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斜度井投球调剖与注水一体化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538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3:36
一种大斜度井投球调剖与注水一体化管柱,包括封隔器、配水器、投球器、收球器、油管、封隔层及球座,所述封隔层包括第一封隔层段、第二封隔层段;所述封隔器包括第一扶正式封隔器、第二扶正式封隔器及水力锚,水力锚上部与第一油管连接,下部与第一扶正式封隔器连接;所述第一扶正式封隔器下部与第二油管连接;配水器包括第一同心配水器、第二同心配水器,第一同心配水器上部与第二油管连接,下部与第三油管连接;所述投球器包括第一井下投球器、第二井下投球器,第一井下投球器上部与第三油管连接,下部与第四油管连接;所述收球器包括第一井下收球器、第二井下收球器,第一井下收球器上部与第四油管连接,下部与第五油管连接;所述球座上部与第九油管连接。该装置管柱的连接均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井分层注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斜度井投球调剖与注水一体化管柱
技术介绍
目前注水技术主要以桥式偏心分注和测调联动技术为主,套变形、长胶筒和大斜度井分注等为辅的多种分注工艺,基本满足现场需求,但针对层数多、层间渗透率差异大,且隔层薄时,常规注水工艺无法对高渗层进行控制,实现有效注水,特别是针对套变井,常规分注工具无法下入,而采用化学调剖方法虽然可解决上述问题,但调剖剂量大、工作量大、作业费用高,限制了该类水井分注效果。且由于大斜度井井身结构限制,封隔器解封过程中解封负荷大,危险系数高。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且从注水井示踪剂监测看,平面注入水推进方向、速度差异大且单一性强。纵向上与注水井连通较好的高渗层首先见效,水淹水窜较快,其它层水驱相对较差,影响了水驱的效果,降低了受效井产量。中国专利201220122870.2所述油田注水井细分注水投球调剖一体化管柱,采用偏心配水器,且没有收球装置,该管柱在作业起管柱时调堵球易卡在封隔器与套管之间,造成修井事故,在大斜度井中风险更大,且偏心配水器在大斜度井中对接、调节难度大、成功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套变形、隔层薄造成无法分注的问题,设计一种大斜度井投球调剖与注水一体化管柱。一种大斜度井投球调剖与注水一体化管柱,包括封隔器、配水器、投球器、收球器、油管、封隔层及球座,其中,所述封隔层包括第一封隔层段、第二封隔层段;所述封隔器包括第一扶正式封隔器、第二扶正式封隔器及水力锚,水力锚上部与第一油管连接,下部与第一扶正式封隔器连接,用于防止管柱蠕动;所述第一扶正式封隔器下部与第二油管连接,用于保护套管;配水器包括第一同心配水器、第二同心配水器,第一同心配水器上部与第二油管连接,下部与第三油管连接,用于第一封隔层段注水;所述投球器包括第一井下投球器、第二井下投球器,第一井下投球器上部与第三油管连接,下部与第四油管连接,用于收集调堵球;所述收球器包括第一井下收球器、第二井下收球器,第一井下收球器上部与第四油管连接,下部与第五油管连接;所述球座上部与第九油管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二扶正式封隔器上部与第五油管连接,下部与第六油管连接,用于第一封隔层段和第二封隔层段隔层;所述第二同心配水器上部与第六油管连接,下部与第七油管连接,用于第二封隔层段注水;所述第二井下投球器上部与第七油管连接,下部与第八油管连接;所述第二井下收球器上部与第八油管连接,下部与第九油管连接,在起管柱时用与收集调堵球。进一步,所述封隔器、配水器、投球器、收球器及油管至少为一组,优选2组。进一步,所述封隔层段至少为一段,优选2段;每段至少为一层,优选5层。进一步,包括人工井底6,在管柱的下方。本技术有益效果,封隔器坐封可靠,逐级解封,解封负荷小,承压能力强;可以防止管柱弯曲和管柱蠕动;不需解封即可达到洗井的目的;可以通过智能测调与投球调剖实现套变形、薄隔层井大层段的细分注水;同心配水器能够提高大斜度井测调成功率;在起管柱时收球装置能够将小球收集在装置内,防止小球卡在套管与封隔器之间;管柱的连接均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附图说明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大斜度井投球调剖与注水一体化管柱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油管11、水力锚3、第一扶正式封隔器21、第二油管12、第一同心配水器31、第三油管13、第一井下投球器41、第四油管14、第一井下收球器51、第五油管15、第二扶正式封隔器22、第六油管16、第二同心配水器32、第七油管17、第二井下投球器42、第八油管18、第二井下收球器、第九油管19、人工井底5、球座4、第一封隔层段1、第二封隔层段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大斜度井投球调剖与注水一体化管柱,包括封隔器、配水器、投球器、收球器、油管、封隔层及球座。