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申勇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防止后移的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021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8:21
一种能够防止后移的椎间融合器,属于骨科植入器件技术领域,用于防止植入后的椎间融合器产生后移。其技术方案是:在椎间融合器本体的后端面上有向内的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可转动的凸轮,凹槽的上方和下方的椎间融合器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上有垂直的固定针孔,固定针孔中分别插有可滑动的固定针,固定针的前端尖锐,固定针的后端与凸轮的圆周端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椎间融合器放置到位后,转动凸轮,使凸轮的长轴转动到垂直位置,凸轮将固定针顶出椎间融合器,固定针的尖端插入椎间融合器上下方的椎体内,实现牢固固定,可以确保椎间融合器不会后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了椎间融合器后移造成的并发症和严重后果,保证了手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植入脊柱椎体间的椎间融合器,属于骨科植入器件

技术介绍
在脊柱外科领域,针对退行性滑脱、外伤性滑脱、节段不稳定、椎间盘源性腰痛,以及急性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或神经损害、陈旧性脊椎损伤伴脊髓压迫症等病症,使用椎间融合器进行脊椎节段融合是目前广泛被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将受损的椎间盘彻底去除,去除椎间盘后在两个椎体之间放置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器具有支撑、抗压、均分载荷等功能,能较好地恢复椎间间隙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同时通过植入自体或异体骨颗粒可获得可靠的骨性融合,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大量临床研宄证实。目前常规椎间融合器多使用医用金属或高分子生物材料制成,并在主体设计上加入倒刺样防后移结构,并且在椎间融合器植入后进行椎间隙加压。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现有的椎间融合器虽然有防止后移的倒刺结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椎间融合器后移的现象,椎间融合器后移会对硬脊膜和神经根造成压迫,进而发生下肢麻木、行动受限,以至于发生瘫痪等严重后果。因此彻底解决椎间融合器后移的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后移的椎间融合器,这种椎间融合器在植入后能够与上下方的椎体牢固连接,不会产生后移,从而避免了椎间融合器后移造成的并发症和严重后果,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防止后移的椎间融合器,它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在椎间融合器本体上部有防止后移的倒刺,其改进之处是,在椎间融合器本体的后端面上有向内的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凸轮,凸轮的后侧面有转轴,在凹槽后壁上有轴孔,凸轮转轴安装在轴孔中,转轴与轴孔为转动配合,在凸轮的前侧面上有方形或六角形的转动盲孔,转动盲孔与椎间融合器安装顶杆前端相匹配,凹槽的上方和下方的椎间融合器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上有垂直的固定针孔,顶面的固定针孔和底面的固定针孔的内端开口与凸轮的圆周端面相对,在顶面固定针孔和底面固定针孔中分别插有固定针,固定针与固定针孔为滑动配合,固定针的前端尖锐,固定针的后端与凸轮的圆周端面相接触。上述能够防止后移的椎间融合器,所述凹槽内的凸轮的长轴位于水平位置时,固定针孔中的固定针的尖端位于固定针孔中,凹槽内的凸轮的长轴位于垂直位置时,固定针孔中固定针的尖端伸出固定针孔,伸出部分的长度为3-5mm。上述能够防止后移的椎间融合器,所述凹槽外侧连接有挡片,两个挡片分别垂直于凹槽的的顶面和底面,挡片的内侧面位于凸轮的外侧,两个挡片之间有水平间隙,凸轮前侧面的转动盲孔位于两个挡片之间的间隙中,转动盲孔上方和下方的凸轮部分被挡片遮挡。上述能够防止后移的椎间融合器,所述固定针在凹槽内的一端端面有向外凸起的圆环,凸起的圆环外径大于固定针孔的内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椎间融合器上增加了凸轮和固定针结构,凸轮的长轴处于水平位置时,固定针的尖端位于椎间融合器内,不影响放置椎间融合器的操作,椎间融合器放置到位后,转动凸轮,使凸轮的长轴转动到垂直位置,这时凸轮将固定针顶出椎间融合器的上端面和下底面,固定针的尖端插入椎间融合器上下方的椎体内,实现牢固固定,可以确保椎间融合器不会后移。