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538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包括弯杆、扶手杆、扶手、枢接元件和至少一对止挡元件,其中弯杆下缘连接电动车座椅,弯杆上缘设有一对枢接部,且扶手杆接合电动车座椅的扶手,扶手内设有一凹槽,扶手杆上设有一对枢接长孔槽,通过一对枢接元件穿过枢接长孔与枢接部枢接,使扶手杆可作持平或向下弯折的旋转,并且止挡元件设在枢接部内,以止挡扶手杆的下端,使扶手杆固定定位在正常座椅扶手的位置,在向上拉起扶手杆时,扶手杆下端脱离止挡元件呈自由旋转状态,使扶手杆得以向下旋转、弯折。(*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座椅两侧扶手,以及具有向下折合以缩小体积降低高度的扶手构件。
技术介绍
电动车为新兴的无污染代步交通工具之一,主要是提供给老弱残疾等行动不便的人作为短距离的交通工具,而提供电动车乘客舒适乘座的组件则是电动车座椅,通常为了保护乘客,在座椅的两侧设有扶手,以便让乘客在乘座上可以获得安全保护。图9和图10显示一种典型的公知电动车座椅的扶手结构,其中为了乘客上、下车,该扶手A被设计成可以向上旋转(如图9中扶手A的箭头方向所示),使扶手A可竖直在座椅B的底杆B1的顶端(如图10所示),虽然它可给乘客上、下车提供方便,但这种扶手A竖直弯折的结构,除了增加扶手A的弯折体积和高度从而显得有碍外观以外,还使扶手A在向上弯折后形成另一道障碍,让乘客在上、下车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极易产生碰撞伤害身体,严重时影响电动车乘客的上、下车的安全。新型内容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该扶手可以向下旋转弯折,以降低弯折高度和消除乘客上、下车的障碍,从而确保乘客上、下车的安全。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该座椅的弯杆上缘设有枢接部,以便枢接扶手杆,且枢接部内设有止挡元件,以便止挡定位扶手杆和扶手的弯折,并具有牢靠安全的定位功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包括一弯杆、扶手杆、扶手、枢接元件和至少一止挡元件,其中,弯杆下缘连接在上述电动车座椅上,弯杆在上缘设有一对枢接部,扶手杆接合上述的电动车座椅的扶手,该扶手内设有一凹槽,扶手杆上设有一对枢接长孔,以通过一对枢接元件穿过枢接长孔槽与枢接部枢接,使扶手杆可作持平或向下旋转弯折的旋转,并且,止挡元件在枢接部内,以止挡扶手杆的下端,使扶手杆固定定位在正常座椅扶手的位置,在向上拉起扶手杆时,扶手杆下端脱离止挡元件的接合而呈自由旋转状态,使扶手杆得以向下旋转弯折。一种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弯杆,下缘接合电动车座椅,上缘的顶端设有一对枢接部;一扶手杆,下缘设有一对枢接长孔,通过一对枢接元件穿过弯杆的枢接部和枢接长孔,将扶手杆与弯杆枢接接合;一扶手,接合在扶手杆上缘;以及一对止挡元件,接合在弯杆的枢接部内,以止挡扶手杆下缘底部,使扶手杆形成止挡定位;其中通过扶手杆向上拉起将扶手杆下缘的底部脱离止挡元件的限制,扶手杆可向下旋转弯折。附图说明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和实际操作,将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更加明确,同时并结合附图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和结构空间更加清楚明了,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结构图;图2为一局部放大图,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扶手杆、弯杆、枢接元件和止挡元件间的结构;图3为与图2相同的局部放大图,显示扶手杆向上拉起脱离止挡元件的状态;图4为一局部放大图,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扶手杆向下旋转弯折的状态;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图;图6为一局部放大视图,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扶手杆、弯杆和止挡元件的结构;图7为与图6相同的局部放大图,显示扶手杆向上拉起脱离止挡元件的状态;图8为一局部放大图,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扶手杆向下旋转弯折的状态;图9为公知的电动车座椅扶手的外观结构图;图10为公知的电动车座椅扶手向上旋转弯折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参阅图1~图2,图1和图2是本技术的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100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弯杆10、扶手杆20、扶手30、至少一对止挡元件40和40′,其中,弯杆10下缘接合在电动车200座椅210的底部,弯杆10上缘顶端设有一对枢接部12,在两枢接部12间形成有一开口12A,枢接部12上、下端分别设有一对穿孔121和122。