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浓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72200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1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浓缩系统,包括浓水箱、精密过滤器、高压泵、膜浓缩装置、淡水箱,所述的浓水箱的出水口与精密过滤器的进水口连接,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在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的高压泵的出水口与膜浓缩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膜浓缩装置的浓水出口与浓水箱的浓缩液进口连接,膜浓缩装置的淡水出口与淡水箱的淡水进口连接;所述的淡水箱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在所述的淡水箱和第三电磁阀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实用,节约用水,可有效减缓浓缩过程中浓缩膜的污染和堵塞,延长膜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废水,尤其是电镀及化镀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膜浓缩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显,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在工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实施,从根源上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废弃物排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势在必行。新近出现的电镀废水零排放技术正是这一政策指引的产物。所谓零排放是指借助一定的手段把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没有污染物排放。电镀废水零排放的核心是废水处理过程中膜集成技术的引入,其无害化过程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实现的。电镀废水进入膜系统后,重金属离子与水在外压驱动下因膜的选择透过性而分离,分离得到的淡水可重新回到电镀线上作为漂洗水使用,而含重金属废水则回到膜系统前端进入下一次分离,循环浓缩,直至含重金属离子浓缩废水的浓度足够大,作为槽液回到电镀槽内使用。由此可见该技术的关键是膜的浓缩过程。然而,受到现有技术的影响,用于电镀废水零排放系统的膜材料在浓缩过程中极易受成份复杂的电镀废水的污染而造成堵塞,随着浓缩的进行,浓缩液的浓度逐渐增大,这种浓缩膜污堵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这大大影响了膜的使用寿命和生产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膜浓缩系统,该膜浓缩系统可有效减缓电镀或化镀废水膜浓缩过程中膜系统使用寿命的衰减。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膜浓缩系统,包括浓水箱、精密过滤器、高压泵、膜浓缩装置、淡水箱,所述的浓水箱的出水口与精密过滤器的进水口连接,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在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的高压泵的出水口与膜浓缩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膜浓缩装置的浓水出口与浓水箱的浓缩液进口连接,膜浓缩装置的淡水出口与淡水箱的淡水进口连接;所述的淡水箱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在所述的淡水箱和第三电磁阀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的膜浓缩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所述的第一流量计设在所述的第一电磁阀与第三电磁阀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的第二流量计设在所述的第二电磁阀与第三电磁阀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的膜浓缩系统还包括压力表,所述的压力表设在所述的高压泵与膜浓缩装置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的膜浓缩系统还包括第三流量计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的第三流量计和第四电磁阀依次设在所述的膜浓缩装置的浓水出口与浓水箱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的膜浓缩系统还包括第四流量计,所述的第四流量计设在所述的膜浓缩装置的淡水出口与淡水箱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的膜浓缩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的第一阀门设在浓水箱的进水管上,所述的第二阀门设在淡水箱的进水管路上。所述的膜浓缩装置的浓缩膜是纳滤膜或反渗透膜。该膜浓缩系统中进行电镀或化镀废水处理时,依次开启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浓水箱中的废水经精密过滤器、高压泵进入膜浓缩装置进行浓缩处理;浓缩后的淡水经淡水出口进入淡水箱,浓水经浓水出口回到浓水箱;处理一定时间后,关闭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淡水箱中的淡水经高压泵进入浓缩膜进行膜清洗处理,清洗后的淡水经淡水出口回到淡水箱,清洗浓水经浓水出口进入浓水箱,此时膜浓缩装置的浓缩膜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系统可进行下一轮浓缩。