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冷藏保温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041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6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冷藏保温箱,兼具冷藏和保温功能,可同时满足不同需求。包括箱体、半导体制冷模块、制冷系统和保温系统,箱体内通过中隔板分隔成冷藏室和保温室,中隔板上有通孔,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半导体制冷片置于通孔内;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水板、第一水冷散热器、第一排风风扇、第一回水水泵、第一水箱和第一送水水泵,保温系统包括第二液冷水板、第二水冷散热器、第二排风风扇、第二回水水泵、第二水箱和第二送水水泵;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第一液冷水板相接触,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第二液冷水板相接触。该冷藏保温箱兼具冷藏和保温功能,可同时满足冷、热贮藏的不同需求。同时,减少了向环境中的热量排放,有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冷藏保温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冷藏保温箱。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冷藏技术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贮藏保鲜意识也越来越强。大到冷藏库,小到蓄冷包装箱等,已经广泛应用。现有冷藏箱的原理,是通过一套制冷系统产生冷量用于冷藏,而把箱体中的热负荷排放到周围环境中。这一方面会因排放热量产生能源浪费,另一方面又造成一些相对较精密环境的温度波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多功能冷藏保温箱,兼具冷藏和保温功能,可同时满足不同需求。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冷藏保温箱,包括箱体、半导体制冷模块、制冷系统和保温系统,所述箱体内通过中隔板分隔成冷藏室和保温室,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半导体制冷片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水板、第一水冷散热器、第一排风风扇、第一回水水泵、第一水箱和第一送水水泵,所述保温系统包括第二液冷水板、第二水冷散热器、第二排风风扇、第二回水水泵、第二水箱和第二送水水泵;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第一液冷水板相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第二液冷水板相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水板的冷水出口与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回水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回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送水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送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水板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排风风扇安装于与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靠近所述第一液冷水板布置;所述第二液冷水板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回水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回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送水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送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液冷水板的冷却水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排风风扇安装于与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靠近所述第二液冷水板布置;所述冷藏室上安装有第一箱盖,所述保温室上安装有第二箱盖。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冷藏室内的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温控器的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温控器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启停。组成所述冷藏室的一侧侧板和组成所述保温室的一侧侧板分别为可拆连接。所述中间隔板、第一箱盖、第二箱盖、组成所述冷藏室的侧板和组成所述保温室的侧板均由保温板组成。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液冷水板、半导体制冷片及第二液冷水板的紧固元件带有隔热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冷藏保温箱,兼具冷藏和保温功能,可同时满足冷、热贮藏的不同需求。2、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冷藏保温箱,减少了向环境中的热量排放,有利于节能环保。3、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冷藏保温箱,适用于多种使用场合。冷藏厢和保温厢的侧板都可打开,可打开保温厢体的侧板只使用冷藏功能,也可打开冷藏厢体的侧板只使用保温功能,或者冷藏厢和保温厢的侧板都不打开同时使用冷藏和保温功能。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冷藏保温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冷藏保温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半导体制冷模块、制冷系统和保温系统。所述箱体内通过中隔板17分隔成冷藏室2和保温室10,所述中隔板7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半导体制冷片6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水板18、第一水冷散热器19、第一排风风扇5、第一回水水泵4、第一水箱21和第一送水水泵3;所述保温系统包括第二液冷水板15、第二水冷散热器14、第二排风风扇7、第二回水水泵8、第二水箱13和第二送水水泵9。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的冷端与所述第一液冷水板18相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的热端与所述第二液冷水板15相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水板18的冷水出口与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19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19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回水水泵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回水水泵4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箱2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箱2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送水水泵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送水水泵3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水板18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排风风扇5安装于与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19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19靠近所述第一液冷水板18布置;所述第二液冷水板15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1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14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回水水泵8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回水水泵8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箱1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箱13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送水水泵9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送水水泵9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液冷水板15的冷却水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排风风扇7安装于与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14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14靠近所述第二液冷水板15布置;所述冷藏室上安装有第一箱盖22,所述保温室上安装有第二箱盖12。其中,所述中间隔板17、第一箱盖22、第二箱盖12、组成所述冷藏室的侧板1和组成所述保温室的侧板11均由保温板组成。保温板所用材料如聚氨酯、聚苯乙烯等。为了实现自动控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冷藏室内的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20,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温控器20的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温控器20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的启停。组成所述冷藏室2的一侧侧板和组成所述保温室10的一侧侧板分别为可拆连接。为避免冷桥现象,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液冷水板18、半导体制冷片6及第二液冷水板15的紧固元件16带有隔热处理。可根据需要打开冷藏室2或保温室10的侧板:只使用冷藏功能时打开保温室10的侧板11,只使用保温功能时打开冷藏室2的侧板1,同时使用冷藏和保温功能时,冷藏室的侧板1和保温室的侧板11都不打开。温控器20通过控制半导体制冷片6的启停,来实现冷藏室2或保温室10设定的温度。当半导体制冷片6工作时,其冷端产生的冷量通过第一液冷水板18传递到其中的冷水中,冷水在第一回水水泵4的作用下进入第一水冷散热器19,吸取冷藏室2内的热量后进入第一水箱21,再经第一送水水泵3回到第一液冷水板18继续冷却;半导体制冷片6热端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液冷水板15传递到当中的冷却水中,冷却水在第二回水水泵8的作用下进入第二水冷散热器14,散热后进入第二水箱13,再通过第二送水水泵9进入第二液冷水板15中继续吸收热量,由此完成一个循环,实现冷藏室和保温室内的热交换。其中,第一排风风扇5、第二排风风扇7分别用于强化第一水冷散热器19和第二水冷散热器14的换热。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功能冷藏保温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冷藏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半导体制冷模块、制冷系统和保温系统,所述箱体内通过中隔板分隔成冷藏室和保温室,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半导体制冷片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水板、第一水冷散热器、第一排风风扇、第一回水水泵、第一水箱和第一送水水泵,所述保温系统包括第二液冷水板、第二水冷散热器、第二排风风扇、第二回水水泵、第二水箱和第二送水水泵;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第一液冷水板相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第二液冷水板相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水板的冷水出口与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回水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回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送水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送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水板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排风风扇安装于与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靠近所述第一液冷水板布置;所述第二液冷水板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回水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回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送水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送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液冷水板的冷却水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排风风扇安装于与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靠近所述第二液冷水板布置;所述冷藏室上安装有第一箱盖,所述保温室上安装有第二箱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冷藏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半导体制冷模块、制冷系统和保温系统,所述箱体内通过中隔板分隔成冷藏室和保温室,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半导体制冷片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水板、第一水冷散热器、第一排风风扇、第一回水水泵、第一水箱和第一送水水泵,所述保温系统包括第二液冷水板、第二水冷散热器、第二排风风扇、第二回水水泵、第二水箱和第二送水水泵;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第一液冷水板相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第二液冷水板相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水板的冷水出口与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回水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回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送水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送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水板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排风风扇安装于与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靠近所述第一液冷水板布置;所述第二液冷水板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的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马晓燕王清伟董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