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破碎机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破碎机的下破碎壁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圆锥形破碎机中的下破碎壁的最大直径过大,与固定板不匹配,设计不合理,由于下破碎壁直径过大,超出部分无法进行破碎,造成破碎过程中该超出部分没有磨损或磨损太小,而破碎部分的破碎壁磨损过快。在生产过程中当破碎壁磨损后就要调整排料口,在该破碎板磨损到一定时候,下端最大直径那部分由于没有同时磨损导致向上突出,该突出的位置,就挡住了破碎后石料的排出速度,当该动板磨损到60%的时候排石率明显减慢,产量明显减小而被逼更换。由于现有的下破碎壁的设计不匹配,造成破碎机的产量不高,破碎板的使用效率也不高,必须进行技术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破碎机工作效率的破碎机的下破碎壁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破碎机的下破碎壁结构,包括成倒锥形设置的破碎壁本体及设置于破碎壁本体下部的破碎作业区,破碎作业区各处的壁厚从中部向两侧递减,破碎作业区的底部还设有壁厚小于破碎作业区的破碎壁收边。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破碎壁本体的底部设有可固定安装的固定结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破碎机的下破碎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倒锥形设置的破碎壁本体(1)及设置于所述破碎壁本体(1)下部的破碎作业区(2),所述破碎作业区(2)各处的壁厚从中部向两侧递减,所述破碎作业区(2)的底部还设有壁厚小于破碎作业区(2)的破碎壁收边(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强,卢志辉,梁文伟,陈启扬,
申请(专利权)人:卢志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