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立雄专利>正文

摆饰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847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摆饰品包括:一弹性胶套为具有弹性的中空管体,其在两端中至少一端为开口端,该开口端周缘延伸断面呈L型的衔接环;至少一嵌接环且为中空环状固形物,其顶部对应衔接环向下设断面呈倒J型的榫环,其下方一体设连接部;至少一环座且为多阶状环体,其上方对应开口端及连接部分别设环柱及枢接部;藉衔接环嵌入榫环形成密接,即将流体和/或浮沉饰物由开口端置入胶套内,再将环座套入使环柱与榫环夹持衔接环,枢接部与连接部结合后其上方环状平台抵紧衔接环底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摆饰品,尤其是指一种摆饰品的弹性胶套内充填流体和/或浮沉饰物,使其成为一静态摆饰品;此外,该弹性胶套可经由揉捏挤压而触摸该浮沉饰物,而且不致使弹性胶套产生破裂或渗液的情况。已知具有液体和浮沉饰物的静态摆饰品,大体是在一硬质透明的罩体内放置浮沉饰物和液体,然后将该罩体与一底座连接,使液体不致外渗,即为成品。由于罩体与底座均由硬质的固体所制成。因此,在造形上就因一成不变而受到局限,而仅具有视觉上的静态观赏价值,更谈不上玩耍者可用手触摸罩体内的浮沉饰物,实为美中不足之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台湾第87212194号专利案,该案具有一中空管状的软质透明胶膜A,该胶膜A一端开口先行穿越一底结合座B的底座孔B1,然后以一束带C1将该开口束紧,并将胶膜A另端开口反折,使该底结合座B包覆在胶膜A内;再将一底盖D顶部的底套合部D1与底结合座B底部的底环型部B2对接,使底结合座B与底盖D共同包夹胶膜A。而胶膜A的另端开口则先行填充流质液G和一浮沉饰物H,再套入一结合压盖E后,另以一束带C2将开口束紧,又将一顶结合座F底部的底套合部F1与结合压盖E顶部的顶环型部E1对接,使束带C2容置在两者之间,且胶膜A也夹持在结合压盖E与顶结合座F之间。当人们以手对软质胶膜A揉捏挤压时,即可触及浮沉饰物H,同时胶膜A受到挤压时会瞬间产生变形,进而获得暂时性改变摆饰品的外形。该已有技术的缺失在于,该胶膜A一端开口与束带C1容置在胶膜A内,无法与浮沉饰物H融为一体,而有碍整体性美感。此外,该胶膜A另端开口与束带C2结合后,并不能确保紧密束合,因此,渗液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基于前述渗液现象的缺失,于是该已有技术实际实施时是采用两束带束绑,并在两束带间注入封胶密封。此举确实可避免渗液的发生,但也造成加工复杂度。再者,诸如底结合座B和顶结合座F需分别容置在胶膜A内,也增加组装时的困难度,故利用束带C1、C2绑束并非一良好的阻断液体渗漏的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摆饰品,使其能大幅减少构件数量,简化组装工序,用结构来保证从根本上消除渗液现象,还能增加整体性美感。实施本技术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所述该结构包括一弹性胶套是由一具有弹性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所制成的中空管体,在其两端中至少一端为开口端,该开口端周缘侧向延伸一断面呈L型的衔接环;至少一嵌接环且为中空环状固形物,其顶部对应于衔接环位置,向下设一断面呈倒J型的榫环,且该榫环下方一体设一连接部;至少一环座且为一多阶状环体,其上方对应于开口端及连接部位置分别设一环柱及一枢接部;藉衔接环嵌入榫环形成密接状态,随即将流体和/或浮沉饰物由开口端置入弹性胶套内,然后将环座套入开口端,使其环柱与榫环共同夹持衔接环,而枢接部与连接部结合后,该枢接部上方的环状平台则抵紧衔接环底缘形成密封。该弹性胶套两端各具一开口端,各端由一嵌接环配置一环座来组成密封结构。衔接环底缘是作成形成较佳密封效果的弧形环突。流体是指液体或凝胶体。该连接部和枢接部是经螺合或扣接方式连接的。其中环座的环柱向下设一柱榫,其内具有倒T型榫孔,可将一塞榫嵌入该榫孔形成定位;另将注射器通过该塞榫将流体进一步注入弹性胶体内。环座的环柱顶面得设若干面孔,并将一浮沉饰物的系绳置入其中一面孔内,另将一孔塞嵌入该面孔,使系绳得以固定。现在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摆饰品的改进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1为已有技术的剖面图2为本技术摆饰品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组合前各元件的剖面图;图4为图2组合后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如图2至4所示,本技术的摆饰品基本上由一弹性胶套1,一嵌接环2、一环座3和一流体4和/或至少一浮沉饰物5所组合而成。