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空心罗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6133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层空心罗拉装置。该装置包括中间空心套和空心罗拉层,空心罗拉层包括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在空心罗拉外层表面开有条形槽,在空心罗拉内层表面开有孔,孔为圆形、菱形或椭圆形,或相互交错排列,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为不锈钢材质,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之间封闭连接,中间为中空结构。通过上述结构可有效增加对负压气流的规则性控制作用,从容改善集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纺纱新
,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层空心罗拉装置
技术介绍
环锭纺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细纱生产方式,国内目前环锭纺纱锭数已超过1.3亿锭,约占全球纱锭总数的2/3。集聚纺是对环锭纺进行改进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纺纱领域最热门课题,多年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未来环锭纺的天下属于集聚纺。目前,国际上主流使用的集聚纺类型包括网格圈型(主要包括德国Sussen三罗拉网格圈型、日本Toyota四罗拉网格圈型)、罗拉型(瑞士利达Rieter的COM4)、打孔皮圈型(主要包括Zinser打孔皮圈式)、机械式(主要包括瑞士卡洛斯Roscraft磁性集聚式集聚纺系统),网格圈型、罗拉型和打孔皮圈型属于负压气流集聚方式。其中,Roscraft的机械集聚式集聚纺系统由于品种适应性差(一般只适用于60Ne以下纱线的纺制)等原因目前在国内的使用较少;ZinSer打孔皮圈式由于品种适应性较差(一般只适用于毛纺)且需整机引进、价格昂贵(平均每锭1500元),因此在国内的使用规模较小。因此,目前占据主流市场的是网格圈型集聚纺。但是网格圈型集聚纺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运行成本较高、维护保养复杂、寿命短等问题。罗拉型集聚纺逐渐受到重视,其在能耗、机物料消耗和系统维护成本方面较网格圈型集聚纺具有一定优势,Rieter的COM4是最典型的罗拉型集聚纺系统,但是该系统集聚罗拉表面采用孔结构,容易堵塞,需要经常清洗,且对车间的温湿度要求较高,增加维护成本。针对此,本技术给出一种双层空心罗拉装置。该装置包括中间空心套和空心罗拉层,空心罗拉层包括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在空心罗拉外层表面开有条形槽,在空心罗拉内层表面开有孔,孔为圆形、菱形或椭圆形,或相互交错排列,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为不锈钢材质,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之间封闭连接,中间为中空结构。通过上述结构可有效增加对负压气流的规则性控制作用,从容改善集聚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空心罗拉装置,从而有效增加对负压气流的规则性控制作用,从容改善集聚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空心罗拉装置,包括中间空心套和空心罗拉层,所述中间空心套和空心罗拉层一体化连接,所述空心罗拉层包括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在所述空心罗拉外层表面开有条形槽,在所述空心罗拉内层表面开有孔,所述孔为圆形、菱形或椭圆形,或相互交错排列,所述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之间封闭连接,中间为中空结构,所述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之间的距离在之间。采用上述空心罗拉包括内外两层结构,同时外层表面为窄槽内层表面为孔结构,可有效增加对负压气流的规则性控制作用,同时可有效解决单一圆孔结构或者长条孔结构引起的使用过程中易堵塞的问题,从而改善集聚效果,提高成纱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层空心罗拉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双层空心罗拉装置,包括中间空心套I和空心罗拉层2,其中,中间空心套I和空心罗拉层2 —体化连接,空心罗拉2层包括空心罗拉外层3和空心罗拉内层4,在空心罗拉外层3表面开有条形槽5,在空心罗拉内层4表面开有孔6,孔6为圆形、菱形或椭圆形,或相互交错排列,空心罗拉外层3和空心罗拉内层4为不锈钢材质,空心罗拉外层3和空心罗拉内层4之间封闭连接,中间为中空结构,空心罗拉外层3和空心罗拉内层4之间的距离在3mm-5mm之间。纺纱过程中,主体粗纱由后罗拉牵伸对喂入,分别经过中区的前区牵伸后,进入空心前罗拉,当须条经过空心罗拉层2时,由于空心罗拉内部空腔存在负压,通过空心罗拉内层4表面的孔进入到空心罗拉外层3和空心罗拉内层4之间的中空结构内,而后通过空心罗拉外层3表面的窄槽抽吸气流,使得纤维在加捻前实现集聚,减小加捻三角区面积,提高成纱综合质量。【主权项】1.一种双层空心罗拉装置,包括中间空心套和空心罗拉层,其特征是:所述中间空心套和空心罗拉层一体化连接,所述空心罗拉层包括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在所述空心罗拉外层表面开有条形槽,在所述空心罗拉内层表面开有孔,所述孔为圆形、菱形或椭圆形,或相互交错排列,所述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之间封闭连接,中间为中空结构,所述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之间的距离在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层空心罗拉装置。该装置包括中间空心套和空心罗拉层,空心罗拉层包括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在空心罗拉外层表面开有条形槽,在空心罗拉内层表面开有孔,孔为圆形、菱形或椭圆形,或相互交错排列,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为不锈钢材质,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之间封闭连接,中间为中空结构。通过上述结构可有效增加对负压气流的规则性控制作用,从容改善集聚效果。【IPC分类】D01H5-74, D01H5-72【公开号】CN204474833【申请号】CN201520124559【专利技术人】刘新金, 谢春萍, 徐伯俊, 苏旭中, 张洪, 朱预坤 【申请人】江南大学【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申请日】2015年3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空心罗拉装置,包括中间空心套和空心罗拉层,其特征是:所述中间空心套和空心罗拉层一体化连接,所述空心罗拉层包括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在所述空心罗拉外层表面开有条形槽,在所述空心罗拉内层表面开有孔,所述孔为圆形、菱形或椭圆形,或相互交错排列,所述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之间封闭连接,中间为中空结构,所述空心罗拉外层和空心罗拉内层之间的距离在3mm‑5m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金谢春萍徐伯俊苏旭中张洪朱预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