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靖东专利>正文

摩托车的电动式中柱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75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的电动式中柱支撑装置,装设于摩托车下方,包括:驱动马达,其输出轴与传动正齿轮连接,该传动正齿轮与传动斜齿轮连接,该传动斜齿轮与偏心传动轮连接,该偏心传动轮与偏心轮传动连杆连接,该偏心轮传动连杆与活塞行程滑行轴连接;滑轴固定座,用以固定该活塞行程滑行轴;该活塞行程滑行轴,与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连接;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与双展型中柱连接,带动其由后向前或由前向后转动;中柱固定轴,连接固定双展型中柱;双展型中柱,由半月型中柱传动连杆带动,向前移动撑起摩托车车体或向后移动回复至后方放置处,末端为锯齿状。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停放摩托车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的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停放摩托车省时省力的摩托车的电动式中柱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摩托车为便利且经济的交通工具,但其重量及平稳度对于体型较弱小的人有时是一种莫大的负担。现有的摩托车中柱,以杠杆原理支撑整台摩托车重量,使其中柱可以人力方式往后座拉举,亦即撑住整台车。此做法实不理想。因在此一过程中,摩托车驾驶员需一脚向下压住脚架作为杠杆支撑点,并用手牵住摩托车把手,费力将整台摩托车向后拉动方能将摩托车提起并支撑于摩托车的中柱脚架上。此动作不但对女性等力气及体型较小的人使用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当摩托车为重型摩托车时,更增加其操作的难度。另,由于现今都市的交通拥塞,摩托车数量众多,且停车位亦不好找寻,故常须将摩托车停靠于空间狭小之处。此时当摩托车驾驶员欲停车时,在推拉摩托车脚架时常容易碰撞到旁边的车子,且不易找到拉举脚架时驾驶员站立于摩托车旁所需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摩托车存在停放不便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摩托车的电动式中柱支撑装置,其使摩托车驾驶员不必下车便可完成摩托车停放的动作,并可在停车空间较狭窄的情况下,能够方便的进行停车,对于女性等力量或体形较小的人,更是不需费力便可轻易完成摩托车停放的动作,在驾驶重型摩托车时,也不必担心车子的重量,只要利用本技术,即使是女性或力量较小的人,也可轻易停放任何摩托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的电动式中柱支撑装置,装设于摩托车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马达,其输出轴与传动正齿轮连接,该传动正齿轮与传动斜齿轮连接,该传动斜齿轮与偏心传动轮连接,该偏心传动轮与偏心轮传动连杆连接,该偏心轮传动连杆与活塞行程滑行轴连接;滑轴固定座,用以固定该活塞行程滑行轴;该活塞行程滑行轴,与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连接;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与双展型中柱连接,带动其由后向前或由前向后转动;中柱固定轴,连接固定双展型中柱;双展型中柱,由半月型中柱传动连杆带动,向前移动撑起摩托车车体或向后移动回复至后方放置处,末端为锯齿状。前述的摩托车的电动式中柱支撑装置,其中双展型中柱末端为锯齿状。此外当摩托车驾驶员欲骑乘摩托车时,也只需按下电动开关,便可将原先支撑住摩托车的中柱自动向后转动,将车体放下之后,便回复至摩托车下方后处的原先放置其双展型中柱处,摩托车驾驶员便可开始骑乘摩托车。本技术不但完全克服现有摩托车停放不便的缺点,也将摩托车的停放与开始骑乘的过程完全自动化,对于摩托车驾驶员而言,不但毫不费力便可完成上述的动作过程,且只需按动电动开关便可完全操纵其过程,操作方式亦是非常简单。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电动按钮开关2驱动马达3传动正齿轮 4传动斜齿轮5偏心传动轮 6偏心轮传动连杆7活塞行程滑行轴 8滑轴固定座9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 10中柱固定轴11双展型中柱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是装设于摩托车下方,当摩托车驾驶员欲使用其停放摩托车时,只需在摩托车上按下电动按钮开关1,便可使驱动马达2开始驱动,并将动力传递至传动正齿轮3,再将动力传递至与该传动正齿轮3相连接的传动斜齿轮4。