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穿防护套双头压着机的穿防护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009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4:06
一种全自动穿防护套双头压着机的穿防护套机构,包括工作台、固定座和旋转座,固定座上设有出料口和上料口,上料口的后方设有防护套上料装置;出料口的前方设有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和第三机械手,第三机械手上设有锥形导向通道和支撑套;旋转座上均布有多个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定位模块,定位模块上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外端可与上料口的前端或者出料口的后端相连通,里端的侧壁上设有顶料缺口,出料口的后方设有可伸入定位模块的顶料缺口内的顶料杆,顶料杆的中部设有顶料台阶。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一个旋转座带动防护套旋转即可实现防护套的掉头,不仅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进行再次加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穿防护套双头压着机的穿防护套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一种线束,线束的两头裸露并压有端子头,其中一个端子头上套有防护套,且防护套的一头大一头小,大头套在端子头上,小头套在线束上。目前,为了节省人工,降低劳动强度,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穿防护套双头压着机,这种生产设备在穿防护套时,由于这种设备没有掉头机构,这样使得线束是从防护套的大头穿过的,然后等线束的两端压完端子头后,再人工将防护套从线束的一头移动到另一头上并套装在端子头上,从而使得穿防护套双头压着机的自动化程度低,也降低了生产效率,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的全自动穿防护套双头压着机的穿防护套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穿防护套双头压着机的穿防护套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固定座,该固定座内设有具有上开口的第一活动腔,该第一活动腔的前、后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出料口和上料口,该上料口的后方设有与所述上料口的后端相连接的防护套上料装置;所述出料口的前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机械手、设于该第一机械手的前方的第二机械手、以及可在所述出料口与第二机械手之间移动的第三机械手,该第三机械手上设有前端大后端小的锥形导向通道、以及与该锥形导向通道的后端相连通并向后延伸的支撑套;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由旋转驱动机构带动从而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旋转座,该旋转座内设有具有上开口的第二活动腔,该第二活动腔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位于同一圆周上并可与所述上料口或者出料口相对的定位模块,该定位模块上设有用于放置防护套的容纳槽,该容纳槽的外端可与所述上料口的前端或者出料口的后端相连通,该容纳槽的里端的侧壁上设有顶料缺口,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由顶料驱动机构带动从而前、后移动的顶料杆,该顶料杆的前端可伸入位于所述出料口的后方的定位模块的顶料缺口内,该顶料杆的中部上设有顶料台阶。进一步,所述防护套上料装置包括振动上料盘、以及设于该振动上料盘的出口处的上料通道,该上料通道的末端与所述上料口的后端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台的下方的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旋转轴与所述旋转座相连。进一步,所述顶料驱动机构包括竖向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顶料支座、横向固定在该顶料支座上的顶料支板、以及固定在该顶料支板上的顶料气缸,该顶料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顶料杆的后端相连接。进一步,所述上料口的上方设有压料气缸,该压料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可伸入所述上料口内的压料杆。进一步,所述出料口的后上方设有止退气缸,该止退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可伸入所述定位模块的容纳槽内的止退机械手。进一步,所述第一机械手由第一移动气缸带动从而上、下移动。进一步,所述第三机械手由第二移动气缸带动从而前、后移动。