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颈椎融合
,具体的说是一种适于个人定制的颈椎第二节与第三节解剖型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椎间融合器因其既能实现植入后的即时稳定性,又能促进融合,很好地重建并维持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故在颈椎病手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颈椎椎间融合器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种类较多,融合器的材质和形状设计可能影响颈椎体界面融合。目前,比较常见的是金属融合器,金属能够为界面融合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支持,但有可能影响融合的强度及质量。理想的椎间融合器的形状设计是既要抵抗融合器下沉,又要利于融合。融合器的界面面积与融合器的形状相关,增大面积、保留终板,可减少融合器的沉降,但对融合有负面影响;去除终板、减小面积则减少了应力遮挡,对融合有利,但增加了融合器的沉降。金属融合器弹性模量较高,可产生应力遮挡,对植骨融合有一定影响,而且长期活动,金属融合器的松动脱出非常的困难,因此手术时应选择非常恰当的融合器。现有的颈椎融合器存在植入不便,融合困难,不利于颈椎复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个人定制的颈椎第二节与第三节解剖型椎间融合器,以解决 ...
【技术保护点】
适于个人定制的颈椎第二节与第三节解剖型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为内部中空的主体结构呈楔形的六面体结构,所述六面体包括上侧面、下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上侧面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上侧面用于与颈椎的第二节相贴合,所述下侧面水平设置,所述下侧面用于与颈椎的第三节相贴合,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下侧面表面均设有防止融合器植入后退出的锯齿,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下侧面的中部均设有横隔,所述横隔两侧分别设有植骨孔,所述上侧面的所述植骨孔和所述下侧面的所述植骨孔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