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仁超专利>正文

自行车防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963 阅读:4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防雨架的装置,整个装置由一对防雨座对称的装在自行车的大把管左右的闸头上,活动连接在防雨座上的摇杆可置于大把管前方的倾斜方向,支撑雨披,扩大遮雨面积,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不占空间,晴天,还可以作为小孩避免刹车扎手的保护装置。(*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我国系有自行车王国之称,城市、农村的千家万户都有自行车,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现在还有不少人正在研究完善自行车的结构。尤其是为人们在雨天骑自行车提供方便和不被雨淋的配套装置,使人们避免风雨袭淋的辛苦和影响身体健康。本技术为人们在雨天骑自行车避免下身被雨淋湿而提供一种防雨装置,利用自行车的现有结构、设计了一种安置在自行车大把管上与闸头连接在一起支撑雨披的防雨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了一对对称的由大把管弧、闸头孔、下把干孔组成与摇杆座连接一体的防雨座装置在自行车大把管的两个闸头上,通过节头活动连接着两根摇杆,其摇杆可多节也可单节。摇杆可以在防雨座的垂直平面上方绕防雨座旋转180°,在水平平面上向前旋转45°方位,用摇杆上的夹子夹住雨披前面下周边,支撑雨披,扩大雨披的遮雨面积,防止风雨淋湿骑车者小腿以下部位,免受湿寒,有益于健康。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现有的雨披有效的保护小腿及足免遭雨淋,天晴不用该装置,也毫无多余的负担,且可作为带小孩骑车的一种保护小孩手的装置,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自行车防雨架总视图。图2是自行车防雨架结构视图。图3是防雨座垂直剖视图。图4是防雨座水平剖视图。防雨座1体腔内的下把干孔7是同自行车的下把干相匹配,装置在自行车上、下把干穿过此孔。同下把干孔相垂直的闸头孔6与车上的闸头紧固连接。在防雨座1左端的大把管圆弧8同大把管相套后,通过闸头孔6和大把管圆弧8使防雨架固定连接在自行车的大把干上。在防雨座1的上端面制有同防雨座1连为一体的插杆座4支撑摇杆3,摇杆3经由杆节5装置在插节孔9上与防雨座活动连接在一起,摇杆3沿着插节孔9可在防雨座1的垂直平面上可旋转180°。在杆节孔9的左沿有一圆弧10,该圆弧10与水平线成45°角,可以让杆节朝左边沿水平线旋转45°,带动摇杆向防雨座1的前方向倾斜转动45°,从而可以增大前面的雨披的遮雨面积。防雨座1可以由上座块和下座块紧固件连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塑压成型。整个防雨架由一对防雨座1对称的装置在自行车大把管左右两边。雨天行车,将两根摇杆3拔出插杆座4,向着防雨座1的垂直平面旋转180°,继而向前水平方向倾斜旋转45°,通过摇杆3上的可活动的夹子2夹住雨披下沿周边,这样可以避免下膝盖及脚被雨淋湿。晴天可将摇杆3嵌入插杆座4中,此时,防雨架就成了一种保护装置,在自行车上带座小孩时,不因你刹车而扎伤小孩的手。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防雨架是由防雨座(1)、摇杆(3)、插杆座(4)及夹子(2)组成,其特征在于防雨座(1)的结构由大把管弧(8)、闸头孔(6)、下把干孔(7)组成,通过大把管弧(8)和闸头孔(6)连接在自行车的大把管的两个闸头上,摇杆(3)与防雨座(1)活动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防雨架,其特征在于摇杆(3)可在防雨座(1)的垂直平面旋转180°,沿水平方向向前倾斜4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防雨架的装置,整个装置由一对防雨座对称的装在自行车的大把管左右的闸头上,活动连接在防雨座上的摇杆可置于大把管前方的倾斜方向,支撑雨披,扩大遮雨面积,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不占空间,晴天,还可以作为小孩避免刹车扎手的保护装置。文档编号B62J23/00GK2117317SQ9220446公开日1992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沈仁超 申请人:沈仁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防雨架是由防雨座(1)、摇杆(3)、插杆座(4)及夹子(2)组成,其特征在于防雨座(1)的结构由大把管弧(8)、闸头孔(6)、下把干孔(7)组成,通过大把管弧(8)和闸头孔(6)连接在自行车的大把管的两个闸头上,摇杆(3)与防雨座(1)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仁超
申请(专利权)人:沈仁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