本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操作方便,彻底解决了椎间融合器后移的问题,避免了椎间融合器后移造成的并发症和严重后果,保证了手术的效果,有极好的推广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椎间融合器本体1、倒刺2、凹槽3、轴孔4、固定针孔5、凸轮6、转轴7、转动盲孔8、固定针9、挡片10、圆环1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1,在椎间融合器本体I上部有防止后移的倒刺3。本技术增加了凸轮6和固定针9结构,用于确保椎间融合器本体I不会后移。图中显示,凸轮6和固定针9结构是在椎间融合器本体I的后端面上有向内的凹槽3,凹槽3的后壁上有轴孔,凸轮6的后侧面有转轴7,凸轮6的转轴7安装在轴孔中,转轴7与轴孔为转动配合。在凸轮6的前侧面上有方形或六角形的转动盲孔8,转动盲孔8与椎间融合器安装顶杆前端相匹配。使用时,椎间融合器安装顶杆前端插入转动盲孔8中,转动安装顶杆,带动凸轮6转动。图中显示,凹槽3的上方和下方的椎间融合器本体I的顶面和底面上有垂直的固定针孔5,顶面的固定针孔5和底面的固定针孔5的内端与凸轮6的圆周端面相对,在顶面固定针孔5和底面固定针孔5中分别插有固定针9,固定针9与固定针孔5为滑动配合,固定针9的后部端面分别与凸轮6的圆周端面相接触,凸轮6转动时,固定针9随着凸轮6的圆周边缘上下移动。图中显示,固定针9在凹槽3内的一端端面有向外凸起的圆环11,凸起的圆环11外径大于固定针孔5的内径。由于固定针9的下端有凸起的圆环11,固定针9不会从固定针孔5中向外脱出,给安装和使用带来了方便。图中显示,凹槽3内的凸轮6的长轴位于水平位置时,固定针孔5中的固定针9的尖端位于固定针孔5中。凹槽3内凸轮6的长轴位于垂直位置时,固定针孔5中固定针9的尖端伸出固定针孔5,伸出部分的长度为3-5_,实际上这个长度就是凸轮6长轴和短轴的半径的差距。图中显示,为了防止的椎间融合器本体I安装到位后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凸轮6脱落,造成压迫神经等严重后果,需要将凸轮6封闭在凹槽3内。采取的措施是在凹槽3外侧连接挡片10,两个挡片10分别垂直于凹槽3的的顶面和底面,挡片10的内侧面位于凸轮3的外侧,两个挡片10之间有水平间隙,凸轮6前侧面的转动盲孔8位于两个挡片10之间的间隙中,转动盲孔8上方和下方的凸轮6部分被挡片10遮挡,这样挡片10可以挡住凸轮6,使凸轮6不会向外脱落,同时挡片10之间的间隙不会阻碍椎间融合器安装顶杆插入转动盲孔8中转动凸轮6。本技术的挡片10应该在组装椎间融合器本体I时进行。目前使用的椎间融合器本体I为聚醚醚酮(PEEK)整体注塑成型,凸轮6、固定针9和挡片10为单独制作的PEEK散件,组装时先将固定针9和凸轮6安装到位,然后将挡片10放置到位,采用超声波焊接方法将挡片10与椎间融合器本体I焊接连接为一体。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组装锥间融合器本体1,将固定针9和凸轮6安装到位,然后采用超声波焊接方法将挡片10与椎间融合器本体I焊接连接为一体。在向两个椎体之间放置椎间融合器本体I前,转动凸轮6,使凸轮6的长轴处于水平位置,这时固定针孔5中的固定针9的尖端应该位于固定针孔5中。由于椎间融合器本体I底面固定针孔5中的固定针9因重力作用下落,可以用少量骨蜡封堵住固定针孔5的开口处,用量只需能阻止固定针9下落即可,在转动凸轮6时固定针9应该能克服骨蜡伸出。将椎间融合器安装顶杆前端插入凸轮6前面的转动盲孔8中,通过椎间融合器安装顶杆将椎间融合器本体I打入两个椎体的椎间隙中,调整好深度及角度。转动椎间融合器安装顶杆,带动凸轮6转动,使凸轮6的长轴从水平位置向垂直位置转动。凸轮6转动过程中,逐渐向上、下方顶出固定针9,固定针9的尖端插入到两端的椎体中,适当加压椎间隙,使固定针9进一步插入椎体骨质。凸轮6的长轴转动到垂直位置后,将椎间融合器安装顶杆向外退出凸轮6前面的转动盲孔8,完成椎间融合器本体I的放置和固定。【主权项】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防止后移的椎间融合器,它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1),在椎间融合器本体(1)上部有防止后移的倒刺(2),其特征在于:在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后端面上有向内的凹槽(3),凹槽(3)内安装有凸轮(6),凸轮(6)的后侧面有转轴(7),在凹槽(3)后壁上有轴孔(4),凸轮(6)的转轴(7)安装在轴孔(4)中,转轴(7)与轴孔(4)为转动配合,在凸轮(6)的前侧面上有方形或六角形的转动盲孔(8),转动盲孔(8)与椎间融合器安装顶杆前端相匹配,凹槽(3)的上方和下方的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有垂直的固定针孔(5),顶面的固定针孔(5)和底面的固定针孔(5)的内端与凸轮(6)的圆周端面相对,在顶面固定针孔(5)和底面固定针孔(5)中分别插有固定针(9),固定针(9)与固定针孔(5)为滑动配合,固定针(9)的前端尖锐,固定针(9)的后端与凸轮(6)的圆周端面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勇刘亚明张英泽丁文元张为王林峰雷涛李嘉杨刚孟凡涛
申请(专利权)人:申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