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7974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携带、操作简便、方便、劳动强度低、环保的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抽油装置包括一油桶,所述油桶上部开口接一油桶栓密封,所述油桶栓内贯穿有两通槽,两所述通槽较低端位于所述油桶内油面上方,其中一所述通槽另一端连接一三通,所述三通另两端其中一端通过一减压球阀连接一软管以及另一端依次通过一压力表、进气球阀连通一进气软管,用于连接空压机;另一所述通槽一端连接一铝塑管,所述铝塑管底端位于所述油桶油面下方,另一所述通槽另一端经一除油球阀后连接一软管,用于连接装油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用于桶装柴油、煤油、机油、液压油、泠却液、导轨油等的抽出。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手摇油泵抽油。手摇油泵适用于抽送汽油,煤油,柴油,机油,食用油等液体油类。手摇油泵是离心式转体结构,内部为铁芯或铜芯转体,通过手摇运动将油从进油口吸进,转体带动叶片将油从出油口排出。在使用过程中油枪较笨重(3-7kg),不可拆装,抽动主要靠人力,耗时、费力、效率低。由于枪管中存在大量积油,拔出油枪时液体往往回流,导致污染地面与操作人员衣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携带、操作简便、方便、劳动强度低、环保的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所述抽油装置包括一油桶,所述油桶上部开口接一油桶栓密封,所述油桶栓内贯穿有两通槽,两所述通槽较低端位于所述油桶内油面上方,其中一所述通槽另一端连接一三通,所述三通另两端其中一端通过一减压球阀连接一软管以及另一端依次通过一压力表、进气球阀连通一进气软管,用于连接空压机;另一所述通槽一端连接一铝塑管,所述铝塑管底端位于所述油桶油面下方,另一所述通槽另一端经一除油球阀后连接一软管,用于连接装油容器。其中所述三通为铜质三通。其中所述三通铜质三通通过一所述通槽内的内螺纹孔于所述油桶栓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进气软管与所述进气球阀通过一塑料可插拔直通连接。其中所述铝塑管通过一铜质带螺纹直通螺纹连接于另一所述通槽。其中所述除油球阀后连接的所述软管经一塑料可插拔直通连接一出油软管,所述接出油软管连接所述装油容器。其中另一所述通槽另一端经一铜质带螺纹直通连接所述除油球阀。其中另一所述通槽依次通过一铜质带螺纹直通和油桶内出油铝塑管连接所述铝塑管。本技术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空气压力抽油系统采用标准件组装,经济实惠;体积小,方便携带;通过螺纹固定,软管连接,安装便捷;通过球阀调节压力来调节油量,操作简单、方便、劳动强度低;全过程采用油料回流技术,环境零污染,环保。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调质钢油桶栓;2、内螺纹孔;3、铜质三通;4、减压球阀;5、软管;6、压力表;7、进气球阀;8、塑料可插拔直通;9、进气软管;10、软管;11、塑料可插拔直通;12、出油软管;13、出油球阀;14、铜质带螺纹直通;15、油桶内出油铝塑管;16、进气口 ;17、油桶;18、铝塑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所述抽油装置包括一油桶17,油桶17上部开口接一调质钢油桶栓I密封,调质钢油桶栓I内贯穿有两通槽,两所述通槽较低端位于油桶17内油面上方,其中一所述通槽位于油桶17油面上方的一端为进气口 16,另一端通过内螺纹孔2连接一铜质三通3,铜质三通3另两端其中一端通过一减压球阀4连接一软管5以及另一端依次通过一压力表6、进气球阀7并通过一塑料可插拔直通8连通一进气软管9,用于连接空压机;另一所述通槽一端依次通过一铜质带螺纹直通14和一油桶内出油铝塑管15连接一铝塑管18,铝塑管18底端位于油桶17油面下方,另一所述通槽另一端经一除油球阀13并依此连接一软管10、一塑料可插拔直通11后连接一出油软管12,用于连接装油容器。一、组装抽油装置分为进气与减压部分(如图1由1-9组成)与出油部分(如图1由1、10-15组成)组成,安装在油桶上。1、进气与减压装置的组装铜质三通3 —端连接调质钢油桶栓I内直径1mm的内螺纹孔2,另一端接入减压球阀4连接软管,剩余端连接压力表6紧接着连接进气球阀7再连塑料可插拔直通8,最后通过软管连接空压机。2、出油装置的组装铜质带螺纹直通14 一端连接调质钢油桶栓I内直径1mm的内螺纹孔2,另一端接出油球阀13通过出油软管12连接塑料可插拔直通11,再通过软管连接装油的容器。3、把组装好的装置安装在油桶17,油桶内的液体经压力差,通过铝塑管18,由出油装置排出。二、工作原理首先按上述组装,由进气与减压部分端口 9连接空压机,由空压机提供压力,打开进气球阀7,空气通过进气球阀7进入,通过压力表显示压抑大小,压力大小可通过进气球阀7来实现。把减压球阀4关闭,气压由进气口 16进入油桶17。油桶17内由于封闭而产生压力,把油桶17内的液体油铝塑管18压出,把出油球阀13打开,液体经出油软管12流到容器。若停止工作,先关闭空压机,再关闭进气球阀7,失去了压力来源。再关闭出油球阀13内的压力通过打开减压球阀4完成。连接空压机与容器的软管因通过塑料可插拔直通连接,所以可以拆掉,减少占地空间。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装置包括一油桶,所述油桶上部开口接一油桶栓密封,所述油桶栓内贯穿有两通槽,两所述通槽较低端位于所述油桶内油面上方,其中一所述通槽另一端连接一三通,所述三通另两端其中一端通过一减压球阀连接一软管以及另一端依次通过一压力表、进气球阀连通一进气软管,用于连接空压机;另一所述通槽一端连接一铝塑管,所述铝塑管底端位于所述油桶油面下方,另一所述通槽另一端经一除油球阀后连接一软管,用于连接装油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为铜质三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铜质三通通过一所述通槽内的内螺纹孔于所述油桶栓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软管与所述进气球阀通过一塑料可插拔直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管通过一铜质带螺纹直通螺纹连接于另一所述通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球阀后连接的所述软管经一塑料可插拔直通连接一出油软管,所述出油软管连接所述装油容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另一所述通槽另一端经一铜质带螺纹直通连接所述除油球阀。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另一所述通槽依次通过一铜质带螺纹直通和油桶内出油铝塑管连接所述铝塑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携带、操作简便、方便、劳动强度低、环保的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本技术所述抽油装置包括一油桶,所述油桶上部开口接一油桶栓密封,所述油桶栓内贯穿有两通槽,两所述通槽较低端位于所述油桶内油面上方,其中一所述通槽另一端连接一三通,所述三通另两端其中一端通过一减压球阀连接一软管以及另一端依次通过一压力表、进气球阀连通一进气软管,用于连接空压机;另一所述通槽一端连接一铝塑管,所述铝塑管底端位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压力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装置包括一油桶,所述油桶上部开口接一油桶栓密封,所述油桶栓内贯穿有两通槽,两所述通槽较低端位于所述油桶内油面上方,其中一所述通槽另一端连接一三通,所述三通另两端其中一端通过一减压球阀连接一软管以及另一端依次通过一压力表、进气球阀连通一进气软管,用于连接空压机;另一所述通槽一端连接一铝塑管,所述铝塑管底端位于所述油桶油面下方,另一所述通槽另一端经一除油球阀后连接一软管,用于连接装油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罗达田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