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片机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8277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7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片机改进结构,包括压片装置和进料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下冲模的底端铰接下冲模驱动杆Ⅰ、下冲模驱动杆Ⅱ,且控制下冲模驱动杆Ⅱ伸出的高度高于下冲模驱动杆Ⅰ,使得下冲模凸出于模孔时形成斜面便于药片的导出;导槽与模盘平滑过渡,提高了药片导出的速率,避免药片堵塞在模盘的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转动的喷头,该喷头连接有进水管和空气进管,实现对进料斗内壁的自动水洗和自动烘干,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进料斗内壁清洗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片机改进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片机进料斗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片机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医药业的快速发展,药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各种制药设备应运而生,如混料机、压片机、传送装置等等。片剂是药物最常见的剂型之一,片剂是药物和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由于片剂具有如下优点:第一,运输、贮存以及携带、应用都比较方便;第二,产品的形状稳定,剂量准确,成本及售价都较低。因此,片剂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片剂制备方法以及先相关设备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片剂通常由压片机制备而成,压片机一般都包括进料斗和压片装置。同一种压片机可用于压制不同的药片,压片机在制片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粉末状的药品残留在进料斗内壁,为了避免上一次压片残留的粉末药对下一次的压片造成混药的不良影响,一般在压片后都要对进料斗进行清洁处理,现有的压片机的进料斗的清洁较为麻烦;现有的压片机在制片后对药片的导出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片机改进结构,以克服现有的压片机对药片的导出操作不便、进料斗的清洁较为麻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片机改进结构,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端设置有进料斗,固定架上设置有模盘,模盘上设置有模孔,模孔内设置有下冲模,下冲模的下端铰接有下冲模驱动杆Ⅰ、下冲模驱动杆Ⅱ,模盘的一侧设置有收集装置,收集装置通过导槽与模盘连接,导槽与模盘平滑过渡,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下冲模配合的上冲模,上冲模配合设置有上冲模驱动杆,进料斗的底部设置有与模盘配合的输料软管;所述进料斗的进料端外壁至少设置有2个固定块,从动块通过其一端设置的连接杆Ⅰ与固定块上端设置的连接杆Ⅱ铰接,从动块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喷头的喷水端与进料斗的侧壁配合,喷头上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阀门Ⅰ,进水管上连接有空气进管,空气进管上设置有阀门Ⅱ,所述进水管上在空气进管与喷头之间设置有加压阀,所述阀门Ⅰ、阀门Ⅱ、加压阀由设置在进料斗外壁的控制器控制。现有的压片机在压片后需要额外的在模盘上设置一个推动装置将制成的药片推出模盘,操作麻烦且不便于药片的导出;现有的进料装置一般都是采用由进料端到出料端内径逐渐缩小的结构,当对进料装置进行清洗时,由于进料装置的出料端的口径较小,不便于清洗,导致在清洗过程中操作较麻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下冲模驱动杆Ⅰ、下冲模驱动杆Ⅱ、上冲模驱动杆的驱动均有控制器Ⅰ控制,下冲模驱动杆Ⅱ伸出的高度高于下冲模驱动杆Ⅰ,使得下冲模凸出于模孔时形成斜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从动块的起始状态与进料斗的侧壁平行贴合,从动块能够转动,使从动块与进料斗内壁下端的夹逐渐增大,最大夹角为90°,从动块的转动带动喷头的转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粉末原药由进料斗经过输料软管进入到模孔内,进料斗内设置有控制粉末原料每次进量的控制开关,粉末原药进入到模孔内时,上冲模在上冲模驱动杆的驱动下雨下冲模配合将粉末压制成药片,然后上冲模驱动杆带动上冲模回复原位,下冲模驱动杆Ⅰ、下冲模驱动杆Ⅱ再将下冲模顶出模孔,下冲模驱动杆Ⅰ停止伸长,下冲模驱动杆Ⅱ继续伸长,直到使得下冲模形成的斜面将药片顶出下冲模,顶出的药片由导槽收集到收集装置,由于导槽与模盘的端部平滑过渡,顶出下冲模的药片能够顺利的导入到导槽内,提高药片导出的速度,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下冲模的底端铰接下冲模驱动杆Ⅰ、下冲模驱动杆Ⅱ,且控制下冲模驱动杆Ⅱ伸出的高度高于下冲模驱动杆Ⅰ,使得下冲模凸出于模孔时形成斜面便于药片的导出;导槽与模盘平滑过渡,提高了药片导出的速率,避免药片堵塞在模盘的端部;进料斗的清洗过程为:先由控制器控制开启阀门Ⅰ、加压阀,清洗水经加压后由喷头喷出,对进料斗的侧壁进行清洗,在清洗过程中转动从动块,从而改变喷头与进料斗内壁配合的夹角,对进料斗内壁的不同部位进行清洗,经水洗后,由控制器关闭启阀门Ⅰ,开启阀门Ⅱ使得空气由喷头喷出对进料斗内壁进行烘干处理,保持进料斗内壁的干燥洁净,本专利技术自动对进料斗内壁进行清洗,操作简单方便,如此,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压片机对药片的导出操作不便、进料斗的清洁较为麻烦的问题。