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若干个防护套放在振动上料盘里,振动上料盘对防护套进行列队排序并向前输送至上料通道内,防护套在上料通道里呈大端朝前小端朝后依次排列,然后防护套从上料通道的末端进入固定座的上料口内,然后通过上料口进入旋转座的第一个定位模块的容纳槽内,此时,防护套的大端朝前小端朝后;然后压料气缸带动压料杆下移从而压在上料口内的防护套上,从而将上料口内的防护套与定位模块内的防护套进行分离,然后旋转电机带动旋转座转动一个角度,第一个定位模块也转动一个角度从而移出上料口,而第二个定位模块与上料口相对,然后压料气缸带动压料杆上移从而移出上料口,然后位于上料口内的防护套可进入第二个定位模块内,如此循环直至第一个定位模块与出料口相对,此时,防护套的大端朝后小端朝前;与此同时,线束被切断剥皮后并输送至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上,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同时对线束进行夹紧,然后顶料气缸带动顶料杆前移,顶料杆从顶料缺口伸入定位模块的防护套内,顶料杆上的顶料台阶与防护套的大端接触,然后顶料杆继续向前移动并带动防护套向前移动至出料口上,此时第三机械手的支撑套与出料口相对,然后顶料杆将防护套的小端套装在第三机械手的支撑套上,然后止退气缸带动止退机械手伸入定位模块的容纳槽内并位于防护套的后方,然后顶料气缸带动顶料杆后移,止退机械手在顶料杆后移时防止防护套一起后移从而起到使防护套与顶料杆分离的作用;然后第二移动气缸带动第三机械手前移,第三机械手将防护套套装在线束的后端上,然后第一机械手松开线束,第二移动气缸带动第三机械手继续前移从而将防护套套在线束的合适位置上并位于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之间,然后第一机械手再次夹紧线束及其上的防护套,然后第二移动气缸带动第三机械手前移从而使第三机械手上的支撑套与防护套的小端相脱离,然后第二机械手松开线束,而第一移动气缸带动第一机械手下移,第二移动气缸带动第三机械手后移,即可进行下一次的穿防护套动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一个旋转座带动防护套旋转即可实现防护套的掉头,不仅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进行再次加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第三机械手上的支撑套用于撑开防护套的小端,而第三机械手上的锥形导向通道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便于线束插入防护套内。3、顶料杆上的顶料台阶抵在防护套的大端上从而便于向前推动防护套。4、上料口的上方设置压料杆,压料杆可压在上料口内的防护套上,从而便于上料口内的防护套与定位模块内的防护套之间进行分离。5、定位模块的上方设置止退机械手,止退机械手可伸入定位模块的容纳槽内并位于防护套的后方,从而在顶料杆后移时防止防护套一起后移并起到使防护套与顶料杆相分离的作用。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一种全自动穿防护套双头压着机的穿防护套机构,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固定座2,该固定座内设有具有上开口的第一活动腔3,该第一活动腔的前、后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出料口 4和上料口 5,该上料口的后方设有与所述上料口的后端相连接的防护套上料装置;所述出料口 4的前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机械手6、设于该第一机械手的前方的第二机械手、以及可在所述出料口与第二机械手之间移动的第三机械手7,该第三机械手上设有前端大后端小的锥形导向通道8、以及与该锥形导向通道的后端相连通并向后延伸的支撑套9 ;所述第一活动腔3内设有由旋转驱动机构带动从而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旋转座10,该旋转座内设有具有上开口的第二活动腔11,该第二活动腔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位于同一圆周上并可与所述上料口或者出料口相对的定位模块12,该定位模块上设有用于放置防护套的容纳槽13,该容纳槽的外端可与所述上料口的前端或者出料口的后端相连通,该容纳槽13的里端的侧壁上设有顶料缺口 14,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由顶料驱动机构带动从而前、后移动的顶料杆15,该顶料杆的前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穿防护套双头压着机的穿防护套机构,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固定座,该固定座内设有具有上开口的第一活动腔,该第一活动腔的前、后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出料口和上料口,该上料口的后方设有与所述上料口的后端相连接的防护套上料装置;所述出料口的前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机械手、设于该第一机械手的前方的第二机械手、以及可在所述出料口与第二机械手之间移动的第三机械手,该第三机械手上设有前端大后端小的锥形导向通道、以及与该锥形导向通道的后端相连通并向后延伸的支撑套;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由旋转驱动机构带动从而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旋转座,该旋转座内设有具有上开口的第二活动腔,该第二活动腔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位于同一圆周上并可与所述上料口或者出料口相对的定位模块,该定位模块上设有用于放置防护套的容纳槽,该容纳槽的外端可与所述上料口的前端或者出料口的后端相连通,该容纳槽的里端的侧壁上设有顶料缺口,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由顶料驱动机构带动从而前、后移动的顶料杆,该顶料杆的前端可伸入位于所述出料口的后方的定位模块的顶料缺口内,该顶料杆的中部上设有顶料台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定杰惠书春谢高贤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