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立雄专利>正文

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934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其包括:一照明部,于一本体一端接装一透光罩壳,另端则连接一端盖,该本体内部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以将电源供应予一光源单元的电路板,其耦接至少一灯具,并经由一电源开关控制,使该等灯具得以点亮或熄灭:一连结部,于本体侧向延伸至少一连接臂;该连接臂接装于旋转物,使照明部固设于旋转物上,而随其同步旋转,另由灯具点亮及旋转,可产生光影图案变化。(*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色照明装置,尤指一种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当旋转物,诸如自行车或摩托车的车轮转动时,使该变色照明装置于旋转过程中,可产生多种光影图案变化,且兼具观赏及警示功能。
技术介绍
按自行车或摩托车中利用人力或机械力驱动车轮,由车轮的旋转,方得以行进。然而于夜间时,因自行车无蓄电池及灯具的设置,以致无法如同摩托车一般具有照明或警示的功能。因此,对骑乘者言,在夜间骑乘自行车,常引发潜在性的危险。通常为克服前述的危险,骑乘者会身穿反光衣,当车辆的光源投射在衣物时,可产生反光效果,以作为警示。此外,亦有业者研发出一种警示装置,其可拆卸地装设在车垫后方,对一开关的控制,可让装置内所预设的灯具点亮或明灭,用以提醒后方车辆。该警示装置固然可获得基本的警示功能,但不会产生任何的光影图案变化,而略嫌单调与呆板,成为美中不足之处。此外,一般骑乘者为装饰车轮,会在其钢线间安装饰片或反光片,甚至在钢线上串接多色彩的珠体,当车轮转动时,该等饰片、反光片或珠体会产生图案变化的功能,而极富装饰性的观赏效果。然于夜间或是视线不良的场合,则无法观赏该等饰片或珠体于车轮转动时所产生的变化特性。探究其因,在于该等饰片或珠体并非为发光体,以致在光源不足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显示其图案的变化。因此,如何将警示及观赏效果的照明装置结合为一体,使旋转物例如车轮旋转时,除具基本的照明警示功能外,且可由于旋转过程中产生光影的图案变化,乃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包括一照明部,是于一本体一端接装一透光罩壳,另端则连接一端盖,该本体内部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将电源供应予一光源单元的电路板,其耦接至少一灯具,并经由一电源开关的控制,使该等灯具得以点亮或熄灭一连结部,是于本体侧向延伸至少一连接臂;该连接臂接装于旋转物,使照明部固设于旋转物的上,而随其同步旋转,另由灯具点亮及旋转,可产生光影图案变化。所述的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其中该本体与罩壳及端盖的交接位置分别设有一O型环。所述的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其中该光源单元以锁固组件通过电路板,并固定于电源供应单元上部的架环,另由后方挡环抵住本体内的挡缘,使该电源供应单元得以定位于本体内。所述的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其中电源供应单元具有一框架,其分隔成至少一框室,供至少一干电池容置与定位,且该框架外表面设有至少一滑槽,而本体内壁则相对突设滑榫,使框架得以滑入本体内定位及固定。所述的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其中该电路板内面耦接一电源开关,其与一伸缩杆一端相接,而另端则通过电源供应单元及端盖,并套接一杆帽;由按压该杆帽,使伸缩杆移动以触动电源开关,从而令灯具点亮或熄灭。所述的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其中该伸缩杆前端的簧挡与电源开关之间套接一弹簧。所述的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其中该端盖内设有一端片,其相对于电源供应单元的框架位置分别设有正、负接极,该端片突设有一定位榫,嵌插于框架的榫槽,以利对位。所述的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其中该灯具为发光二极管(LED),且以数量为三只,而色光则分别为红光、蓝光及绿光;而该电路板设有一震荡器,使灯具可产生明灭闪烁变化。所述的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其中该连结部中央设有一套环,套接于本体的环槽,而套环两侧各自延伸一连接臂,并由其外端所设的接合端,而固接于旋转物。