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挡雨.挂衣两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515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挡雨、挂衣两用架,它是由一个挡架,二条挡钩通过铰链连接构成。两条挡钩撑开时可作为自行车挡雨架。两条挡钩向挡架内折合时,两个弧形钩穿过套口接合成挂衣孔,此时整个装置可作挂衣架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同时具备挡雨架和挂衣架两种功能,使用率高;作挡雨架使用时,挡雨面积大,作挂衣架使用时,美观大方;整个装置制造成本低廉,便于推广。(*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挡雨、挂衣两用架。它是一种既可以作为雨天骑自行车者的配套雨具,又可作为挂衣架的装置。 该
的已有技术,专利公告(CN85 2 01605U)中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雨衣支承架,这种装置的不足之处是,它只能作挡雨架,晴天时则闲置无用,使用率低;其支骨架与自行车车灯座在同一个高度,雨衣的防雨有效复盖面积不够大。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挡雨有效面积大、使用率高的挡雨、挂衣两用架(以下称两用架)。 下面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细节。 图1,两用架的结构图。 图2,两用架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两用架包括一个挡架(1),两条挡钩(2)(2′)。图1中,两条对称挡钩(2)(2′)通过铰链(3)分别安装在挡架(1)的两端,並可在90°范围内折合。挡钩(2)(2′)在靠近铰链(3)处弯折成钝角,另一端呈钩状,如弧形钩状。挡架(1)开有凹槽(7)及套口(4),套口内有两个凸钮(5)。 整个装置作自行车挡雨架使用时,将两条挡钩(2)(2′)撑开(如图1中实线所示位置),並将套口(4)插入自行车前车灯架(6),两挡钩(2)(2′)可阻挡雨衣前片向后飘拂。又因为挡钩(2)(2′)自然弯折前伸,扩大了雨衣的有效挡雨面积。作挂衣架使用时,可将两条挡钩(2)(2′)折合至挡架(1)的凹槽(7)内,两挡钩(2)(2′)两端的弧形钩穿过套口(4),在挡架(1)的对称轴线处接合(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位置),构成挂衣架的挂孔,此时,套口(4)内的两凸钮(5)起两条挡钩(2)(2′)的限位钮作用。 在图2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挡架(1)外附有矩形插口(8),作自行车挡雨架使用时,可将该插口(8)插入自行车前车灯座(6)。两条挡钩(2)(2′)两端的弧形钩的弧长不相同,挡钩(2)折合至凹槽(7)内时,其一端的弧形钩可单独作挂钩。挡钩(2)和挡钩(2′)的弧形钩的端面接合处不和挡架(1)的对称轴线重合,使悬挂点更加牢靠。 整个装置可采用全塑结构,也可全部或者部分采用金属、胶木等材料。 本技术的优点是,1,它既可作为自行车挡雨架,又可作挂衣架,使用效率高。2,作挡雨架使用时,防雨的有效复盖面积大,作挂衣架使用时,美观实用。3,整个装置的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行车挡雨、挂衣两用架,一个挡架(1)和两条挡钩(2)(2′),挡架和挡通过铰链(3)连结,其特征在于,挡架(1)内开有凹槽(7)、套口(4),挡钩(2)(2′)弯折成纯角,一端呈钩状。

【技术特征摘要】
1.自行车挡雨、挂衣两用架,一个挡架(1)和两条挡钩(2)(2′),挡架和挡钩通过铰链(3)连结,其特征在于,挡架(1)内开有凹槽(7)、套口(4),挡钩(2)(2′)弯折成钝角,一端呈钩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口(4)内有两个凸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啸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第二轻工业局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