所述封隔层包括第一封隔层段1、第二封隔层段2;所述封隔器包括第一扶正式封隔器、第二扶正式封隔器及水力锚,水力锚上部与第一油管11连接,下部与第一扶正式封隔器21连接,用于防止管柱蠕动;所述第一扶正式封隔器21下部与第二油管12连接,用于保护套管;配水器包括第一同心配水器31、第二同心配水器32,第一同心配水器31上部与第二油管12连接,下部与第三油管13连接,用于第一封隔层段1注水;所述投球器包括第一井下投球器41、第二井下投球器42,第一井下投球器41上部与第三油管13连接,下部与第四油管14连接,用于收集调堵球;所述收球器包括第一井下收球器51、第二井下收球器52,第一井下收球器51上部与第四油管14连接,下部与第五油管15连接;所述球座4上部与第九油管19连接。所述第二扶正式封隔器22上部与第五油管15连接,下部与第六油管16连接,用于第一封隔层段1和第二封隔层段2隔层;所述第二同心配水器32上部与第六油管16连接,下部与第七油管17连接,用于第二封隔层段2注水;所述第二井下投球器42上部与第七油管17连接,下部与第八油管18连接;所述第二井下收球器52上部与第八油管18连接,下部与第九油管19连接,在起管柱时用与收集调堵球。所述封隔器、配水器、投球器、收球器及油管至少为一组,优选2组。所述封隔层段至少为一段,优选2段;每段至少为一层,优选5层。该装置还包括人工井底5,在管柱的下方。由于本技术采用了逐级解封扶正式封隔器封隔层段,封隔器内有洗井通道,在坐封状态下可实现洗井,并且仅靠注水压力既可坐封。水力锚位于整个管柱的最上部,可减缓管柱在大斜度井中的弯曲和蠕动。并且,所用封隔器上提管柱即可解封,其解封过程是逐级完成的,避免了大斜度井中坐封管柱解封时负荷过大,造成修井事故。所用同心配水器能够满足大斜度井测调需要,实现水量调节。如上所述的投球调剖与注水一体化管柱在完井后在注水压力下通过井下投球器将高分子调堵球释放至油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实现对2个封隔器之间内的储层进行选择性的封堵,调堵球会随水流自动分配到高渗层的炮眼附近,达到降低高渗层吸水量的目的。当需要对较大层段实施细分注水时,通过调节同心配水器水嘴大小来实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斜度井投球调剖与注水一体化管柱,包括封隔器、配水器、投球器、收球器、油管、封隔层及球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隔层包括第一封隔层段(1)、第二封隔层段(2);所述封隔器包括第一扶正式封隔器、第二扶正式封隔器及水力锚,水力锚上部与第一油管(11)连接,下部与第一扶正式封隔器(21)连接,用于防止管柱蠕动;所述第一扶正式封隔器(21)下部与第二油管(12)连接,用于保护套管;配水器包括第一同心配水器(31)、第二同心配水器(32),第一同心配水器(31)上部与第二油管(12)连接,下部与第三油管(13)连接,用于第一封隔层段1注水;所述投球器包括第一井下投球器(41)、第二井下投球器(42),第一井下投球器(41)上部与第三油管(13)连接,下部与第四油管(14)连接,用于收集调堵球;所述收球器包括第一井下收球器(51)、第二井下收球器(52),第一井下收球器(51)上部与第四油管(14)连接,下部与第五油管(15)连接;所述球座(4)上部与第九油管(1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斜度井投球调剖与注水一体化管柱,包括封隔器、配水器、
投球器、收球器、油管、封隔层及球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隔层包括第一封隔层段(1)、第二封隔层段(2);
所述封隔器包括第一扶正式封隔器、第二扶正式封隔器及水力锚,
水力锚上部与第一油管(11)连接,下部与第一扶正式封隔器(21)连
接,用于防止管柱蠕动;
所述第一扶正式封隔器(21)下部与第二油管(12)连接,用于保
护套管;配水器包括第一同心配水器(31)、第二同心配水器(32),第
一同心配水器(31)上部与第二油管(12)连接,下部与第三油管(13)
连接,用于第一封隔层段1注水;
所述投球器包括第一井下投球器(41)、第二井下投球器(42),第
一井下投球器(41)上部与第三油管(13)连接,下部与第四油管(14)
连接,用于收集调堵球;
所述收球器包括第一井下收球器(51)、第二井下收球器(52),第
一井下收球器(51)上部与第四油管(14)连接,下部与第五油管(15)
连接;所述球座(4)上部与第九油管(1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投球调剖与注水一体化管柱,其
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扶正式封隔器(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徐爽周广安李晖刘畅宋星池徐青竹周月慧黄武鸣王肖磊王佳昊赵长亮王燕李俊杞丁一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