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7415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包括电机、丝杆、传动块和丝杆座,丝杆设于丝杆座上,丝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杆座设有导向槽,传动块套设在丝杆上,传动块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与导向槽相配合,第一凸块能够在导向槽内移动,第二凸块与注塑机的注射机构相扣合。通过电机的正反转控制丝杆的转动方向,进而控制传动块和注射机构的移动方向,取代了现有的液压机构移模,降低了各部件的加工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电机控制可以提高注射机构移动的精度,减少故障,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注塑机的重要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护围的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传动的注塑机的注射部分移模装置一般采用液压机构,液压移模装置工作时发热温升明显,功率损失大,不能定比传动,液压油对环境和人员有一定伤害,还有一定的消防隐患;另外液压装置所用零件制造精度高,成本高,而且液压系统故障维修和检测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包括电机、丝杆、传动块和丝杆座,丝杆设于丝杆座上,丝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杆座设有导向槽,传动块套设在丝杆上,传动块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与导向槽相配合,第一凸块能够在导向槽内移动,第二凸块与注塑机的注射机构相扣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相对传动块转动,从而使传动块在导向槽内移动;同时由于第二凸块与注射机构相扣合,因此,传动块带动注射机构移动。由此,通过电机的正反转控制丝杆的转动方向,进而控制传动块和注射机构的移动方向,取代了现有的液压机构移模,降低了各部件的加工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电机控制可以提高注射机构移动的精度,减少故障,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槽可以包括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平行设置,第一凸块能够在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内移动。由此,设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可以使传动块沿不同的轨道前进和后退,方便注射机构的注射和后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槽还可以包括第三导向槽和第四导向槽,第三导向槽和第四导向槽均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垂直连通。由此,设有第三导向槽和第四导向槽,可以方便传动块前进或后退到位时可以通过第三导向槽或第四导向槽换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丝杆的一端设有方形部,丝杆通过方形部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由此,设有方形部可以保证丝杆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牢固性,方便传递扭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还可以包括法兰,套设在方形部和电机的输出轴外侧。由此,设有法兰,进一步保证了丝杆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稳固性,方便两者连接和扭矩的传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还包括弹簧和套筒,弹簧套设在方形部外侧,套筒套设在弹簧外侧,与方形部相配合。由此,设有弹簧可以减少丝杆转动时的振动,保持平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丝杆的另一端设有光杆部,光杆部的一端位于导向槽的上方。由此,设有光杆部可以供传动块运行到位打滑和与注塑机的注射部件扣合面解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中丝杆座和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中丝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包括电机1、丝杆2、传动块3和丝杆座4,电机I为伺服电机,采用伺服电机可以提高丝杆2转动的准确度,从而控制注射的精准度。丝杆2设于丝杆座4上,为了方便丝杆2在丝杆座4上的安装,在丝杆座4上开设两个安装孔41,丝杆2套设在两个安装孔41内,丝杆2上的螺纹段位于两个安装孔41之间,丝杆2可以在安装孔41内转动。丝杆2的一端与电机I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杆座4开设有导向槽5,传动块3套设在丝杆2上,传动块3的开设有与丝杆2上的螺纹段相配合的螺纹,电机I带动丝杆2转动时,丝杆2与传动块3相对转动。传动块3设有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传动块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均为方形块,第一凸块31与导向槽5相配合,第一凸块31能够在导向槽5内移动,第二凸块32与注塑机的注射机构9相扣合,注射机构9开设有凹槽,该凹槽与第二凸块32相配合,使传动块3移动时能够带动注射机构9 一同移动。如图1和图2所不,导向槽5包括第一导向槽51和第二导向槽52,第一导向槽51和第二导向槽52的长度相等,且均与注塑机的注射机构9的注射行程一致;第一导向槽51和第二导向槽52平行设置,第一凸块31能够在第一导向槽51、第二导向槽52内移动。当需要注射时,第一凸块31与第一导向槽51配合,第一凸块31卡在第一导向槽51内,防止丝杆2带动传动块3转动,即保证第一凸块31在第一导向槽51内滑动。当注射完成注射机构9后退时,第一凸块31卡在第二导向槽52内,防止丝杆2带动传动块3转动,即保证第一凸块31在第二导向槽52内滑动。导向槽5还包括第三导向槽53和第四导向槽54,第三导向槽52和第四导向槽54均与第一导向槽51和第二导向槽52垂直连通。为了方便传动块3在行程的两端换向,第三导向槽53位于第一导向槽51的一端,第四导向槽54位于第二导向槽52的远离第一导向槽51的一端。本技术的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在需要注射时,电机I正转,带动丝杆2转动,丝杆2带动传动块3在第一导向槽51上移动,传动块3带动注射机构9移动进行注射;注射完成后电机I停止转动。当注射机构9回程时,电机I反转,同时传动块3通过第三导向槽53至第二导向槽52内,方便传动块3换向,传动块3在第二导向槽52内回程。如图1和图3所示,丝杆2的一端设有方形部21和法兰6,丝杆2通过方形部21与电机I的输出轴相连接;法兰6套设在方形部21和电机I的输出轴外侧,法兰6将方形部21与电机I的输出轴卡紧,使电机I能够带动丝杆2转动,便于扭矩的传动。丝杆2的另一端设有光杆部22,光杆部22的一端位于导向槽5的上方,光杆部22与丝杆2螺纹段相接的一端伸入到导向槽5内,可以使传动块3运行到位后打滑,防止进一步移动,保证了注射的精准度。本技术的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还包括弹簧7和套筒8,弹簧7套设在方形部21夕卜侧,套筒8套设在弹簧7外侧,与方形部21相配合,套筒8的内侧开设有方形孔,使套筒8与方形部21配合,便于弹簧7的安装,使弹簧7在使用时保证了丝杆2的稳定性。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丝杆(2)、传动块(3)和丝杆座(4),所述丝杆⑵设于丝杆座⑷上,所述丝杆(2)的一端与电机⑴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座(4)设有导向槽(5),所述传动块(3)套设在丝杆(2)上,所述传动块(3)设有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所述第一凸块(31)与导向槽(5)相配合,所述第一凸块(31)能够在导向槽(5)内移动,所述第二凸块(32)与注塑机的注射机构(9)相扣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5)包括第一导向槽(51)和第二导向槽(52),所述第一导向槽(51)和第二导向槽(5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凸块(31)能够在第一导向槽(51)、第二导向槽(52)内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5)还包括第三导向槽(53)和第四导向槽(54),所述第三导向槽(52)和第四导向槽(54)均与第一导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注塑机注射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丝杆(2)、传动块(3)和丝杆座(4),所述丝杆(2)设于丝杆座(4)上,所述丝杆(2)的一端与电机(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座(4)设有导向槽(5),所述传动块(3)套设在丝杆(2)上,所述传动块(3)设有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所述第一凸块(31)与导向槽(5)相配合,所述第一凸块(31)能够在导向槽(5)内移动,所述第二凸块(32)与注塑机的注射机构(9)相扣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首雄张宁郭兴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