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309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1 01:34
一种自卸车翻转机构,属于自卸车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强度高、承载能力大的自卸车翻转机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翻转边横梁为焊接在底板面板底部的外扣槽钢,宽尾梁总成由Z字形的尾梁和内扣槽钢扣合而成,第一上翻转座、第二上翻转座结构均为:上部开有凹形口,下部开有通孔,第一上翻转座、第二上翻转座均通过凹形口焊接外扣槽钢外部,下翻转座中部开有通孔,翻转轴将第一上翻转座、第二上翻转座与下翻转座铰接,在翻转轴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对翻转轴起止转作用的防转块,另一端设有用来紧固翻转轴的平垫和开口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自卸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卸车翻转机构,属于自卸车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部分自卸车不管是前顶式或是中顶式的都带有副车架,而其中翻转机构是一个重要部件。传统的自卸车翻转机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翻转边横梁和半轴翻转机构中加强筋位置多数采用的是塞焊方式,结构形式不够合理、工艺性能不好、强度不够高;尾梁焊接时翅曲和变形比较大,自卸车在翻转时箱体只受油缸的拉力和箱体底部与翻转支座之间焊缝连接的拉力,导致自卸车的装载量受限,在运输或卸货翻转时易对自卸车的副车架和翻转边横梁造成一些扭曲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强度高、承载能力大的自卸车翻转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卸车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边横梁、宽尾梁总成、下翻转座、防转块、第一上翻转座、第二上翻转座、翻转轴,所述翻转边横梁为焊接在底板面板底部的外扣槽钢,所述宽尾梁总成由Z字形的尾梁和内扣槽钢扣合而成且Z字形的尾梁和内扣槽钢扣合组成一个封闭腔,所述内扣槽钢的两端均设置有堵板,所述第一上翻转座、第二上翻转座结构均为:上部开有凹形口,下部开有通孔,第一上翻转座、第二上翻转座均通过凹形口焊接外扣槽钢外部,所述下翻转座中部开有通孔,所述翻转轴依次穿过第一上翻转座通孔、下翻转座通孔、第二上翻转座通孔后将第一上翻转座、第二上翻转座与下翻转座铰接,在翻转轴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对翻转轴起止转作用的防转块,另一端设有用来紧固翻转轴的平垫和开口销;所述外扣槽钢内设置有两件内扣角钢,并且两件内扣角钢以背对方式对称焊接在外扣槽钢之内;所述内扣槽钢内设置有两件角钢加强筋,并且两件角钢加强筋以背对方式对称焊接在内扣槽钢之内。所述下翻转座由翻转套和两块翻转支撑板组焊而成且两块翻转支撑板分别设置在翻转套两端,所述翻转套内部设有螺旋油槽,外部设有向螺旋油槽加注黄油的油杯。所述Z字形的尾梁由折弯机一次折弯成形。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外扣槽钢焊接在底板底板,上翻转座通过凹形口焊接在外扣槽钢上,可以增加限止自卸车车箱在运输和翻转时箱体沿自身大梁方向运动的自由度;下翻转座焊接在Z字形尾梁和内扣梁扣合而成的宽尾梁总成之上,上翻转座和下翻转座通过翻转轴铰接,销轴一端两侧铣平用防转块止转,另一端装平垫和开口销,通过油杯向翻转套内螺旋油槽加注黄油,由此保证翻转轴在自卸车翻转工作过程的润滑、稳定。本技术没有复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简单巧妙、自重轻、生产工艺好、维修拆卸方便、承载能力大,能够在保证上自卸车有较大载重量的基础上,改变传统自卸车副车架的翻转机构结构形式,同时满足自卸车的副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减小了焊接变形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制造难度。二、本技术通过将两件内扣角钢背靠背焊接在外扣槽钢之内,内扣角钢与外扣槽钢的组合增强了翻转边横梁的刚度和抗扭强度,减小自卸车在运输或卸货翻转时对翻转边横梁的扭曲;通过将两件角钢加强筋背靠背焊接在内扣梁之内,Z字形的折弯成形尾梁和内扣梁的扣合方式布置,起到了加强尾梁的作用,防止尾梁翅曲和变形。如此既能进一步增强自卸车的工作刚度、稳定性,又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卸车的承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去除翻转边横梁后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下翻转座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侧视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上翻转座主视图。