上述的扶手杆20上缘与扶手30接合,扶手30底面设有一凹槽31,用以包覆扶手杆20上缘,且扶手杆20下缘设有一对枢接长孔槽21,与上述的弯杆10的枢接部12的孔121相吻合,然后分别通过一对枢接元件22和22′(对本例来说是螺栓和螺帽)穿过枢接部的孔121和枢接长孔槽21进行锁定,使扶手杆20下缘可与弯杆10的枢接部12相互枢接接合,以便使扶手杆20可以枢接元件22为支点作旋转动作,其中上述的枢接元件22和22′形式不限,在本技术中是以螺栓和螺帽为例。另外上述扶手杆20下缘的底部设有一止挡缺口23,止挡缺口23配合枢接部12下端的止挡元件40。上述止挡元件40和40′的形式不限,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是以螺栓和螺帽为例,其中止挡元件40穿过枢接部12下端的孔122和止挡缺口23,由止挡元件(螺帽)40′加以锁合固定,使止挡缺口23能由止挡元件40的接合止挡,而使扶手杆20能被止挡元件40的限制而定位,从而不会形成旋转状态。图3和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100的第一实施例的折叠操作过程,其中,图3所示为将扶手杆20铅直向上拉起(如图3箭头方向所示),先将扶手杆20下缘底部的止挡缺口23脱离止挡元件40的限制,扶手杆20可以枢接元件22为支点呈自由旋转操作状态,扶手杆20经开口12A向下旋转弯折(如图4所示),可方便乘座者进入驾驶座上。参阅图5和图6,图5和图6为本技术的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100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与上述图1~图4所示第1实施例不同之外在于,该止挡元件40A和40A′(参照图8所示)不是螺栓螺帽,而是一对凸块板片的形式,该凸块板片的止挡元件分别接合在枢接部12底部的前、后端,即枢接部12的下端形成一方形开口,扶手杆20下缘底部不设有止挡缺口23,在扶手杆20未作向下旋转弯折的正常状态下,扶手杆20下缘底部由该凸块板片形式的止挡元件40A和40A′,止挡在枢接部下缘内部的开口内(如图6所示),进而形成定位固定的状态。图7和图8所示为图5和图6所示的本技术的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100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过程,其中,先将扶手杆20向上提起,扶手杆20下缘的底部脱离止挡元件40A和40A′的限制(如图7所示),使扶手杆20呈可自由旋转状态,经开口12A作向下旋转的弯折操作(如图8所示)。以上图1~图8所示为本技术的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该新型的创作实质是使电动车座椅的扶手在收折的操作上,可以减小体积和降低高度,以消除乘客上、下车的障碍,并确保乘客上、下车的安全,并且进一步维护电动车的外观,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和具有新颖性和进步性。以上图1~图8所示本技术的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或连接方式,并不局限在本技术所列举的说明和附图表达的内容,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创作实质和范围,可对本技术的细部结构作出修饰或元件的等效替代,其范围将由以下权利要求书所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弯杆,下缘接合电动车座椅,上缘的顶端设有一对枢接部;一扶手杆,下缘设有一对枢接长孔,通过一对枢接元件穿过弯杆的枢接部和枢接长孔,将扶手杆与弯杆枢接接合;一扶手,接合在扶手杆上缘;以及一对止挡元件,接合在弯杆的枢接部内,以止挡扶手杆下缘底部,使扶手杆形成止挡定位;其中通过扶手杆向上拉起将扶手杆下缘的底部脱离止挡元件的限制,扶手杆可向下旋转弯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其特征在于,弯杆的枢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座椅折叠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弯杆,下缘接合电动车座椅,上缘的顶端设有一对枢接部;一扶手杆,下缘设有一对枢接长孔,通过一对枢接元件穿过弯杆的枢接部和枢接长孔,将扶手杆与弯杆枢接接合;一扶手,接合在扶手杆上缘;以及一对止挡元件,接合在弯杆的枢接部内,以止挡扶手杆下缘底部,使扶手杆形成止挡定位;其中通过扶手杆向上拉起将扶手杆下缘的底部脱离止挡元件的限制,扶手杆可向下旋转弯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必翔
申请(专利权)人:必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