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嘉文专利>正文

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471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该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可分为头部、柄部和颈部,在头部上设置有刚好供克氏针通过的通孔,通过通孔限定克氏针的位置和方向,头部上与所述内踝骨相接触的面为内凹的曲面,该曲面与内踝骨的外形相匹配,且在所述曲面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尖凸起,通过所述尖凸起将头部固定在所述内踝骨上,通过手握柄部把持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进而实现对内踝骨的复位维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向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把持效果良好,克氏针穿入的精度高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
技术介绍
踝关节骨折在四肢骨关节损伤中较为常见,且常伴有内踝骨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常出现内踝骨折块复位后难以有效维持的问题,通过钳夹的方法维持会对克氏针的使用造成影响,而且即使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克氏针也往往难以精确地嵌入到预定位置,即克氏针固定骨折端时方向难以把握需要反复证实克氏针位置,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X线暴露量,且反复穿针常致内踝骨折块破坏而影响骨折固定的牢靠性,术后也很容易使内踝骨折的患者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造成终生残疾,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没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优良的相关辅助装置。由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人对现有的内踝骨骨折复位相关装置做了深入研宄,根据临床经验和科学测算,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并且结果简单使用方便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宄,设计出一种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该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可分为头部、柄部和颈部,在头部上设置有刚好供克氏针通过的通孔,通过通孔限定克氏针的位置和方向,头部上与所述内踝骨相接触的面为内凹的曲面,该曲面与内踝骨的外形相匹配,且在所述曲面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尖凸起,通过所述尖凸起将头部固定在所述内踝骨上,通过手握柄部把持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进而实现对内踝骨的复位维持,从而完成本技术。具体来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I) 一种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其特征在于,该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包括头部1、柄部3和分别与所述柄部3、头部I相连的颈部2,在所述头部I上开设有贯穿头部I的通孔6,所述通孔都分别穿过头部I的顶面4和底面5,其中,所述顶面4为与踝骨外表面形状相吻合的内凹曲面,在所述顶面上还设置有固定头部I的尖凸起7。(2)根据上述⑴所述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的中心线与所述底面5垂直。(3)根据上述⑴所述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凸起7有多个,尖凸起7分别设置在靠近顶面4边缘的位置。(4)根据上述(I)所述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凸起7呈相对于顶面4向外凸出的圆锥状,其高度为3?5_。(5)根据上述⑴所述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有多个,且多个通孔之间互相平行设置。(6)根据上述⑴所述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径为2mm ο(6)根据上述⑴所述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有9个。(8)根据上述(I)所述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2为具有预定弧度的连杆,所述预定弧度的度数为130°?150°。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I)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具有多个互相平行的通孔,使得克氏针的插入精度提高,减少手术步骤,减轻患者的痛苦;(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的顶面上设置有尖凸起,使得导向器的头部固定在内踝骨上,方便于通过手握柄部进行复位后维持。【附图说明】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带有顶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带有底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头部2-颈部3-柄部4-顶面5-底面6-通孔7-尖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如图1、图2、图3中所示,该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包括用于直接接触并固定内踝骨的头部1、用于握持的柄部3和分别与所述柄部3、头部I相连的颈部2 ;在所述头部I上开设有贯穿头部I的通孔6,所述通孔都分别穿过头部I的顶面4和底面5,通过所述通孔限定克氏针的位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所示,通过设置所述底面与通孔的中心线垂直使得穿过通孔的克氏针能够以最佳角度嵌入到内踝骨中,确保克氏针穿入的方向平行于内踝关节面,进而避免了多次穿入克氏针,快速方便地完成内踝骨的固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中所示,所述顶面4为与踝骨外表面形状相吻合的内凹曲面,便于头部贴在内踝骨上,减小头部的顶面与内踝关节之间的间隙,提供定位、固定的精度;进一步地,在所述顶面上设置有尖凸起7,通过尖凸起完成头部与内踝关节之间的固定,并且确保固定的效果稳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中所示,所述尖凸起有多个,本技术中优选地设置3个尖凸起,3个尖凸起分别设置在靠近顶面边缘的位置,3个尖凸起大约呈三角形分布,固定效果更强,同时尽量减少了对内踝骨的损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中所示,所述尖凸起7呈相对于顶面4向外凸出的圆锥状,其高度为3?5_。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6有多个,且多个通孔之间互相平行设置,以便于保证多个克氏针能够以互相平行的姿态嵌入到内踝骨中。在进一步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中所示,所述通孔的内径为2mm,以保证克氏针刚好能够通过,并且保证克氏针的插入精度;所述通孔的数量为9个,其中两个通孔为于上部,四个通孔位于中部,三个通孔位于下部,通过上述特殊的分布规律,充分适应克氏针的插入位置,使得该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能够适应所有的骨折状况,提高该导向器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颈部2为具有预定弧度的连杆,所述预定弧度的度数为130°?150°,本技术中优选地设置为145° ;通过设置颈部2的弧度,调整了柄部的相对位置和设置方向,使得手握柄部的更为方便,受力更为科学合理,提高所述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的使用舒适性和使用安全性。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I)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具有多个互相平行的通孔,使得克氏针的插入精度提高,减少手术步骤,减轻患者的痛苦;(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的顶面上设置有尖凸起,使得导向器的头部固定在内踝骨上,方便于通过手握柄部进行复位后维持。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其特征在于,该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包括头部(1)、柄部(3)和分别与所述柄部(3)、头部(I)相连的颈部(2), 在所述头部(I)上开设有贯穿头部(I)的通孔(6),所述通孔都分别穿过头部(I)的顶面⑷和底面(5), 其中,所述顶面(4)为与踝骨外表面形状相吻合的内凹曲面,在所述顶面上还设置有固定头部⑴的尖凸起(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的中心线与所述底面(5)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其特征在于,该内踝骨骨折复位导向器包括头部(1)、柄部(3)和分别与所述柄部(3)、头部(1)相连的颈部(2),在所述头部(1)上开设有贯穿头部(1)的通孔(6),所述通孔都分别穿过头部(1)的顶面(4)和底面(5),其中,所述顶面(4)为与踝骨外表面形状相吻合的内凹曲面,在所述顶面上还设置有固定头部(1)的尖凸起(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嘉文
申请(专利权)人:范嘉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