L型连接件和V型托盘构成,所述料仓右端两侧的横梁顶部设有对射传感器,所述料仓右端一侧的横梁上还设有接近开关。本技术通过对射传感器与接近开关结合,实现下料区域是否有料的准确识别,以及机械手对下料区工件所在连接板的精确定位,从而实现了对异形轴类零件的自动化下料,较现有技术,高效便捷。【IPC分类】B23Q7-00【公开号】CN204524993【申请号】CN201520133637【专利技术人】曹华利 【申请人】苏州迈星机床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5年3月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异形轴类零件自动下料机构,包括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上设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由电机(7)、皮带和链轮(6)构成,所述传送机构在电机(7)的驱动下皮带带动链轮(6)转动,所述传送机构两侧的链板上等间距设有工件连接板(3),所述每个工件连接板(3)上皆设有两组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由L型连接件(9)和V型托盘(8)构成,所述L型连接件(9)的立面和底面分别设有两组平行的长腰孔(10),所述V型托盘(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L型连接件(9)的立面上,可沿L型连接件(9)的立面上下移动,所述L型连接件(9)的底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工件连接板(3)上,可沿工件连接板(3)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料仓右端两侧的横梁顶部设有对射传感器(1),所述料仓右端一侧的横梁上还设有接近开关(2),所述接近开关(2)位于工件连接板(3)端头的正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华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迈星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