所述的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其中该一接合端开具一嵌槽,其前后扣片内壁分别突设一扣榫;而另一接合端则在前后夹片间纵向开设至少一夹槽,另将一旋钮于两夹片外侧相对开设具螺纹的夹孔;利用嵌槽的两扣榫卡扣于一车轮的任一钢线,而另一钢线选择性地置于一夹槽内,随即以旋钮调整两夹片迫紧度,以夹持该钢线。由本技术的实施,可在车轮上形成极佳的观赏效果,另由光源的漫射特性,使后方来车可经由车轮两侧动态的散发漫射,而具有警示的功能。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变色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组立后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组立后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于旋转物的示意图;图5为旋转物于转动时该变色照明装置所产生各种光影图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变色照明装置是由一照明部1,及一连结部2所组合而成。其中,本技术所描述的旋转物是指自行车或摩托车的车轮,唯不以此为限,举凡利用人力或机械力而旋转的物品,例如以马达带动的广告转盘亦属本技术所适用的旋转物。照明部1是在一中空本体11一端接装一透明或半透明的罩壳12,使灯具152所产生的色光可以投射而出。而本体11另端则连接一端盖13,其将本体11下方开口开启或封闭,以便对电源供应单元14进行组装或更换。其中,该本体11内部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14,以将电源供应予一光源单元15的电路板151,使其所耦接的至少一灯具152得以点亮,并经由一电源开关153的控制,使该等灯具152得以点亮或熄灭。请再参阅附图,为使本技术具有防水效果,本体11与罩壳12及端盖13的交接位置分别设有一O型环16,以形成液封。此外,本技术将电源供应单元14及光源单元15予以模块化,例如该光源单元15是以锁固组件,例如螺丝通过电路板151,而锁固于电源供应单元14上部的架环141所预设的螺纹孔142,另由其后方挡环143,以抵住本体11内的挡缘111,使该电源供应单元14得以定位于本体11内。该挡环143后方则延伸一框架144,其分隔成至少一框室145,供至少一干电池146容置与定位,而使电池形成串连。此外,框架144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滑槽147,而本体11内壁则相对突设滑榫112,使框架144得以滑入本体11内定位及固定,使该电源供应单元14不致在本体11内转动。而电路板151内面所耦接的电源开关153系与一伸缩杆154一端相接,其另端则通过挡环143及端盖13,并套接一杆帽157,由按压该杆帽157,使伸缩杆154移动以触动电源开关153,而令灯具152点亮或熄灭。再者,该伸缩杆154前端的簧挡155与电源开关153之间套接一弹簧156,使该伸缩杆156具自动复位的功能。进一步,为形成电池串连效果,该端盖13内轴接有一端片131,其相对于框架144位置分别设有正、负接极,此为公知技术,在此不拟赘述。该端片131的创作特点在于,其突设有一定位榫132,嵌插于框架144所预设的榫槽148,以利端盖13接装于本体11时,使干电池146与正、负接极保持正确对位,进而形成串连效果。此外,该端片131中央设有一杆孔133,其供伸缩杆154穿越,随即与一杆帽157套接而成。连结部2由本体11侧向延伸至少一连接臂21接装于旋转物,使照明部1经由连接部2而固设于旋转物上,而随其同步旋转。如图所示,该连结部2中央设有一套环22,套接于本体11的环槽113,而套环22两侧各自延伸一连接臂21,并由其外端所设的接合端23、24固接于旋转物的固定部,例如车轮的两钢线间,以便本技术变色照明装置得与车轮同步旋转。如图4所示,为获得较快速地安装功能,其中一接合端23开具一嵌槽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旋转物的变色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照明部,是于一本体一端接装一透光罩壳,另端则连接一端盖,该本体内部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与一光源单元的电路板连接,其耦接至少一灯具和一电源开关:一连结部,是于本体侧向延伸至少一 连接臂;该连接臂接装于旋转物,照明部固设于旋转物的上,随其同步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雄
申请(专利权)人:吴立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