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同通信中链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36846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16:41
一种协同通信中链路的控制方法,包括:确认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存在进行协同通信的能力,分别向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根据该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然后分别接收预支撑终端和/或受益终端对该物理链路进行初始测量后发送的初始测量信息,并根据初始测量信息从该预支撑终端中选择受益终端的支撑终端或选择支撑终端所支撑的受益终端,再然后,基于建立的物理链路建立支撑链路,并接收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对该支撑链路进行测量后所上报的支撑链路的链路测量信息,根据链路测量信息对支撑链路进行控制。此外,还提供另一种协同通信中链路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装置和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协同通信中链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协同通信中链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多种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网络、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网络、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网络、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网络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网络等。这些移动通信系统除了提供语音通信业务之外,通常还提供数据通信业务,因此,用户可以使用这些移动通信系统所提供的数据通信业务来上传和下载各种数据。在多用户协同通信下,终端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设备与设备通信(D2D,DevicetoDevice)技术,比如基于无线保真(WIFI,WirelessFidelity)的WIFI直连(WIFIDirect)技术进行相互支撑,例如,演进基站(eNB,evolvedNodeB)发送给某个终端的数据可以先发送给该终端附近的其他终端,再通过终端之间的短距离通信技术转发给最终目的终端,这样就可以在某几个终端中选择信道条件最好的终端下发数据,从而通过多用户分集增益提升用户边缘速率,进而提升频谱利用效率。为了描述方便,可以将最终目的终端称为受益终端(B-UE,BeneficialUserEquipment),而这该受益终端附近的其他终端,则称为支撑终端(S-UE,SupportiveUserEquipment)。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并不存在网络侧如何对协同通信链路进行控制的相关技术,从而造成当进行协同通信时,传输效率和通信质量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协同通信中链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通过网络侧对协同通信链路进行控制,提高协同通信的传输效率和通信质量。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协同通信中链路的控制方法,包括:确认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存在进行协同通信的能力;分别向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分别接收预支撑终端和/或受益终端发送的初始测量信息,所述初始测量信息是对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初始测量后发送的;当所述受益终端为一个,预支撑终端为至少一个时,根据所述初始测量信息从所述预支撑终端中选择所述受益终端的支撑终端;或者,当所述受益终端为至少一个,预支撑终端为一个时,将所述预支撑终端作为支撑终端,并根据所述初始测量信息选择所述支撑终端所支撑的受益终端;基于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建立支撑链路;分别接收所述受益终端和/或支撑终端上报的所述支撑链路的链路测量信息,所述链路测量信息由所述受益终端和/或支撑终端对所述支撑链路进行测量所得;根据所述链路测量信息对所述支撑链路进行控制。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基于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建立支撑链路,包括: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以建立支撑链路。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分别向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之前,还包括:当所述受益终端为一个,预支撑终端为至少一个时,为受益终端选取预支撑用户集,所述预支撑用户集包括至少一个预支撑终端;或者,当所述受益终端为至少一个,预支撑终端为一个时,为预支撑终端选取受益用户集,所述受益用户集包括至少一个受益终端。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为受益终端选取预支撑用户集,包括:获取各个用户的移动蜂窝网络的空口信息;根据所述移动蜂窝网络的空口信息选择符合预置条件的终端,添加到所述受益终端的预支撑用户集中;所述为预支撑终端选取受益用户集,包括:获取各个用户的移动蜂窝网络的空口信息;根据所述移动蜂窝网络的空口信息选择符合预置条件的终端,添加到所述预支撑终端的受益用户集中。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分别向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包括:向受益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打开WIFI直连(WIFIDirect)链路/接入点(AP,AccessPoint);接收受益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所述受益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携带打开的WIFI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受益终端的网际协议(IP,InternetProtocol)地址和WIFIIP地址;向预支撑终端发送携带打开的WIFI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预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接入受益终端打开的WIFI直连链路/接入点;接收预支撑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所述预支撑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携带所接入的WIFI直连链路/接入点的速率和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包括:向受益终端发送第一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一链路配置请求包括受益终端的下行链路(DownLink)的IP隧道信息、受益终端的上行链路(UpLink)的IP隧道信息和受益终端的路由规则;接收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配置请求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的第一链路配置响应;向支撑终端发送第二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二链路配置请求包括支撑终端的下行链路的路由规则、支撑终端的下行链路的IP隧道信息、支撑终端的上行链路的路由规则和支撑终端的上行链路的IP隧道信息;接收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链路配置请求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的第二链路配置响应。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包括:向受益终端发送第三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三链路配置请求包括受益终端的路由规则;接收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三链路配置请求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的第三链路配置响应;向支撑终端发送第四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四链路配置请求包括支撑终端的下行链路的路由规则和支撑终端的上行链路的路由规则;接收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四链路配置请求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的第四链路配置响应。