而传动斜齿轮4又将动力再传递于偏心传动轮5,跟着带动偏心轮传动连杆6,使与偏心轮传动连杆6相连的活塞行程滑行轴7开始前后转动。而在活塞行程滑行轴7外部,设有一滑轴固定座8用以固定活塞行程滑行轴7,最后活塞行程滑行轴7便带动与其相连接的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9,开始将以中柱固定轴10固定的双展型中柱11由后方放置处开始向前旋转转动80度,直到摩托车的双展型中柱11利用杠杆原理将摩托车车体向上推升起,且完全垂直于摩托车并撑起摩托车车体后方停止,如此便完成摩托车的停放动作。之后,当摩托车驾驶员欲骑乘停放的摩托车时,亦只需在摩托车上按下电动按钮开关1,便可使驱动马达2开始驱动动力,将动力传递至传动正齿轮3,再将动力传递至与该传动正齿轮3相连接的传动斜齿轮4。而传动斜齿轮4再将动力传递至偏心传动轮5,跟着带动偏心轮传动连杆6,使得与偏心轮传动连杆6相连接的活塞行程滑行轴7开始前后转动。而在活塞行程滑行轴7外部,设有一滑轴固定座8用以固定活塞行程滑行轴7,最后,活塞行程滑行轴7便带动与其相连接的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9,开始将以中柱固定轴10固定的双展型中柱11由原先垂直撑起摩托车车体处开始向后旋转转动80度,回复至后方的放置处方停止。如此摩托车驾驶员便可开始骑乘摩托车。由上述的实施方法可知,本技术已将摩托车的停放过程变成为一完全自动化停放的过程,不需再耗费其他力气,只需操纵电动开关便可将摩托车的停放问题完全解决。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的电动式中柱支撑装置,装设于摩托车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马达,其输出轴与传动正齿轮连接,该传动正齿轮与传动斜齿轮连接,该传动斜齿轮与偏心传动轮连接,该偏心传动轮与偏心轮传动连杆连接,该偏心轮传动连杆与活塞行程滑行轴连接;滑轴固定座,用以固定该活塞行程滑行轴;该活塞行程滑行轴,与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连接;该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与双展型中柱连接;中柱固定轴,连接固定双展型中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电动式中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展型中柱末端为锯齿状。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的电动式中柱支撑装置,装设于摩托车下方,包括驱动马达,其输出轴与传动正齿轮连接,该传动正齿轮与传动斜齿轮连接,该传动斜齿轮与偏心传动轮连接,该偏心传动轮与偏心轮传动连杆连接,该偏心轮传动连杆与活塞行程滑行轴连接;滑轴固定座,用以固定该活塞行程滑行轴;该活塞行程滑行轴,与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连接;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与双展型中柱连接,带动其由后向前或由前向后转动;中柱固定轴,连接固定双展型中柱;双展型中柱,由半月型中柱传动连杆带动,向前移动撑起摩托车车体或向后移动回复至后方放置处,末端为锯齿状。使用本技术停放摩托车省时省力。文档编号B62H1/00GK2803868SQ200520005988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8日专利技术者陈靖东 申请人:陈靖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电动式中柱支撑装置,装设于摩托车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马达,其输出轴与传动正齿轮连接,该传动正齿轮与传动斜齿轮连接,该传动斜齿轮与偏心传动轮连接,该偏心传动轮与偏心轮传动连杆连接,该偏心轮传动连杆与活塞行程滑行轴连接;    滑轴固定座,用以固定该活塞行程滑行轴;    该活塞行程滑行轴,与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连接;    该半月形中柱传动连杆,与双展型中柱连接;    中柱固定轴,连接固定双展型中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靖东
申请(专利权)人:陈靖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