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260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其能够精度良好且迅速地进行检测,不会误检乘坐者从乘车用座位的脱离,并且使外观性良好,在此基础上,不会妨碍乘车用座位上的乘坐者的通常动作。其中,缆索(16)的一端被连结在乘坐者(M)穿着的衣物(10、10’)和车体(B)这两者之一上;上述缠绕机构(17)由被连结在该缆索(16)的另一端上的圆筒(20)构成,此圆筒(20)在收绕上述缆索(16)的方向上受到使其旋转的力,并且被设置在上述衣物(10、10’)和上述车体(B)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上述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检出该缠绕机构(17)的旋转角度;上述脱离判定机构(19)基于该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的检出值来判定乘坐者(M)的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乘坐在乘车用座位上的乘坐者从乘车用座位的脱离。
技术介绍
人们通过例如专利文献1和2已经知道的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是乘坐在二轮摩托车的乘车用座位上的乘坐者,在因撞车事故等而从乘车用座位上发生了脱离时,通过一端与乘坐者相连结的缆索受到牵引,使被设置在该缆索的另一端上的锁打开,由此使气囊膨胀展开。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登记第304809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技术登记第3063889号公报但是,由上述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检测装置,是通过缆索的牵引而使检测部产生机械性的脱离,依靠这种机械性的脱离来检测乘坐者从乘车用座位脱离的。这种检测装置虽然比较简便,但是存在着因为忘记卸下缆索而导致乘坐者仅稍微移动一些就使检测部发生了脱离的可能性。如果为了防止发生上述情况而使缆索的长度具有余量,则缆索就成为松弛的状态了。这不仅使外观上不好看,而且也可能妨碍乘坐者的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状况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其能够精度良好且迅速进行检测,不会误检乘坐者从乘车用座位的脱离,并且使外观性良好,在此基础上,不会妨碍乘车用座位上的乘坐者的通常动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乘坐在乘车用座位上的乘坐者从乘车用座位的脱离,其特征在于,具有缆索、缠绕机构、旋转角度检出机构、脱离判定机构,上述缆索的一端被连结在乘坐者穿着的衣物和车体这两者之一上;上述缠绕机构由被连结在该缆索的另一端上的圆筒构成,此圆筒在收绕上述缆索的方向上受到使其旋转的力,并且被设置在上述衣物和上述车体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上述旋转角度检出机构检出该缠绕机构的旋转角度;上述脱离判定机构基于该旋转角度检出机构的检出值来判定乘坐者的脱离。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脱离判定机构对由上述旋转角度检出机构检出的旋转角度、以及从上述圆筒的外径上拉出的上述缆索的拉出长度、拉出速度、拉出加速度进行运算,基于上述拉出长度、上述拉出速度、以及上述拉出加速度来判定乘坐者的脱离。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与上述脱离判定机构所作的脱离判定相应地从上上述衣物突出而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被收纳在上述衣物内。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脱离判定机构所作的脱离判定相应地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被收纳在能够随着该气囊主体的膨胀展开的衣物内。(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依靠乘坐者从乘车用座位发生了脱离时的缆索的牵引,由旋转角度检出机构检测缠绕机构的圆筒的旋转角度,使脱离判定机构基于该旋转角度检出机构的检出值进行乘坐者的脱离判定,所以,在可以避免因忘记卸下缆索而导致的错误检测的同时,还可以使缆索不会松弛而使外观性良好,并在此基础上,还不会妨碍乘车用座位上的乘坐者的动作,精度良好且迅速地检测乘坐者从乘车用座位的脱离。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脱离判定机构基于缆索的拉出长度、拉出速度、拉出加速度,即基于乘坐者和车辆之间的相对位移、相对位移速度、相对位移加速度来判定乘坐者的脱离,所以,可以精度更高地检测乘坐者从乘车座位上的脱离。根据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与脱离判定机构所作的脱离判定相应地使衣物内的气囊主体膨胀展开,所以可以由气囊主体吸收对乘坐者的冲击。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气囊装置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气囊装置的整体视图。图3是用图2中的3-3剖面线剖开所得到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判定乘坐者脱离的顺序的流程图。