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PCT国内申请,权利要求书已公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协同通信中链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认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存在进行协同通信的能力;分别向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分别接收预支撑终端和/或受益终端发送的初始测量信息,所述初始测量信息是对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初始测量后发送的;当所述受益终端为一个,预支撑终端为至少一个时,根据所述初始测量信息从所述预支撑终端中选择所述受益终端的支撑终端;或者,当所述受益终端为至少一个,预支撑终端为一个时,将所述预支撑终端作为支撑终端,并根据所述初始测量信息选择所述支撑终端需要支撑的受益终端;基于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建立支撑链路;对所述支撑链路的链路测量方式进行独立配置;或者,在对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初始测量时,对链路测量方式进行配置;分别接收所述受益终端和/或支撑终端上报的所述支撑链路的链路测量信息,所述链路测量信息由所述受益终端和/或支撑终端根据所述链路测量方式对所述支撑链路进行测量所得;根据所述链路测量信息对所述支撑链路进行控制;若所述链路测量信息指示支撑终端退出用户集,则释放退出用户集的支撑终端对应的支撑链路;或者,若所述链路测量信息指示协同通信完成,且所有支撑终端已释放对应的支撑链路,则释放受益终端对应的支撑链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建立支撑链路,包括: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根据所述传输配置建立支撑链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向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之前,还包括:当所述受益终端为一个,预支撑终端为至少一个时,为受益终端选取预支撑用户集,所述预支撑用户集包括至少一个预支撑终端;或者,当所述受益终端为至少一个,预支撑终端为一个时,为预支撑终端选取受益用户集,所述受益用户集包括至少一个受益终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受益终端选取预支撑用户集,包括:获取各个用户的移动蜂窝网络的空口信息;根据所述移动蜂窝网络的空口信息选择符合预置条件的终端,添加到所述受益终端的预支撑用户集中;所述为预支撑终端选取受益用户集,包括:获取各个用户的移动蜂窝网络的空口信息;根据所述移动蜂窝网络的空口信息选择符合预置条件的终端,添加到所述预支撑终端的受益用户集中。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向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包括:向受益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打开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接收受益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所述受益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携带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受益终端的蜂窝网际协议地址和无线保真网际协议地址;向预支撑终端发送携带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预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接入受益终端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接收预支撑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所述预支撑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携带所接入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的速率和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包括:向受益终端发送第一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一链路配置请求包括受益终端的下行链路的网际协议隧道信息、受益终端的上行链路的网际协议隧道信息和受益终端的路由规则;接收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配置请求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的第一链路配置响应;向支撑终端发送第二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二链路配置请求包括支撑终端的下行链路的路由规则、支撑终端的下行链路的网际协议隧道信息、支撑终端的上行链路的路由规则和支撑终端的上行链路的网际协议隧道信息;接收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链路配置请求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的第二链路配置响应。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包括:向受益终端发送第三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三链路配置请求包括受益终端的路由规则;接收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三链路配置请求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的第三链路配置响应;向支撑终端发送第四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四链路配置请求包括支撑终端的下行链路的路由规则和支撑终端的上行链路的路由规则;接收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四链路配置请求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的第四链路配置响应。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向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包括:向预支撑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预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打开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接收预支撑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所述预支撑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携带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预支撑终端的蜂窝网际协议地址和无线保真网际协议地址;向受益终端发送携带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接入预支撑终端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接收受益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所述受益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携带所接入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的速率和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向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发送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受益终端和预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包括:向预支撑终端发送关于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的查询消息;接收预支撑终端返回的查询响应,所述查询响应携带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预支撑终端的蜂窝网际协议地址和无线保真网际协议地址;向受益终端发送携带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使得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接入预支撑终端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接收受益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所述受益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携带所接入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的速率和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接收预支撑终端和/或受益终端发送的初始测量信息,包括:分别接收预支撑终端和/或受益终端上报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的链路信息,所述链路信息包括传输速率和/或信道质量;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测量信息从所述预支撑终端中选择所述受益终端的支撑终端,包括:根据所述链路信息从所述预支撑终端中选择符合预置条件的终端作为所述受益终端的支撑终端;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测量信息选择所述支撑终端所支撑的受益终端,包括:根据所述链路信息选择所述支撑终端所支撑的受益终端。