图中,I为尾梁,2为角钢加强筋,3为内扣槽钢,4为下翻转座,5为防转块,6为第一上翻转座,7为外扣槽钢,8为翻转轴,9为内扣角钢,10为底板面板,11为堵板,12为平垫,13为开口销,14为翻转套,15为翻转支撑板,16为油杯,17为螺旋油槽,18为第二上翻转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5所示,一种自卸车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边横梁、宽尾梁总成、下翻转座4、防转块5、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翻转轴8,所述翻转边横梁为焊接在底板面板10底部的外扣槽钢7,所述宽尾梁总成由Z字形的尾梁I和内扣槽钢3扣合而成且Z字形的尾梁I和内扣槽钢3扣合组成一个封闭腔,所述内扣槽钢3的两端均设置有堵板11,所述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结构均为:上部开有凹形口,下部开有通孔,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均通过凹形口焊接外扣槽钢7外部,所述下翻转座4中部开有通孔,所述翻转轴8依次穿过第一上翻转座6通孔、下翻转座4通孔、第二上翻转座18通孔后将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与下翻转座4铰接,在翻转轴8 —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对翻转轴8起止转作用的防转块5,另一端设有用来紧固翻转轴8的平垫12和开口销13 ;所述外扣槽钢7内设置有两件内扣角钢9,并且两件内扣角钢9以背对方式对称焊接在外扣槽钢7之内;所述内扣槽钢3内设置有两件角钢加强筋2,并且两件角钢加强筋2以背对方式对称焊接在内扣槽钢3之内。所述Z字形的尾梁I由折弯机一次折弯成形。所述平垫12、开口销13、油杯16、底板面板10均为现有技术。实施例二如图1-图5所示,一种自卸车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边横梁、宽尾梁总成、下翻转座4、防转块5、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翻转轴8,所述翻转边横梁为焊接在底板面板10底部的外扣槽钢7,所述宽尾梁总成由Z字形的尾梁I和内扣槽钢3扣合而成且Z字形的尾梁I和内扣槽钢3扣合组成一个封闭腔,所述内扣槽钢3的两端均设置有堵板11,所述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结构均为:上部开有凹形口,下部开有通孔,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均通过凹形口焊接外扣槽钢7外部,所述下翻转座4中部开有通孔,所述翻转轴8依次穿过第一上翻转座6通孔、下翻转座4通孔、第二上翻转座18通孔后将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与下翻转座4铰接,在翻转轴8 —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对翻转轴8起止转作用的防转块5,另一端设有用来紧固翻转轴8的平垫12和开口销13 ;所述外扣槽钢7内设置有两件内扣角钢9,并且两件内扣角钢9以背对方式对称焊接在外扣槽钢7之内;所述内扣槽钢3内设置有两件角钢加强筋2,并且两件角钢加强筋2以背对方式对称焊接在内扣槽钢3之内。所述下翻转座4由翻转套14和两块翻转支撑板15组焊而成且两块翻转支撑板15分别设置在翻转套14两端,所述翻转套14内部设有螺旋油槽17,外部设有向螺旋油槽17加注黄油的油杯16。所述Z字形的尾梁I由折弯机一次折弯成形。所述平垫12、开口销13、油杯16、底板面板10均为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非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所作的变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下翻转座4可以由焊接组件改为铸锻件,翻转套14内孔改为光孔,同时翻转轴8的圆柱面车螺旋沟槽。【主权项】1.一种自卸车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边横梁、宽尾梁总成、下翻转座(4)、防转块(5)、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翻转轴(8),所述翻转边横梁为焊接在底板面板(10)底部的外扣槽钢(7),所述宽尾梁总成由Z字形的尾梁(I)和内扣槽钢(3)扣合而成且Z字形的尾梁(I)和内扣槽钢(3)扣合组成一个封闭腔,所述内扣槽钢(3)的两端均设置有堵板(11),所述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结构均为:上部开有凹形口,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卸车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边横梁、宽尾梁总成、下翻转座(4)、防转块(5)、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翻转轴(8),所述翻转边横梁为焊接在底板面板(10)底部的外扣槽钢(7),所述宽尾梁总成由Z字形的尾梁(1)和内扣槽钢(3)扣合而成且Z字形的尾梁(1)和内扣槽钢(3)扣合组成一个封闭腔,所述内扣槽钢(3)的两端均设置有堵板(11),所述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结构均为:上部开有凹形口,下部开有通孔,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均通过凹形口焊接外扣槽钢(7)外部,所述下翻转座(4)中部开有通孔,所述翻转轴(8)依次穿过第一上翻转座(6)通孔、下翻转座(4)通孔、第二上翻转座(18)通孔后将第一上翻转座(6)、第二上翻转座(18)与下翻转座(4)铰接,在翻转轴(8)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对翻转轴(8)起止转作用的防转块(5),另一端设有用来紧固翻转轴(8)的平垫(12)和开口销(13);所述外扣槽钢(7)内设置有两件内扣角钢(9),并且两件内扣角钢(9)以背对方式对称焊接在外扣槽钢(7)之内;所述内扣槽钢(3)内设置有两件角钢加强筋(2),并且两件角钢加强筋(2)以背对方式对称焊接在内扣槽钢(3)之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强王爱文李小宾杨建忠杨华王文霞王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