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昊哲专利>正文

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7759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9:08
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它涉及一种浮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城市下水道排水能力有限,雨水不能及时流入下水道,造成暴雨来临时城市内涝严重的问题。多个导轨(4)竖直设置在池体(1)内,导轨(4)的数量和导向轮(5)的数量相同设置,浮板(2)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导向轮(5),每个导向轮(5)与对应的一个导轨(4)滑动连接,浮板(2)设置在池体内,池体(1)的上沿与排水通道(3)的一端连通,排水通道(3)的另一端与城市管网排水系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用于容纳大量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属于城市雨洪管理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化地区城市地表雨水吸收渗透能力较差,一些城市地区发生暴雨后,街道成河、住宅进水、汽车没顶的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为增强城市对雨水的排放能力,需要修建或更新大量的市政基础设施。这极大增加城市建设与后期运营维护成本。同时,由于城市地表无法渗透自然降水,城市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足够补给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城市整体沉降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传统的低冲击雨洪管理方案,主要采用增加绿地、河流、蓄水池等对雨洪进行吸纳。单这一做法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并且在蓄水期内,该蓄水空间难以利用的缺点,这都妨碍了低冲击技术的推广。综上,现有的城市下水道排水能力有限,雨水不能及时流入下水道,造成暴雨来临时城市内涝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的城市下水道排水能力有限,雨水不能及时流入下水道,造成暴雨来临时城市内涝严重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包括池体、浮板、排水通道、多个导轨和多个导向轮,多个导轨竖直设置在池体内,导轨的数量和导向轮的数量相同设置,浮板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导向轮,每个导向轮与对应的一个导轨滑动连接,浮板设置在池体内,池体的上沿与排水通道的一端连通,排水通道的另一端与城市管网排水系统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可以设置在公园或广场,当暴雨来临时,池体可以容纳周边大量的雨水,雨水可以及时流入池体内,浮板随着雨水而升高,当雨水达到排水通道的位置时,雨水才进入下水道,与现有的城市下水道排水能力有限相比,大大缓解了城市下水道排水能力有限的紧张局面,暴雨来临时缓解了城市内涝严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浮动装置采取功能立体化处理,在蓄积城市雨洪的同时,仍能利用蓄水部分的上层空间开展城市休闲、娱乐功能,节约了城市土地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俯视图,图2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包括池体1、浮板2、排水通道3、多个导轨4和多个导向轮5,多个导轨4竖直设置在池体I内,导轨4的数量和导向轮5的数量相同设置,浮板2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导向轮5,每个导向轮5与对应的一个导轨4滑动连接,浮板2设置在池体内,池体I的上沿与排水通道3的一端连通,排水通道3的另一端与城市管网排水系统相连接。本技术的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可以建在公园或广场上,池体I的面积,形状,可以根据具体设计情况,池体I深度应为1.2?1.5米。【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浮板2的四周与池体I之间设置有间隙6。如此设置,当雨停时,间隙6可以形成河流景观带。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位于池体I底面的间隙6处设置有沉淀层7。如此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淤泥堵塞排水管道而影响排水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导轨4和导向轮5的数量均为4?8个。如此设置,可以限定浮板2的位置,保证浮板2只随着雨水升降。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浮动装置还包括多个引桥8,引桥8横跨设置在间隙6上方,引桥8的一端设置在浮板2上,引桥8的另一端设置在池体I的外沿上。如此设计,雨停时,游人可以通过引桥8到浮板2上游玩,河流景观带、浮板2和引桥8共同构成了城市景观。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主权项】1.一种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装置包括池体(1)、浮板(2)、排水通道(3)、多个导轨(4)和多个导向轮(5),多个导轨(4)竖直设置在池体⑴内,导轨⑷的数量和导向轮(5)的数量相同设置,浮板(2)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导向轮(5),每个导向轮(5)与对应的一个导轨(4)滑动连接,浮板(2)设置在池体内,池体(I)的上沿与排水通道(3)的一端连通,排水通道(3)的另一端与城市管网排水系统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浮板(2)的四周与池体(I)之间设置有间隙(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池体(I)底面的间隙(6)处设置有沉淀层(7)。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4)和导向轮(5)的数量均为4?8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装置还包括多个引桥⑶,引桥⑶横跨设置在间隙(6)上方,引桥⑶的一端设置在浮板(2)上,引桥⑶的另一端设置在池体⑴的外沿上。【专利摘要】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它涉及一种浮动装置。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城市下水道排水能力有限,雨水不能及时流入下水道,造成暴雨来临时城市内涝严重的问题。多个导轨(4)竖直设置在池体(1)内,导轨(4)的数量和导向轮(5)的数量相同设置,浮板(2)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导向轮(5),每个导向轮(5)与对应的一个导轨(4)滑动连接,浮板(2)设置在池体内,池体(1)的上沿与排水通道(3)的一端连通,排水通道(3)的另一端与城市管网排水系统相连接。本技术的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用于容纳大量雨水。【IPC分类】E03F1-00, E03F5-10【公开号】CN204491794【申请号】CN201520050390【专利技术人】张昊哲, 赵志庆, 郑松瑶 【申请人】张昊哲【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城市低冲击的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装置包括池体(1)、浮板(2)、排水通道(3)、多个导轨(4)和多个导向轮(5),多个导轨(4)竖直设置在池体(1)内,导轨(4)的数量和导向轮(5)的数量相同设置,浮板(2)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导向轮(5),每个导向轮(5)与对应的一个导轨(4)滑动连接,浮板(2)设置在池体内,池体(1)的上沿与排水通道(3)的一端连通,排水通道(3)的另一端与城市管网排水系统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昊哲赵志庆郑松瑶
申请(专利权)人:张昊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