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受益终端和支撑终端之间的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以建立支撑链路之后,还包括:利用支撑链路传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由受益终端或支撑终端根据支撑链路的第一跳的网际协议信息进行网际协议隧道封装,或者,下行的数据包由基站在分流时,根据所述支撑链路的第一跳的网际协议信息进行网际协议隧道封装。12.一种协同通信中链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所述终端对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初始测量,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初始测量信息,所述初始测量信息用于当所述终端包括一个受益终端,至少一个预支撑终端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初始测量信息从所述预支撑终端中选择所述受益终端的支撑终端;或者,所述初始测量信息用于当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受益终端,一个预支撑终端时,所述基站将所述预支撑终端作为支撑终端,并根据所述初始测量信息选择所述支撑终端需要支撑的受益终端;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建立支撑链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链路测量方式对所述支撑链路进行测量,得到链路测量信息;所述终端将所述链路测量信息发送给基站,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链路测量信息对所述支撑链路进行控制;所述链路测量信息的上报方式为周期性上报或事件性上报。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建立支撑链路,包括:终端接受基站对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的传输配置,以建立支撑链路。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为受益终端,则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包括:受益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具体为: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打开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并向基站返回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以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携带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受益终端的蜂窝网际协议地址和无线保真网际协议地址。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受基站对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的传输配置,以建立支撑链路,包括:受益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一链路配置请求包括受益终端的下行链路的网际协议隧道信息、受益终端的上行链路的网际协议隧道信息和受益终端的路由规则;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配置请求对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第一链路配置响应给基站,以建立支撑链路。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受基站对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的传输配置,以建立支撑链路,包括:受益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三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三链路配置请求包括受益终端的路由规则;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三链路配置请求对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第三链路配置响应给基站,以建立支撑链路。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为支撑终端,则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包括:支撑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具体为: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接入受益终端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向基站返回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以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携带所接入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的速率和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受基站对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的传输配置,以建立支撑链路,包括:支撑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二链路配置请求包括支撑终端的下行链路的路由规则、支撑终端的下行链路的网际协议隧道信息、支撑终端的上行链路的路由规则和支撑终端的上行链路的网际协议隧道信息;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链路配置请求对所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第二链路配置响应给基站,以建立支撑链路。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受基站对所述第一跳的物理链路的传输配置,以建立支撑链路,包括:支撑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四链路配置请求,所述第四链路配置请求包括支撑终端的下行链路的路由规则和支撑终端的上行链路的路由规则;支撑终端根据所述第四链路配置请求对所第一跳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配置后,返回第四链路配置响应给基站,以建立支撑链路。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为支撑终端,则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包括:支撑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关于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的查询消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包括:支撑终端向基站返回查询响应,以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所述查询响应携带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预支撑终端的蜂窝网际协议地址和无线保真网际协议地址。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受益终端,则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包括:受益终端接收基站发送携带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信息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包括:受益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跳的链路建立请求接入预支撑终端打开的无线保真直连链路/接入点,并向基站返回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以建立第一跳的物理链路;所述受益终端返回的第一跳的链路建立响应携带所接入的无线保真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汉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