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洪湘专利>正文

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850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包括中央为隔板、两端开口的本体,特征在于:隔板的两侧分别为吸负压腔和注射腔,隔板上均匀固定有一个或多个伸入至吸负压腔中的注射针,本体上开设有与吸负压腔相通的吸气口;注射腔内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与隔板之间形成药物腔,密封板上设置有用于向药物腔内注入药物的进药管,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药物腔与注射针的注射孔;使用时,注入液体药物将空气排尽,将吸负压腔贴附于待治疗区域,通过负压以使注射针刺入固定深度,推送药物即完成治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附注射针,通过多个针头不仅可实现大面积的均匀、安全给药,而且还可精准地控制注射针伸入病灶处的深度,实现一定深度位置处的给药治疗,有益效果显著,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病灶处大面积、固定深度安全和均匀给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
技术介绍
在有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在大面积的区域范围内同时注射药物,如狐臭、毛细血管瘤等疾病的药物注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腋下区域同时注射,同时针头又不能插入的过深,否者会伤及患者的臂丛神经,严重时会使患者丧失手臂的活动能力,甚至丧失整个上肢的运动功能,得不偿失。在药物注射治疗时,全凭医生的精准注射能力将药物注射至患者的皮下浅层组织,实现对分泌汗腺的治疗,而不伤及神经。但这种人为的控制很那达到每次都精准无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能有一种针头,既能实现大面积的药物注射,又能控制针头插入的深度,将可有效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包括中央为隔板、两端开口的本体,其特别之处在于:隔板的两侧分别为吸负压腔和注射腔,所述隔板上均匀固定有一个或多个伸入至吸负压腔中的注射针,本体上开设有与吸负压腔相通的吸气口 ;注射腔内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与隔板之间形成药物腔,密封板上设置有用于向药物腔内注入药物的进药管,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药物腔与注射针的注射孔;使用时,通过进药管向药物腔和注射针中注入液体药物,将空气排尽,将吸负压腔的开口贴附于患者的待治疗区域,通过吸气口使吸负压腔产生负压以使注射针刺入固定深度,保持负压状态的同时推送药物即完成治疗。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所述吸负压腔中设置有用于限制注射针刺入深度的限位板,限位板所在平面与注射针的轴线相垂直;限位板上开设有与注射针相配合的针孔,所述针孔的直径大于注射针的直径。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所述吸负压腔为外侧粗、内侧细的圆锥形,限位板的外侧面为与吸负压腔相配合的锥形面;不同直径尺寸的限位板与吸负压腔相配合,可调节刺入患者待治疗位置处的深度。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隔板上朝向药物腔的侧面上设置有连通相邻注射孔的药物导流槽。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如果注射针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密封板上的进药管的出口与隔板上的注射孔相对;如果注射针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进药管的出口与所有注射孔均不相对。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所述进药管上连接有注射器接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本体的隔板上均匀设置多个伸入至吸负压腔中的注射针,且本体上开设有与吸负压腔相通的吸气口,通过将吸气口与吸负压设备相连接,将患者的待治疗区域吸入至吸负压腔的同时,注射针即可准确刺入患者皮下浅层组织的限定深度内,避免了对神经的损伤。密封板与隔板之间形成与注射针相通的药物腔,通过密封板上的进药管可向注射针刺入的部位注射相应的治疗药物,实现对患者病灶处的安全有效的治疗。同时,通过在吸负压腔中设置限位板,通过不同尺寸的限位板与吸负压腔相配合,可控制注射针刺入患者皮下浅层组织的不同深度,实现了对患者不同深入部位的给药治疗。通过在隔板上设置用于连通相邻注射孔的药物导流槽,便于药物从多个注射针中均匀流出,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技术的吸附注射针,通过多个针头不仅可实现大面积的给药,而且还可精准地控制注射针伸入病灶处的深度,实现一定深度位置处的安全给药治疗,有益效果显著,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本体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本体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本体的右视图;图5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密封板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密封板的后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密封板的左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限位板的主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限位板的左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本体的主视图;图1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本体的后视图;图14为图12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密封板,3限位板,4注射针,5隔板,6吸气口,7吸负压腔,8注射腔,9药物腔,10针孔,11注射孔,12药物导流槽,13进药管,14注射器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技术的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由本体1、密封板2、限位板3、多个注射针4组成;图2、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本体的主视图、后视图和右视图,图5给出了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6、图7和图8分别给出了密封板的主视图、后视图和左视图,图9和图10分别给出了限位板的主视图和左视图。所示本体I的两端开口,中央为隔板5,隔板5的两侧分别形成吸负压腔7和注射腔8,多个注射针4均匀固定于隔板5上,注射针4伸入至吸负压腔7中。本体I上开设有与吸负压腔7相通的吸气口 6,吸气口 6与吸负压装置相连接,可使吸负压腔7中处于负压状态,注射针4用于伸入至患者的皮下浅层组织内,实现药物的安全注射。所示的密封板2位于注射腔8中,且密封板2的四周与注射腔8的内壁处于密封状态。密封板2与隔板之间形成药物腔9,密封板2上设置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针头式吸附注射针,包括中央为隔板(5)、两端开口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隔板的两侧分别为吸负压腔(7)和注射腔(8),所述隔板上均匀固定有一个或多个伸入至吸负压腔中的注射针(4),本体上开设有与吸负压腔相通的吸气口(6);注射腔内设置有密封板(2),密封板与隔板之间形成药物腔(9),密封板上设置有用于向药物腔内注入药物的进药管(13),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药物腔与注射针的注射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华李金顺李震李洪湘
申请(专利权)人:李洪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