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456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其中,包括:存储构件(520),作为下盖,在管状内盖(526)的下端侧面形成有释放口(526a),所述管状内盖在与瓶嘴相结合的主盖(524)形成于瓶体(510)的瓶嘴内部;开盖构件(530),设有滑动件(536),所述滑动件作为添加物容器在内盖(526)的内径上下移动,所述开盖构件与延长至主盖(524)上部的延伸管(527)相结合;底面垫圈(550),闭塞滑动件(536)的下端及内面,利用尖钩与存储构件(520)相结合,当开盖构件(536)脱开时,与滑动件(530)分离;以及底面内盖(560),在释放口(526a)的下端连成一体,同时密封所述底面垫圈(550)的外侧、底面及内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第3924741公开了通常在瓶盖内容纳添加物之后,打开瓶盖时将添加物添加到容器内的内容物中的技术。所述容器包括:挡环2,其具有裙部6,所述裙部与瓶体1的瓶嘴3的外螺纹部进行螺接;容纳盖21,与挡环2内部的圆筒形套筒7同轴上下移动,使得容纳及释放添加物28。挡环2,具备:隔壁8,从裙部6的上端朝瓶入口内部下面延长的圆筒形套筒7的下端被堵住;多个侧孔9,贯穿隔壁8的侧面周围部分。突出到水平面上面的突出部19的内面与对应的容纳盖21的圆筒壁11的放大部15的外表面分别形成有上升限制用肩部14、16,突出部19在圆筒形套筒7的上端形成裙部6的上端。理所当然,为了在圆筒形套筒7的上端形成裙部6的上端,突出至水平面上的突出部19的上面与对应的容纳盖21的圆盘部22的支撑面相结合,因此,在侧孔9被开放时,通过容纳盖21的上升引导容纳盖21的移动。27是容纳于容器1内的饮料。所述容纳盖21,具备:圆筒壁11,在初期结合时,由所述隔壁8密封下端周围;圆盘部22,形成在圆筒壁11的上端,在下降时做挡环功能;帽盖25,使得在圆盘部22的上端中央与圆筒壁11分离时相通,从分离槽26突出连接。12是直径小于圆筒壁11的小下端,与隔壁8密封,在上升时开放侧孔9,17是用于支撑圆盘部22的凸缘,23、24是圆盘部22的圆盘侧面。所述结构被设计为当容纳盖21上升时,构成挡环2的圆筒形套筒7的下端外侧部的多个侧孔9被开放,从而,添加物28释放到瓶内部,平时,添加物28通过圆筒壁11下部的直径小的小下端12端部的边缘13和隔壁8来保持密封状态,但是,完成产品时,因注塑成型产生成型误差,且因合成树脂材料的特性会渗透水分,而且,由于帽盖25的分离槽26较薄导致水分渗透,由此,导致添加物变硬或变形。作为其他技术方式,美国授权专利第7546919号(专利技术人李正敏)开发了一种技术,即在挡环的突出部外侧设置突出螺丝部,容纳盖的圆盘部与突出螺丝部螺接,在挡环的圆筒形套筒形成添加物释放窗和隔壁,在隔壁形成用于搅拌添加物的突销,当松开螺丝时,用于开放添加物释放窗(孔)的上下移动单元使容纳盖上升,并通过突销搅拌添加物。但是,该技术也存在如下问题,即因时间经过及温度变化发生形状变形,且只有一面被密封,所以,不仅密封有问题,而且,有水分渗透的可能性。PCT国际公开公报(WO2005/051775号)公开了为解决所述密封问题的另一种方式的技术结构,该技术结构尽在需要密封的部位形成弹性阀门,在结合时,暂时堵住添加物来改善组装性,在组装后使用时残留在被固定的下盖,当上盖即移动构件分离时,添加添加物来使用,但是,除上下盖之外,需要另外具备阀门,因此存在费用上升的问题。为解决所述问题,韩国公开专利10-2011-0086488号公开了一种方式,即改变阀门的形状,在下盖的滑动件下端设置桥接器,从而不能分离阀门,在结合阀门时,保持结合力,增加密封性。但是,仍存在因阀门与滑动件的形态变形损坏密封性问题,而且,长时间变形时,张力降低,且难以保持初期密封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包括存储构件,结合于瓶嘴,在与瓶嘴内侧相结合的内盖下端侧面形成有释放口;开盖构件,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存储构件相结合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容纳及释放添加物;底面垫圈,从三个方向上闭塞滑动件下端的内侧面、下端面及下端外侧,以执行密封添加物的功能;以及底面内盖,形成于内盖下端,同时从三个方向上双重密封底面垫圈的下端外侧面、底面及内侧面,由此,底面垫圈及底面内盖同时从三个方向双重支撑滑动件下端的内侧面、下端及外侧面,从而,密封性提高,且减低形态变形。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包括:存储构件,结合于瓶嘴,在与瓶嘴内侧相结合的内盖下端侧面形成有释放口;开盖构件,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存储构件相结合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容纳及释放添加物;底面垫圈,从三个方向上闭塞滑动件下端的内侧面、下端面及下端外侧,以执行密封添加物的功能;以及底面内盖,形成于内盖下端,同时从三个方向上双重密封底面垫圈的下端外侧面、底面及内侧面,由此,通过单独具备底面垫圈,可根据用途选择符合密封性、耐湿性的材料,由于只成型底面垫圈即可,因此经济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另一目的在于,包括:存储构件,结合于瓶嘴,在与瓶嘴内侧相结合的内盖下端侧面形成有释放口;开盖构件,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存储构件相结合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容纳及释放添加物;底面垫圈,从三个方向上闭塞滑动件下端的内侧面、下端面及下端外侧,以执行密封添加物的功能;以及底面内盖,形成于内盖下端,同时从三个方向上双重密封底面垫圈的下端外侧面、底面及内侧面,由此,通过与内盖的释放口下端一体成型的底面内盖双重支撑底面垫圈的外侧面底面及内侧面,从而无形态变形,可保持规定形状。