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地面结晶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2428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1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泥地面结晶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剂在水泥地面的渗透相溶及其化学反应,结晶硬化,实现水泥地面致密憎水层的形成,达到水泥地面强化,封堵防水功效。从而有效隔绝或消除水泥地面“壁癌”的产生环境,水泥地面的硬度及其耐磨度提高了两倍以上、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不改变水泥外观本色,光洁度、美观度十分完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地面结晶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泥地面结晶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水泥在凝固过程中,混凝土中可溶解的成份(如游离钙,CaO)随水溶解,在水份蒸发之后,析出白色的盐晶类附着物质,只要水源不被断绝,这种盐析的过程就难以消失,从而导致水泥面风化塌陷、体积膨胀、墙面起泡、鼓起、碎裂、剥落、开裂破损与剥落,往往也容易孳生霉菌和细菌,腐蚀钢筋,减低建筑物的寿命。水泥的“壁癌”是一项世界性的混凝土建筑材料难题。人们寻找和消除水泥“壁癌”的方法,基本都是围绕除水或防水、封堵几个方面来消除其困扰,本专利技术就是围绕防水封堵原理来实现的。公开号为CN102092980A的中国专利“一种水泥负温硬化剂”,由22%乙酸钠、4%木素磺酸钙、22%尿素和余量硫酸钠混合制成,虽然能在零下的负温状态下施工,但硬化后的水泥封堵性能不佳,水溶性依然较强;公开号为CN101618956A的中国专利“双组分水性地面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由第一组分为2~5模数的85%硅酸锂溶液;第二组分中含有氟硅酸镁为26%,硅烷乳液的固含量为2.5%,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固含量为3%,石蜡为0.5%,水为68%。该专利硬化效果明显,但耐磨性不高,因为使用了丙烯酸树脂乳液,其本身的耐磨防水寿命以及耐候性不长,高分子也同样具有风化特性。本专利技术采用渗透反应、结晶硬化、形成致密憎水膜层,实现了封堵防水功能,从而有效隔绝或消除水泥地面“壁癌”的产生环境,水泥地面的硬度及其耐磨度提高了两倍以上、使用寿命长达百年,不改变水泥外观本色,光洁度、美观度十分完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封堵防水性好、硬度高、耐磨性能强,水泥面抗风化能力优良的一种水泥地面结晶型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渗透反应、结晶硬化、形成致密憎水膜层,实现了封堵防水功能,从而有效隔绝或消除水泥地面“壁癌”的产生环境,水泥地面的硬度及其耐磨度提高了两倍以上、使用寿命长达百年,不改变水泥外观本色,光洁度、美观度十分完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泥地面结晶硬化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正硅酸盐复合物60%~850%;渗透剂1%~10%;强化剂1%~10%;速干剂10%~20%。进一步优选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正硅酸盐复合物75%;渗透剂4%;强化剂6%;速干剂15%。所述的正硅酸盐复合物是将2.3~3.3细度模数的硅酸锂盐、硅酸钠盐、硅酸钾盐、硅酸镁盐在常温下,混合,搅拌30min-60min至透明,沉降24h后过滤制得,其中,硅酸锂盐、硅酸钠盐、硅酸钾盐、硅酸镁盐的质量比为1:1~3:1:0.5~1.5,该正硅酸盐复合物理化指标符合:pH值为11.5~12.5;运动粘度(25℃)为4.5~5.5mm2/s;密度(ρ20)为1.060~1.080;金属氧化物(Li2O、Na2O、K2O、MgO)含量为2.5~3.0;SiO2含量为6.0~8.5;正硅酸盐复合物模数M(按Na2O计)为2.3~3.3。进一步优选为硅酸锂盐、硅酸钠盐、硅酸钾盐、硅酸镁盐的质量比为1:1.25:1:0.5。所述渗透剂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聚氧乙烯醚(JFC-S)、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快速渗透剂-T)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若为两种,则按质量比计,JFC:JFC-S=1:0.5-2.5、JFC:快速渗透剂-T=1:0.5-3.5、JFC-S:快速渗透剂-T=1:0.5-1.5;若为三种,则按质量比计,JFC:JFC-S:快速渗透剂-T=1:2:3。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渗透剂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快速渗透剂-T)混合而成,按质量比计,JFC:快速渗透剂-T=1:3。所述强化剂由硼酸盐、磷酸盐、镁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若为两种,则任意两强化剂原料按任意比混合;若为三种,则,硼酸盐、磷酸盐、镁酸盐按质量比1:1:1~8复配而成。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强化剂由硼酸盐、磷酸盐、镁酸盐混合而成,其中,硼酸盐、磷酸盐、镁酸盐按质量比1:1:4。