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蛹虫草分体式栽培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246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蛹虫草分体式栽培容器。包括底盘、盘盖和透明罩,所述盘盖或透明罩套设在所述底盘的上口;所述盘盖和底盘配合时将底盘上口闭合,盘盖侧面和底盘上口侧面设有对应设置的和外界相通的通孔;所述透明罩上部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可用塞子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式设置,前期采用不透光的底盘和盘盖进行菌丝的培养,避免了传统容器因透光造成的不利于前期菌丝避光萌发的培养需求;而后期需要透光时,将透明罩罩上,进行出草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容器,特别是涉及蛹虫草分体式栽培容器
技术介绍
蛹虫草生产通常使用玻璃栽培容器和聚丙烯封口膜,在实际生产中,玻璃容易破碎,折旧率不高并且影响员工人身安全,聚丙烯薄膜一次性使用,不利于节约环保,同时其密封性也不利于蛹虫草子实体生理需求及搔菌作业,其透光性不利于前期菌丝避光萌发的培养需求;并且,蛹虫草采收时,需要伸入瓶内,不便于企业高效采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蛹虫草玻璃栽培容器和聚丙烯封口膜的弊端,充分考虑蛹虫草生长习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蛹虫草生产的分体式栽培容器。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底盘、盘盖和透明罩,所述盘盖或透明罩套设在所述底盘的上口 ;所述盘盖和底盘配合时将底盘上口闭合,盘盖侧面和底盘上口侧面设有对应设置的和外界相通的通孔;所述透明罩上部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可用塞子封闭。所述底盘上口设和所述盘盖连接的盘箍。所述盘盖由分体设置的环形罩和盖子组成,所述环形罩设在所述底盘并略高于底盘上口设置;所述上口向内翻边形成支撑盖子的台阶;所述透明罩和环形罩连接。所述环形罩和透明罩螺纹连接。所述底盘直径80-120毫米,高度30-60毫米;所述透明罩直径82-122毫米,高度80~120 晕米。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采用分体式设置,前期采用不透光的底盘和盘盖进行菌丝的培养,避免了传统容器因透光造成的不利于前期菌丝避光萌发的培养需求;而后期需要透光时,将透明罩罩上,进行出草管理;2)本技术蛹虫搔菌或采收时,由于分体式设置,因此可将透明罩摘下,这样较传统的结构形式无需伸入容器很长距离,因而提高了搔菌效率或采收效率;3)本技术底盘和盘盖设有对应的通孔,便于灭菌蒸汽流动,提高灭菌效果;4)本技术进一步的采用底盘和盘盖连接,盘盖和透明罩连接的方式,这样当需要放上透明罩时,只需将盖子拿出,直接把透明罩和盘盖连接即可;其相比放置透明罩时,需将盘盖从底盘上拆卸,再将透明罩连接在底盘上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作量。5)本技术在透明罩上部设置透气孔,便于透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底盘、2为盘盖、3为透明罩、4为通孔、5为透气孔、6为塞子;11为台阶、21为环形罩、22为盖子。【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底盘1、盘盖2和透明罩3,所述盘盖2或透明罩3套设在所述底盘I的上口;所述盘盖2和底盘I配合时将底盘I上口闭合,盘盖2侧面和底盘I上口侧面设有对应设置的和外界相通的通孔4 ;所述透明罩3上部设有透气孔5,所述透气孔5可用塞子6封闭。所述底盘I上口设和所述盘盖2连接的盘箍。所述盘盖2由分体设置的环形罩21和盖子22组成,所述环形罩21套设在所述底盘I并略高于底盘I上口设置;所述上口向内翻边形成支撑盖子22的台阶11 ;所述透明罩3和环形罩21连接。所述环形罩21和透明罩3螺纹连接。所述底盘I直径80-120毫米,高度30_60毫米;所述透明罩3直径82-122毫米,高度80-120毫米。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利用该蛹虫草分体式栽培器,每个底盘I装40克大米培养基和70毫升营养液,盖上盘盖2,并使底盘I和盘盖2的小孔对齐,灭菌、冷却后,接入菌种,盖上盘盖2,移入培养室20-25°C培养7-10天;将透明罩3预先洗净并表面消毒,将盖子22拿出,并使透明罩3和环形罩21连接,并开始补充光照,进行出草管理;搔菌时取下透明罩3搔菌并立即复原;采收时摘下透明罩3,取出蛹虫草子实体。【主权项】1.一种蛹虫草分体式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盘盖和透明罩,所述盘盖或透明罩设在所述底盘的上口; 所述盘盖和底盘配合时将底盘上口闭合,盘盖侧面和底盘上口侧面设有对应设置的和外界相通的通孔; 所述透明罩上部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可用塞子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蛹虫草分体式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口设有和所述盘盖相配的盘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蛹虫草分体式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由分体设置的环形罩和盖子组成,所述环形罩设在所述底盘并略高于底盘上口设置;所述上口向内翻边形成支撑盖子的台阶;所述透明罩和环形罩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蛹虫草分体式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罩和透明罩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蛹虫草分体式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直径80-120毫米,高度30-60毫米;所述透明罩直径82-122毫米,高度80-120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蛹虫草分体式栽培容器。包括底盘、盘盖和透明罩,所述盘盖或透明罩套设在所述底盘的上口;所述盘盖和底盘配合时将底盘上口闭合,盘盖侧面和底盘上口侧面设有对应设置的和外界相通的通孔;所述透明罩上部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可用塞子封闭。本技术采用分体式设置,前期采用不透光的底盘和盘盖进行菌丝的培养,避免了传统容器因透光造成的不利于前期菌丝避光萌发的培养需求;而后期需要透光时,将透明罩罩上,进行出草管理。【IPC分类】A01G1-04【公开号】CN204482431【申请号】CN201520114493【专利技术人】窦小佳, 王琨, 马斌, 许鹏飞, 夏振荣 【申请人】江苏康能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申请日】2015年2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蛹虫草分体式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盘盖和透明罩,所述盘盖或透明罩设在所述底盘的上口;所述盘盖和底盘配合时将底盘上口闭合,盘盖侧面和底盘上口侧面设有对应设置的和外界相通的通孔;所述透明罩上部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可用塞子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小佳王琨马斌许鹏飞夏振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能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