其中,弹性胶套1为由一具有弹性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所制成的管状体,其实施时可为如图2所示的一端封闭的弹性胶套,或者为如图5所示的两端皆呈开放状的弹性胶套。该弹性胶套1的开口端11周缘侧向延伸一断面呈L型的衔接环12,以与后述的嵌接环2套接连接。此外,为使其有较佳的密封效果,该衔接环12底缘作成弧形的环突121,使其与环座3接触时,或充分受到挤压而向侧向延伸,以形成较佳的密封效果。嵌接环2为一中空环状固形物,其顶部对应衔接环12位置,向下设置一断面呈倒J形的榫环21,以便在两者互相嵌合连接后,即呈如图4所示的态样。此时,弹性胶套1的开口端11受到嵌接环2的支撑作用而呈真圆的环形,随即将流体4和/或浮沉饰物5由开口端11填入弹性胶套1内。此外,该榫环21下方一体连接一连接部22,以便与环座3枢接连接。环座3为一多阶状环体,其上方对应于弹性胶套1的开口端11及嵌接环2的连接部22分别设置一环柱31及一枢接部32,使环柱31与榫环21共同夹持衔接环12;而枢接部32在与连接部22结合的过程中,可逐渐挤压环突121,并使其紧密地与枢接部32上方的环状平台321贴合,以获致防止渗液的目的。此外,为使弹性胶套1内可填注更多的流体4,故环柱31顶面向下垂设一柱榫311,其内则设一倒T型的榫孔312,另将一具有弹性的箭形塞榫313嵌入该榫孔312,即可有效阻隔流体的渗出。然后,即可利用注射器刺穿塞榫313,而将流体4注入弹性胶套1内,使其更为膨胀而饱满。流体4为填充于弹性胶套1内的液体或凝胶体。当弹性胶套1受到挤压或揉捏时,流体4可在弹性胶套1内流动,进而使弹性胶套1产生暂时性的变形。此外,在流体4内可选择性地添加诸如偶物、饰片、饰球等浮沉饰物5,以增加本技术的趣味性。另为增加浮沉饰物5的漂浮效果,故浮沉饰物5的系线51就容置在环柱31顶面所预设的面孔314内,再将一孔塞315嵌入该面孔314,并将系绳51固定,使浮沉饰物5可在流体4内漂浮。请再参阅本技术图5所示的另一实施例,其与图2至4所示的实施例差异在于,该弹性胶套1分别具有一开口端11及第二个开口端11′,组装时则如前述实施例所示,先将一嵌接环2和一环座3连接在弹性胶套1一侧的开口端11上,另将第二个嵌接环2′与第二开口端11′套接,然后其第二榫环21′再与第二衔接环12′嵌合连接。此时,即可将流体4和/或浮沉饰物5由第二开口端11′置入弹性胶套1内,最后将第二环座3′的第二环柱31′套入第二开口端11′,并将第二枢接部32′与第二连接部22′结合,并使其第二平台321′抵紧第二环突121′,以形成密封,即完成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经由本技术的实施,该弹性胶套的衔接环与嵌接环的榫环结合极为简易,并可将开口端立即支撑成为真圆的环形;且利用环座的枢接部与榫环的连接部快速连接,诸如利用螺合或扣接方式,即可令枢接部上方的环状平台抵紧衔接环底缘的环突,并藉环柱与榫环共同夹持衔接环,即可避免渗液的发生。此外,藉由榫孔与塞榫的设置,可将更多的流体流入弹性胶套内,而使其更为膨胀与饱满。故本技术相较于图1所示的已有技术而言,其产品元件数量已大幅减少,而且节省制造成本,极具销售利益。此外,组装上也可节省人工和工序,而极具竞争力,实为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作。本技术所揭示的为较佳实施例之一,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并为熟悉该项技术人员所易于推知的,均不脱离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饰品,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一弹性胶套是由一具有弹性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所制成的中空管体,在其两端中至少一端为开口端,该开口端周缘侧向延伸一断面呈L型的衔接环;至少一嵌接环且为中空环状固形物,其顶部对应于衔接环位置,向下设一断面 呈倒J型的榫环,且该榫环下方一体设一连接部;至少一环座且为一多阶状环体,其上方对应于开口端及连接部位置分别设一环柱及一枢接部;藉衔接环嵌入榫环形成密接状态,随即将流体和/或浮沉饰物由开口端置入弹性胶套内,然后将环座套入开口端,使其环 柱与榫环共同夹持衔接环,而枢接部与连接部结合后,该枢接部上方的环状平台则抵紧衔接环底缘形成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雄
申请(专利权)人:吴立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