所述速干剂由水、3-甲氧基-3-甲基-1-丁醇(MMB)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若为两种,水与MMB按质量比1:0.5-1.5复配而成。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速干剂由水、3-甲氧基-3-甲基-1-丁醇(MMB)组成,其中,水与MMB的质量比为8: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水泥地面结晶硬化剂的工艺,具体将上述的水泥地面结晶硬化剂,均匀涂抹或喷涂在需要硬化的水泥地面上2~3次,常温自然渗透、结晶硬化72小时以上,即可得到水泥地面强度提高两倍的硬化地面。采用转速1000~5000r/min高速抛光机或晶面处理机或偏心抛光机,应用各色不同目数(如:50目、150目、300目、500目、800目、1000目、1500目、2000目、3000目、5000目、6000目)的百洁垫、钢丝垫磨片或金刚石树脂磨片抛光,可以得到不同光洁度的结晶硬化地面,增加水泥地面的耐候性,延长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一种水泥地面结晶型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水泥地面结晶型硬化剂,采用正硅酸盐复配物和水泥成分具有最大的相似度,引入复合渗透剂,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面渗透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深入水泥表层,促使本剂与水泥面的相溶、化学结晶硬化反应,促使地面表层形成3mm~5mm憎水憎油致密层,起到有益的封堵防水防渗油功效。3、适应各种水泥地面的强化、封堵防水,渗入地面内部于结构混凝土完全一体化,不会有起泡、剥落现象,结构坚固,具有防止水泥地面泛碱和龟裂纹出现的功能。3、使用本剂处理过的水泥地面,其耐磨程度比未处理过的强度提高80%以上。耐刮花,修补刮痕方法简单。4、防滑性好,不会产生粉尘,可达到食品级、药品级的防尘要求。5、耐腐蚀,可抵受化学品侵蚀。6、使用本剂处理过的水泥地面,污渍、轮胎渍等均不会再次渗人,地面清洁只需要使用普通肥皂水便很容易清洁。7、修补或翻新,只需在需要修补或翻新的地方洗刷干净后涂(噴)上本专利技术的硬化剂刮匀,第三天即可使用。8、历久长新,清理容易,一周内出现光泽,且越用越光亮。9、可以在水泥地面原浆抹光初凝后马上施工,不占工期。新旧水泥地面都可施工,。10、施工方法简便易行,喷涂或涮刮均可。11、安全性,环保性符合所有VOC规则,无毒、不燃,环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尽管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它们。所述的配方还可以为(以下所述的均为质量百分含量):正硅酸盐复合物含量为60%~85%质量;渗透剂含量为0%~10%质量;强化剂含量为0%~10%质量;速干剂含量为10%~20%质量。所述的配方优选为:正硅酸盐复合物含量为65%~80%质量;渗透剂含量为1%~5%质量;强化剂含量为1%~8%质量;速干剂含量为12%~18%质量。所述的配方进一步优选为:正硅酸盐复合物含量为75%质量;渗透剂含量为4%质量;强化剂含量为6%质量;速干剂含量为15%质量。所述其中的正硅酸盐复合物为:2.3~3.3模数的硅酸锂盐、硅酸钠盐、硅酸钾盐、硅酸镁盐,按1:1~3:1:0.5~1.5重量分数复配而成的。所述渗透剂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聚氧乙烯醚(JFC-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泥地面结晶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正硅酸盐复合物60%~85%;渗透剂1%~10%;强化剂1%~10%;速干剂10%~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地面结晶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正硅酸盐复合物60%~85%;渗透剂1%~10%;强化剂1%~10%;速干剂10%~20%;所述的正硅酸盐复合物是将2.3~3.3模数的硅酸锂盐、硅酸钠盐、硅酸钾盐、硅酸镁盐在常温下,混合,搅拌30min-60min至透明,沉降24h后过滤制得,其中,硅酸锂盐、硅酸钠盐、硅酸钾盐、硅酸镁盐的质量比为1:1~3:1:0.5~1.5,该正硅酸盐复合物理化指标符合:pH值为11.5~12.5;运动粘度(25℃)为4.5~5.5mm2/s;密度(ρ20)为1.060~1.080;金属氧化物(Li2O、Na2O、K2O、MgO)含量为2.5~3.0%;SiO2含量为6.0~8.5%;正硅酸盐复合物模数M按Na2O计为2.3~3.3;所述渗透剂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醚(JFC-S)、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快速渗透剂-T)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若为两种,则按质量比计,JFC:JFC-S=1:0.5-2.5、JFC:快速渗透剂-T=1:0.5-3.5、JFC-S:快速渗透剂-T=1:0.5-1.5;若为三种,则按质量比计,JFC:JFC-S:快速渗透剂-T=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三川郭宝学杨兴旺郭建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玺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