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大的鞋接触面积的无夹式自行车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621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踏板,包含一夹住单位,可绕一轴转动,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栓条。接合自行车鞋的鞋底的第一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之一侧边处,并具有一孔,供该轴穿过其中,接合自行车鞋的鞋底的第二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之一相对侧边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自行车踏板,且更明确言,系有关具有一夹住单位用以夹住固定于自行车鞋之鞋底上的栓条的一种自行车踏板。附图说明图1显示先行技艺之一自行车踏板10。踏板10包含一本体14,具有侧边部份18,22。本体14以可转动之方式被支持于一轴26上,此轴固定于一曲柄臂30。一夹住单位34置于本体14上,用以将自行车鞋(未显示)上所固定的一栓条夹住于踏板10上。踏板在增加踩动效率至最大程度上非常有用,此由固定骑车者之足于踏板上之适当位置,并使骑车者施加踩动力于向上及向下之方向上而达成。踏板10普通用于多种自行车上,且在供道路使用之自行车上作用非常良好。踏板10并可用于爬山自行车及设计供道路外使用之自行车上。然而,道路外自行车之骑乘具有其自己之特性,此与普通道路骑乘不同。例如,骑车者之足在道路外骑乘之期间中通常较之道路骑乘需要常离开夹住单位34。而且,当在困难或陡峭之地形中骑乘时,通常需使用不夹住鞋之踏板10。不幸,当如此使用时,踏板10之侧边部份18,22并无足够之接触表面,供有效踩踏之用,尤其是由于常需施加大踩踏力为然。故此,骑车者需更温和踩动,或骑车者需使用无夹住单位之踏板。任一选择均非高技能之骑车者所希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无夹式自行车踏板,具有较大之鞋接触面积,使骑车者在正常骑乘情况之期间中可享受无夹自行车踏板之优点,但当骑乘于困难地形中时,具有较大之鞋接触面积之优点。即是,当无需用力骑乘时,骑车者可锁定自行车鞋于踏板上,及当遇到粗糙地形时,自行车鞋可脱离踏板,及踩动于大接触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夹住单位,可绕一轴转动,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栓条;一第一鞋底接合构件,具有一表面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第一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之一外侧边处,并具有一孔用以接受该轴穿过其中;及一第二鞋底接合构件,具有一表面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第二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之一相对外侧边处。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鞋底接合构件制成与第二鞋底接合构件对称之形状。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第一桥构件,置于第一鞋底接合构件之前部或后部之一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之一对应之前部或后部之间。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桥构件制成平板之形状。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第二桥构件,置于第一鞋底接合构件之前部或后部之一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之一对应之前部或后部之间。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桥构件及第二桥构件二者均制成平板之形状。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桥构件及第二桥构件具有相同之形状。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鞋底接合构件、第二鞋底接合构件、第一桥构件及第二桥构件以可拆离之方式相互连接一起。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鞋底接合构件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具有一横向外侧边,此自其中央部份向内倾斜。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鞋底接合构件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各包含一横向内侧边,具有一部分自中央部分成直线延伸,并垂直于该轴。所述的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鞋底接合构件之表面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之表面各具有平行四边形之形状。一种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夹住单位,可绕一轴转动,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栓条;一第一鞋底接合构件,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第一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之一外侧边处,并伸出夹住单位之前及后端,第一鞋底接合构件具有一孔用以接受该轴穿过其中;及一第二鞋底接合构件,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第二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之一相对侧边处,并伸出夹住单位之前及后端。一种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夹住单位,可绕一轴转动,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栓条;一第一鞋底接合构件,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第一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一侧边处,并具有一孔用以接受该轴穿过其中;一第二鞋底接合构件,用以接合自行车鞋底,第二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之一相对侧边处;其中,第一鞋底接合构件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各具有一横向外侧边,此自其中央部份向内朝其前及后端倾斜。一种用以增加自行车踏板之鞋底接合面积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踏板具有一夹住单位用以夹住自行车鞋之栓条,并由一轴以可转动之方式支持,该装置包含一第一鞋底接合构件,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第一鞋底接合构件构制连接于与其相互独立之夹住单位之一横向侧边处,并具有一孔用以接受该轴穿过其中;及一第二鞋底接合构件,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第二鞋底接合构件构制连接于与其相互独立之夹住单位之一相对横向侧边处。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桥构件连接于第一鞋底接合构件之前部或后部之一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之一对应之前部或后部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夹式自行车踏板,具有较大之鞋接触面积,使骑车者在正常骑乘情况之期间中可享受无夹自行车踏板之优点,但当骑乘于困难地形中时,具有较大之鞋接触面积之优点。即是,当无需用力骑乘时,骑车者可锁定自行车鞋于踏板上,及当遇到粗糙地形时,自行车鞋可脱离踏板,及踩动于大接触表面上。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中,一种自行车踏板包含一夹住单位,可绕一轴转动,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栓条。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之一第一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之一侧边处,并具有一孔供该轴穿过其中,及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之一第二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之一相对侧边处。此种鞋底接合构件可加装于现行的成品的夹住单位上,或可加于踏板设计中。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可伸出夹住单位之前及后端,以增加鞋接触面积,并进一步方便使用于现行的夹住单位中。第一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并可包含横向外侧边,此自其中部向内倾斜,以遵循骑车者之鞋之轮廓,如此可增加鞋接触面积至最大程度,同时减小整个踏板组件之大小至最低程度。第一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可包含横向内侧边,此自中部大致成直线延伸,并大体垂直于轴,以进一步增加鞋接触面积。如需要,桥构件可连接于第一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之前及/或后端部,以增加坚固性,并提供额外拉力表面。整个组件以可拆离之方式连接,使各件可拆离,并用于其他夹住单位上。附图的图面说明图1为具有夹住单位用以夹住自行车鞋之栓条的先行技艺的自行车踏板的透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自行车踏板之一较佳实施例之俯视图;及图3为沿图2之线III-III上所取之踏板之视图。本专利技术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下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自行车踏板之一较佳实施例之俯视图。踏板100包含一夹住单位110,可绕一轴114,用以接合自行车鞋(未显示)之一栓条。一第一鞋底接合构件118连接于夹住单位110之一侧边上,具有一表面119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第一鞋底接合构件118具有一孔120,轴114穿过该孔120。一第二鞋底接合构件122连接于夹住单位110之另一外侧边,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鞋底接合构件122包含一盲孔134,使轴114穿设于其中。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孔134也可延伸,整个穿过第二鞋底接合构件122。或,孔134可省略,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122可粘合于夹住单位110之侧边上,或,直接固定于夹住单位110之侧边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鞋底接合构件118,122,各具有横向外侧边140,144,此自其中央部份148向内倾斜。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夹住单位,可绕一轴转动,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栓条; 一第一鞋底接合构件,具有一表面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第一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之一外侧边处,并具有一孔用以接受该轴穿过其中;及 一第二鞋底接合构件,具有一表面用以接合自行车鞋之鞋底,第二鞋底接合构件置于夹住单位之一相对外侧边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村淳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