膜浓缩装置交替进行浓缩和清洗处理,浓缩时由于高浓度废水引起的膜污堵情况,可在接下来的清洗过程中得到有效缓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现有废水膜浓缩装置的基础上引入原本独立的淡水支路进行浓缩膜的清洗,设计简单实用,节约用水,并可实现高度自控,可有效减缓浓缩过程中浓缩膜的污染和堵塞,延长膜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膜浓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浓水箱,2-精密过滤器,3-高压泵,4-膜浓缩装置,5-淡水箱,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第三电磁阀,9-压力表,10-浓水出口,11-淡水出口,12-第一流量计,13-第二流量计,14-第三流量计,15-第四电磁阀,16-第四流量计,17-第一阀门,18-第二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膜浓缩系统,包括浓水箱1、精密过滤器2、高压泵3、膜浓缩装置4、淡水箱5,所述的浓水箱I的出水口与精密过滤器2的进水口连接,精密过滤器2的出水口与高压泵3的进水口连接,在精密过滤器2的出水口与高压泵3的进水口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6、第一流量计12和第三电磁阀8,所述的高压泵3的出水口与膜浓缩装置4的进水口连接,在高压泵3与膜浓缩装置4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力表9 ;所述的膜浓缩装置4的浓水出口 10与浓水箱I的浓缩液进口连接,在膜浓缩装置4的浓水出口 10与浓水箱I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三流量计14和第四电磁阀15 ;所述的膜浓缩装置4的淡水出口 11与淡水箱5的淡水进口连接,在膜浓缩装置4的淡水出口 11与淡水箱5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四流量计16 ;所述的淡水箱5的出水口与高压泵3的进水口连接,在淡水箱5和第三电磁阀8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7。所述的膜浓缩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18,所述的第一阀门17设在浓水箱I的进水管上,所述的第二阀门18设在淡水箱5的进水管路上。所述的膜浓缩装置4的浓缩膜是纳滤膜或反渗透膜。使用本技术进行电镀或化镀废水处理时,依次开启第一电磁阀6、第三电磁阀8和第四电磁阀15,关闭第二电磁阀7,浓水箱I中的废水依次经精密过滤器2、第一电磁阀6、第一流量计12、第三电磁阀8、高压泵3进入膜浓缩装置4进行浓缩处理;浓缩后的淡水经淡水出口 11、第四流量计16进入淡水箱5,浓水经浓水出口 10、第三流量计14、第四电磁阀15回到浓水箱I ;处理一定时间后,关闭第一电磁阀6,打开第二电磁阀7,淡水箱5中的淡水依次经第二电磁阀7、第二流量计13、第三电磁阀8、高压泵3进入浓缩膜4进行膜清洗处理,清洗后的淡水经淡水出口 11回到淡水箱5,清洗浓水经浓水出口 10进入浓水箱1,此时膜浓缩装置4的浓缩膜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系统可进行下一轮浓缩。膜浓缩装置4交替进行浓缩和清洗处理,浓缩时由于高浓度废水引起的膜污堵情况,可在接下来的清洗过程中得到有效缓解。【主权项】1.一种膜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浓水箱、精密过滤器、高压泵、膜浓缩装置、淡水箱,所述的浓水箱的出水口与精密过滤器的进水口连接,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在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的高压泵的出水口与膜浓缩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膜浓缩装置的浓水出口与浓水箱的浓缩液进口连接,膜浓缩装置的淡水出口与淡水箱的淡水进口连接;所述的淡水箱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在所述的淡水箱和第三电磁阀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浓缩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所述的第一流量计设在所述的第一电磁阀与第三电磁阀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的第二流量计设在所述的第二电磁阀与第三电磁阀的连接管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浓水箱、精密过滤器、高压泵、膜浓缩装置、淡水箱,所述的浓水箱的出水口与精密过滤器的进水口连接,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在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的高压泵的出水口与膜浓缩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膜浓缩装置的浓水出口与浓水箱的浓缩液进口连接,膜浓缩装置的淡水出口与淡水箱的淡水进口连接;所述的淡水箱的出水口与高压泵的进水口连接,在所述的淡水箱和第三电磁阀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德华范正芳骆劲松刘航蔡大牛罗朝中毛鸿浩朱敦学杨捷邹婷樊剑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源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