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洪湘专利>正文

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8506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包括中央为隔板、两端开口的本体,特征在于:隔板的两侧分别为吸负压腔和注射腔,隔板上均匀固定有一个或多个伸入至吸负压腔中的注射针,本体上开设有与吸负压腔相通的吸气口;注射腔内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与隔板之间形成药物腔,密封板上设置有用于向药物腔内注入药物的进药管,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药物腔与注射针的注射孔;使用时,注入液体药物将空气排尽,将吸负压腔贴附于待治疗区域,通过负压以使注射针刺入固定深度,推送药物即完成治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附注射针,通过多个针头不仅可实现大面积的均匀、安全给药,而且还可精准地控制注射针伸入病灶处的深度,实现一定深度位置处的给药治疗,有益效果显著,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病灶处大面积、固定深度安全和均匀给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
技术介绍
在有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在大面积的区域范围内同时注射药物,如狐臭、毛细血管瘤等疾病的药物注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腋下区域同时注射,同时针头又不能插入的过深,否者会伤及患者的臂丛神经,严重时会使患者丧失手臂的活动能力,甚至丧失整个上肢的运动功能,得不偿失。在药物注射治疗时,全凭医生的精准注射能力将药物注射至患者的皮下浅层组织,实现对分泌汗腺的治疗,而不伤及神经。但这种人为的控制很那达到每次都精准无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能有一种针头,既能实现大面积的药物注射,又能控制针头插入的深度,将可有效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包括中央为隔板、两端开口的本体,其特别之处在于:隔板的两侧分别为吸负压腔和注射腔,所述隔板上均匀固定有一个或多个伸入至吸负压腔中的注射针,本体上开设有与吸负压腔相通的吸气口 ;注射腔内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与隔板之间形成药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包括中央为隔板(5)、两端开口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隔板的两侧分别为吸负压腔(7)和注射腔(8),所述隔板上均匀固定有一个或多个伸入至吸负压腔中的注射针(4),本体上开设有与吸负压腔相通的吸气口(6);注射腔内设置有密封板(2),密封板与隔板之间形成药物腔(9),密封板上设置有用于向药物腔内注入药物的进药管(13),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药物腔与注射针的注射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华李金顺李震李洪湘
申请(专利权)人:李洪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