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式吸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98515 阅读:7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式吸痰装置,其是将中心负压吸引器与负压引流袋的负压端口通过负压管连通,在负压引流袋的吸引端口上设置有吸引管,负压引流袋通过吸引管与收管瓶连通,在收管瓶的顶部设置有塑料顶盖、外壁上设置有吸盘,吸盘通过卡箍与收管瓶壁固定,在塑料顶盖上加工有十字开口,吸引管的另一端管头穿过十字开口延伸至收管瓶内并通过十字开口紧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吸痰接头在使用后受到外界环境污染,引起交叉感染,而且将其收纳起来,还能节省空间,便于携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吸痰效果好,使用方便,适于工业化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研宄
,特别涉及一种负压式的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上,吸痰器是用以防治病人呼吸道阻塞、抢救窒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是专为病患者作吸痰引流而设计,能减轻病人,特别是急救病人痰阻塞的痛苦,迅速吸出浓痰、粘液,能够起到转危为安的作用。可供手术室、急诊室、重病房监护室及一般病房作吸引之用。目前常用的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是通过中心负压器对负压引流袋内产生负压,通过吸引管将痰液吸出,但是,通常当吸引管吸痰后直接用夹子收起,外置,并没有专门的吸引管收放器具,当吸引管重复使用时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或者病变传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手动吸痰器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专门收纳吸痰管头,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引起交叉感染,且结构简单、方便,吸痰效果好的负压式吸痰装置。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心负压吸引器与负压引流袋的负压端口通过负压管连通,在负压引流袋的吸引端口上设置有吸引管,负压引流袋通过吸引管与收管瓶连通,在收管瓶的顶部设置有塑料顶盖、外壁上设置有吸盘,吸盘通过卡箍与收管瓶壁固定,在塑料顶盖上加工有十字开口,吸引管的另一端管头穿过十字开口延伸至收管瓶内并通过十字开口紧固。上述收管瓶内壁上加工有卡紧吸引管的凸块或中心开有锥形孔的凸台。上述凸块的纵向截面为矩形或梯形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负压式吸痰装置,其是利用负压式吸痰筒收缩对储痰瓶内产生负压,将痰吸出后利用收管瓶收纳吸痰管的吸痰接头,并通过设置在收管瓶外壁上的卡箍吸盘将其固定在墙壁或者床头柜上,防止吸痰接头在使用后受到外界环境污染,引起交叉感染,而且将其收纳起来,还能节省空间,便于携带,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吸痰效果好,使用方便,适于工业化生产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情形。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负压式吸痰装置是由中心负压吸引器1、负压管2、负压接头3、吸引接头4、负压引流袋5、吸引管6、顶盖7、收管瓶8、卡箍9、吸盘10以及凸块11连接构成。本实施例的负压引流袋5是由医用无毒塑料制成的内有封闭腔室的筒状结构,其属于市售的内带弹簧的一次性引流袋,在其顶部加工有负压端口和吸引端口,在负压端口上安装有负压接头3,负压接头3上安装有负压管2,通过负压管2与中心负压吸引器I连通,由中心负压吸引器I提供负压。在吸引端口上安装有吸引管6,吸引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锥形玻璃接头,便于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后,为了保证安全卫生,将吸引管6连接有锥形玻璃接头的一端插入收管瓶8内。本实施例收管瓶8的顶部敞口,底部加工为锥形结构,在收管瓶8的内壁上加工有4个凸块11,4个凸块11沿着收管瓶8瓶壁在同一圆周上平均分布,该凸块11的纵向截面为梯形结构,凸块11的斜边向内,可针对不同管径的吸引管6,将吸引管6卡紧,防止吸引管6管头在收管瓶8中与瓶壁接触发生二次污染。在收管瓶8的顶部丝扣连接有顶盖7,该顶盖7为医用塑料材质制成,在塑料顶盖7的中心位置加工有十字形开口,当吸引管6插入时通过十字开口将吸引管6的管壁卡紧,防止其松开溜出收管瓶8 ;当拔出吸引管6时十字开口处由于塑料的弹性复位,将收管瓶8顶部封起来,防止灰尘等污物进入收管瓶8内。为了便于固定,在收管瓶8的外瓶壁上套设有一个塑料卡箍9,在卡箍9的端头安装有塑料吸盘10,使用时利用吸盘10将收管瓶8固定在墙壁或者床头柜上。使用时,将收管瓶8通过吸盘10吸附在墙壁上固定,将吸引管6的管头从收管瓶8拔出后,利用中心负压吸引器I对负压引流袋5产生负压,通过吸引管6将痰液吸入负压引流袋5内,每日更换吸引管6管头的锥形玻璃接头,使用后将其插入收管瓶8内,通过顶盖7将吸引管6上端部分固定,再利用收管瓶8内壁的凸块11将吸引管6管头固定,防止其与收管瓶8瓶壁接触,直至负压引流袋5装满后更换负压引流袋5及各连接管。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收管瓶8内壁上加工有4个矩形凸块11,矩形凸块11平均分布在收管瓶8壁上,将吸引管6的管头夹紧,防止其摆动。其他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收管瓶8内壁上的凸块11用圆形凸台来替换,在凸台的中心加工有锥形孔,将吸引管6插入锥形孔内卡紧。其他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主权项】1.一种负压式吸痰装置,中心负压吸引器(I)与负压引流袋(5)的负压端口通过负压管(2)连通,在负压引流袋(5)的吸引端口上设置有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袋(5)通过吸引管(6)与收管瓶(8)连通,在收管瓶(8)的顶部设置有塑料顶盖(7)、外壁上设置有吸盘(10),吸盘(10)通过卡箍(9)与收管瓶(8)瓶壁固定,在塑料顶盖(7)上加工有十字开口,吸引管(6)的另一端管头穿过十字开口延伸至收管瓶(8)内并通过十字开口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管瓶(8)内壁上加工有卡紧吸引管(6)的凸块(11)或中心开有锥形孔的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式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11)的纵向截面为矩形或梯形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式吸痰装置,其是将中心负压吸引器与负压引流袋的负压端口通过负压管连通,在负压引流袋的吸引端口上设置有吸引管,负压引流袋通过吸引管与收管瓶连通,在收管瓶的顶部设置有塑料顶盖、外壁上设置有吸盘,吸盘通过卡箍与收管瓶壁固定,在塑料顶盖上加工有十字开口,吸引管的另一端管头穿过十字开口延伸至收管瓶内并通过十字开口紧固,本技术有效防止吸痰接头在使用后受到外界环境污染,引起交叉感染,而且将其收纳起来,还能节省空间,便于携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吸痰效果好,使用方便,适于工业化生产应用。【IPC分类】A61M1-00【公开号】CN204501818【申请号】CN201520107305【专利技术人】柏亚玲, 陈阿娟, 代琳波, 董艳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式吸痰装置,中心负压吸引器(1)与负压引流袋(5)的负压端口通过负压管(2)连通,在负压引流袋(5)的吸引端口上设置有吸引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袋(5)通过吸引管(6)与收管瓶(8)连通,在收管瓶(8)的顶部设置有塑料顶盖(7)、外壁上设置有吸盘(10),吸盘(10)通过卡箍(9)与收管瓶(8)瓶壁固定,在塑料顶盖(7)上加工有十字开口,吸引管(6)的另一端管头穿过十字开口延伸至收管瓶(8)内并通过十字开口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亚玲陈阿娟代琳波董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