图5是气囊装置启动之后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与图5相对应的图。(符号说明)4乘车用座位10、10’衣物11、11’气囊主体15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16缆索(cable)17缠绕机构18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9脱离判定机构20圆筒B车体M乘坐者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图1是具有气囊装置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气囊装置的整体视图,图3是用图2中的3-3剖面线剖开所得到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判定乘坐者脱离的顺序的流程图,图5是气囊装置启动之后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首先,在图1中,通过轴支承着前轮WF的前叉2受二轮摩托车具有的车体B的前端的前管1支承,上述前叉2可以相对于上述前管1转向,车把3被在该前叉2的上部上。另外,在车体B的后部,安装了由被搭载在车体B上的发动机驱动的后轮WR,在车体B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上表面上设有乘车用座位4。一并参照图2,在乘车用座位4上,坐着预先穿着背心等衣物10的乘坐者M;在上述衣物10内,收纳着在膨胀展开时能够从衣物10突出而从前后覆盖乘坐者M的上半身的气囊主体11,并且设置了具有启动部12A的充气机构12。该充气机构12是产生与上述启动部12A的启动相应地使气囊主体11膨胀展开的压力气体的机构,在此使用气体式、固体式、混合性气体式、或吸入空气式等历来公知的机构。另外,上述充气机构12的启动部12A是与由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15检测到乘坐者M从乘车用座位4发生了脱离的情况相应地启动的。在图3中,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15具有缆索16、缠绕机构17、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脱离判定机构19。上述缆索16的一端被连结在乘坐者M穿着的上述衣物10上;上述缠绕机构17由被连结在该缆索16的另一端上的圆筒20构成,此圆筒20在收绕上述缆索16的方向上受到力的作用,并且上述缠绕机构17被设置在车体B一侧上;上述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检出该缠绕机构17的旋转角度;上述脱离判定机构19基于该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的检出值来判定乘坐者的脱离。在乘车用座位4的后方,在被固定在车体B上的壳体21内容纳着上述圆筒20,此圆筒20具有的旋转轴23以可以旋转的形式由上述壳体21支承。另外,以可以移动的形式贯穿于被设置在壳体21上的开口部24的上述缆索16被缠挂在该圆筒20上,上述缆索16的端部被连结在上述圆筒20上。而且,上述壳体21被牢固地固定在车体B上,使得即使因冲撞等而导致的冲击作用于车体B,上述壳体21也不会发生脱落;上述圆筒20具有的旋转轴23由壳体21支承,使得即使因上述冲击的作用也能够被维持在由壳体21支承的状态下。另外,虽然圆筒20是由被设置在上述壳体21与圆筒20之间的弹簧25向收绕缆索16的旋转方向加载的,但是,弹簧25的弹性力被设定为不会妨碍乘车用座位4上的乘坐者M通常动作的程度的较小的值。另外,上述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是具有高分解性能的回转式编码器,由该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所获得的圆筒20的旋转角度被输入给脱离判定机构19。而且,脱离判定机构19是由微处理器构成的,它在对由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9检出的旋转角度,以及从圆筒20的外径(圆周面)上拉出缆索16的拉出长度L,即乘坐者M和二轮摩托车的相对位移量进行运算的同时,通过上述拉出长度L的一次微分而对拉出速度V,即乘坐者M和二轮摩托车的相对位移速度进行运算,进而通过上述拉出长度L的二次微分而对拉出加速度A,即乘坐者M和二轮摩托车的相对位移加速度进行运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乘坐在乘车用座位(4)上的乘坐者(M)从乘车用座位(4)的脱离,其特征在于,具有缆索(16)、缠绕机构(17)、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脱离判定机构(19),上述缆索(16)的一端被连结在乘坐者(M)穿着的衣物(10、10’)和车体(B)这两者之一上;上述缠绕机构(17)由被连结在该缆索(16)的另一端上的圆筒(20)构成,此圆筒(20)在收绕上述缆索(16)的方向上受到使其旋转的力,并且被设置在上述衣物(10、10’)和上述车体(B)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上述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检出该缠绕机构(17)的旋转角度;上述脱离判定机构(19)基于该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的检出值来判定乘坐者(M)的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祐树后藤浩永露敏弥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