进一步地,进料斗通过夹持装置固定在固定架上端。夹持装置的设置能够牢固的将进料斗固定在固定架上,提高了进料斗安装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夹持装置可拆卸式的设置在固定架上。便于更换夹持装置。进一步地,加压阀与喷头之间的进水管设置为直管。直管的阻力较弯管要小,避免减小清洗水、空气到达喷头时的压力减小,进而降低清洗的力度。进一步地,进料斗采用硬质铝合金制成。硬质铝合金为现有技术材料,具有质量轻、硬度大的优点,在确保进料斗的硬度的同时降低其质量,便于移动。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下冲模的底端铰接下冲模驱动杆Ⅰ、下冲模驱动杆Ⅱ,且控制下冲模驱动杆Ⅱ伸出的高度高于下冲模驱动杆Ⅰ,使得下冲模凸出于模孔时形成斜面便于药片的导出;导槽与模盘平滑过渡,提高了药片导出的速率,避免药片堵塞在模盘的端部。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转动的喷头,该喷头连接有进水管和空气进管,实现对进料斗内壁的自动水洗和自动烘干,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进料斗内壁清洗麻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压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进料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模盘;2—固定架;3—进料斗;4—夹持装置;5—上冲模驱动杆;6—上冲模;7—模孔;8—导槽;9—收集装置;10—下冲模驱动杆Ⅰ;11—下冲模驱动杆Ⅱ;12—下冲模;13—控制器;14—固定块;15—从动块;16—喷头;17—进水管;18—空气进管;31—输料软管;141—连接杆Ⅱ;151—连接杆Ⅰ;171—加压阀;172—阀门Ⅰ;181—阀门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压片机改进结构,包括固定架2,固定架2上端通过夹持装置4设置有进料斗3,夹持装置4可拆卸式的设置在固定架2上,固定架2上设置有模盘1,模盘1上设置有模孔7,模孔7内设置有下冲模12,下冲模12的下端铰接有下冲模驱动杆Ⅰ10、下冲模驱动杆Ⅱ11,模盘1的一侧设置有收集装置9,收集装置9通过导槽8与模盘1连接,导槽8与模盘1平滑过渡,所述固定架2上设置有与下冲模12配合的上冲模6,上冲模6配合设置有上冲模驱动杆5,进料斗3的底部设置有与模盘1配合的输料软管31;所述进料斗3的进料端外壁设置有2个固定块14,从动块15通过其一端设置的连接杆Ⅰ151与固定块14上端设置的连接杆Ⅱ141铰接,从动块15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16,喷头16的喷水端与进料斗3的侧壁配合,喷头16上设置有进水管17,进水管17上设置有阀门Ⅰ172,进水管17上连接有空气进管18,空气进管18上设置有阀门Ⅱ181,所述进水管17上在空气进管18与喷头16之间设置有加压阀171,加压阀171与喷头16之间的进水管17设置为直管,所述阀门Ⅰ172、阀门Ⅱ181、加压阀171由设置在进料斗3外壁的控制器13控制;所述进料斗3采用硬质铝合金制成。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压片机改进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片机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2),固定架(2)上端设置有进料斗(3),固定架(2)上设置有模盘(1),模盘(1)上设置有模孔(7),模孔(7)内设置有下冲模(12),下冲模(12)的下端铰接有下冲模驱动杆Ⅰ(10)、下冲模驱动杆Ⅱ(11),模盘(1)的一侧设置有收集装置(9),收集装置(9)通过导槽(8)与模盘(1)连接,导槽(8)与模盘(1)平滑过渡,所述固定架(2)上设置有与下冲模(12)配合的上冲模(6),上冲模(6)配合设置有上冲模驱动杆(5),进料斗(3)的底部设置有与模盘(1)配合的输料软管(31);所述进料斗(3)的进料端外壁至少设置有2个固定块(14),从动块(15)通过其一端设置的连接杆Ⅰ(151)与固定块(14)上端设置的连接杆Ⅱ(141)铰接,从动块(15)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16),喷头(16)的喷水端与进料斗(3)的侧壁配合,喷头(16)上设置有进水管(17),进水管(17)上设置有阀门Ⅰ(172),进水管(16)上连接有空气进管(18),空气进管(18)上设置有阀门Ⅱ(181),所述进水管(17)上在空气进管(18)与喷头(16)之间设置有加压阀(171),所述阀门Ⅰ(172)、阀门Ⅱ(181)、加压阀(171)由设置在进料斗(3)外壁的控制器(13)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片机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2),固定架(2)上端设置有进料斗(3),固定架(2)上设置有模盘(1),模盘(1)上设置有模孔(7),模孔(7)内设置有下冲模(12),下冲模(12)的下端铰接有下冲模驱动杆Ⅰ(10)、下冲模驱动杆Ⅱ(11),模盘(1)的一侧设置有收集装置(9),收集装置(9)通过导槽(8)与模盘(1)连接,导槽(8)与模盘(1)平滑过渡,所述固定架(2)上设置有与下冲模(12)配合的上冲模(6),上冲模(6)配合设置有上冲模驱动杆(5),进料斗(3)的底部设置有与模盘(1)配合的输料软管(31);所述进料斗(3)的进料端外壁至少设置有2个固定块(14),从动块(15)通过其一端设置的连接杆Ⅰ(151)与固定块(14)上端设置的连接杆Ⅱ(141)铰接,从动块(15)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16),喷头(16)的喷水端与进料斗(3)的侧壁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千万周璇刘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