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其中,包括:存储构件,作为下盖,在管状内盖的下端侧面形成有释放口,所述管状内盖在与瓶嘴相结合的主盖形成于瓶体的瓶嘴内部;开盖构件,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作为添加物容器在内盖的内径上下移动,所述开盖构件与延长至主盖上部的延伸管相结合;底面垫圈,闭塞滑动件的下端及内面,利用尖钩与存储构件相结合,当开盖构件脱开时,与滑动件分离;以及底面内盖,在释放口的下端连成一体,同时密封所述底面垫圈的外侧底面及内面。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存储构件,结合于瓶嘴,在与瓶嘴内侧相结合的内盖下端侧面形成有释放口;开盖构件,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存储构件相结合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容纳及释放添加物;底面垫圈,从三个方向上闭塞滑动件下端的内侧面、下端面及下端外侧,以执行密封添加物的功能;以及底面内盖,形成于内盖下端,同时从三个方向上双重密封底面垫圈的下端外侧面、底面及内侧面,由此,底面垫圈及底面内盖同时从三个方向双重支撑滑动件下端的内侧面、下端及外侧面,从而,密封性提高,且减低形态变形。本专利技术包括:存储构件,结合于瓶嘴,在与瓶嘴内侧相结合的内盖下端侧面形成有释放口;开盖构件,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存储构件相结合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容纳及释放添加物;底面垫圈,从三个方向上闭塞滑动件下端的内侧面、下端面及下端外侧,以执行密封添加物的功能;以及底面内盖,形成于内盖下端,同时从三个方向上双重密封底面垫圈的下端外侧面、底面及内侧面,由此,通过单独具备底面垫圈,可根据用途选择符合密封性、耐湿性的材料,由于只成型底面垫圈即可,因此经济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包括:存储构件,结合于瓶嘴,在与瓶嘴内侧相结合的内盖下端侧面形成有释放口;开盖构件,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存储构件相结合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容纳及释放添加物;底面垫圈,从三个方向上闭塞滑动件下端的内侧面、下端面及下端外侧,以执行密封添加物的功能;以及底面内盖,形成于内盖下端,同时从三个方向上双重密封底面垫圈的下端外侧面、底面及内侧面,由此,通过与内盖的释放口下端一体成型的底面内盖双重支撑底面垫圈的外侧面底面及内侧面,从而无形态变形,可保持规定形状。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固定于瓶嘴的挡环以及在挡环进行上下移动并将内部添加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构件(520),作为下盖,在管状内盖(526)的下端侧面形成有释放口(526a),所述管状内盖在与瓶嘴相结合的主盖(524)形成于瓶体(510)的瓶嘴内部;开盖构件(530),设有滑动件(536),所述滑动件作为添加物容器在内盖(526)的内径上下移动,所述开盖构件与延长至主盖(524)上部的延伸管(527)相结合;底面垫圈(550),闭塞滑动件(536)的下端及内面,利用尖钩与存储构件(520)相结合,当开盖构件(536)脱开时,与滑动件(530)分离;以及底面内盖(560),在释放口(526a)的下端连成一体,同时密封所述底面垫圈(550)的外侧、底面及内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8.20 KR 10-2012-00909751.一种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构件(520),作为下盖,在管状内盖(526)的下端侧面形成有释放口(526a),所述管状内盖构成为位于主盖(524)中的瓶体的瓶嘴内部,该主盖(524)与所述瓶嘴相结合;开盖构件(530),设有滑动件(536),所述滑动件作为添加物容器在内盖(526)的内径上下移动,所述开盖构件与延长至主盖(524)上部的第一延伸管(527)相结合;底面垫圈(550),闭塞滑动件(536)的下端及内面,所述底面垫圈(550)与存储构件(520)尖钩结合,当开盖构件(530)脱开时,与滑动件(536)分离;以及底面内盖(560),在释放口(526a)的下端连成一体,同时密封所述底面垫圈(550)的外侧、底面及内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件(536)的滑动件下端(536b)内侧朝垂直方向突出形成密封凸轮(536a),所述密封凸轮的幅度小于滑动件下端(536b)的幅度,在底面垫圈(550)的密封槽(552)插入结合所述密封凸轮(536a),并使滑动件下端(536b)与所述底面垫圈(550)的密封圈(551)的上面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内盖(560),具备:内面垂直支撑部(564),用于支撑底面垫圈(550)的内周面;水平支撑部(562),用于在内面垂直支撑部(564)的下端朝外侧水平方向支撑;侧面支撑部(561),在水平支撑部(562)的外侧端支撑底面垫圈(550)的密封圈(5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面支撑部(561)的内侧形成有用于支撑密封圈(551)的外侧底面的密封圈支托(56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圈支托(563)的内下端形成有锁凸(526b),所述锁凸与尖钩(553)相结合,所述尖钩突出到朝底面垫圈(550)的密封圈(551)下部延长的第二延伸管(557)的下端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底面垫圈容纳及释放添加物的瓶盖,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荣国
申请(专利权)人:JC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