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712615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主循环回路包括冷媒管路和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包括液态冷媒出口,制冷系统还包括迁移流路,迁移流路包括用于从迁移流路的入口端向迁移流路的出口端输送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迁移流路的入口端与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冷媒出口连接,迁移流路的出口端连接于主循环回路上的压缩机的排气口和蒸发器的进口之间。该制冷系统可有效防止低压液态冷媒过多并防止压缩机湿压缩,提高压缩机寿命和制冷系统运行有效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和制冷、制热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典型的制冷系统如图1所示。该制冷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主循环回路包括冷媒管路和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油分离器2、单向阀3、四通阀4、室外换热器5、节流部件6、室内换热器7和气液分离器8。通过对四通阀4的切换,该制冷系统可以实现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两种工作模式。以上现有技术的制冷系统在一定运行条件下可以保证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当运行条件超过一定范围时,由于制冷系统对循环的冷媒量的调节能力有限,无法保证制冷系统可靠运行,特别是对低压侧的液态冷媒量控制。制冷系统运行时,低压液态冷媒过多会导致压缩机湿压缩,缩短压缩机寿命,同时影响制冷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途径有两种:1、开机后,关小节流部件的开度,从而减少继续进入低压管路的液态冷媒。这种做法比较常见,但若低压系统特别是气液分离器中原本的液态冷媒量过多,同样会使压缩机较长时间处于湿压缩状态。2、采用气旁通的方式提高进入压缩机的冷媒过热度,但这种做法会损失较多的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运行时,可以有效防止低压液态冷媒过多并防止压缩机湿压缩,从而提高压缩机寿命和制冷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所述主循环回路包括冷媒管路和通过所述冷媒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液态冷媒出口,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迁移流路,所述迁移流路包括用于从所述迁移流路的入口端向所述迁移流路的出口端输送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所述迁移流路的入口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冷媒出口连接,所述迁移流路的出口端连接于所述主循环回路上的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迁移流路的出口端设置于所述主循环回路的冷媒管路上且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迁移装置包括迁移泵,所述迁移泵的入口与所述迁移流路的入口端连接,所述迁移泵的出口与所述迁移流路的出口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迁移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迁移流路的入口端和所述迁移泵的入口之间的第一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阀为第一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迁移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迁移泵的出口和所述迁移流路的出口端之间的第二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阀为第二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控制所述迁移装置的开启和关闭。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液位开关,所述迁移装置与所述液位开关耦合,所述液位开关控制所述迁移装置的开启和关闭;或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迁移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耦合,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液位信号控制所述迁移装置的开启和关闭;或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迁移装置耦合,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制冷系统当前运行工况和上一次运行数据判断所述气液分离器中液态冷媒的液位高度,再根据所判断的液位高度控制所述迁移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和迁移流路,迁移流路包括用于从迁移流路的入口端向迁移流路的出口端输送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迁移流路的入口端与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冷媒出口连接,迁移流路的出口端连接于主循环回路上的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之间。由于迁移流路的设置,可以在气液分离器的液位高度超过预设值时,开启迁移装置将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冷媒快速迁移至主循环回路中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蒸发器的进口之间,从而通过迁移装置的强制驱动作用,实现减少气液分离器中的低压液态冷媒的效果,有效防止低压液态冷媒过多并防止压缩机湿压缩,提高压缩机寿命和制冷系统运行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1至图2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A、主循环回路;1、压缩机;2、油分离器;3、单向阀;4、四通阀;41、第一进出口;42、第二进出口;43、第三进出口;44、第四进出口;5、室外换热器;6、节流部件;7、室内换热器;8、气液分离器;B、迁移流路;9、第一控制阀;10、迁移泵;11、第二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A和迁移流路B。主循环回路A包括冷媒管路和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油分离器2、单向阀3、四通阀4、室外换热器5、节流部件6、室内换热器7和气液分离器8。油分离器2包括冷媒进口,冷媒出口和油出口,冷媒进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A),所述主循环回路(A)包括冷媒管路和通过所述冷媒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冷凝器、节流部件(6)、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8)包括液态冷媒出口,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迁移流路(B),所述迁移流路(B)包括用于从所述迁移流路(B)的入口端向所述迁移流路(B)的出口端输送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所述迁移流路(B)的入口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8)的液态冷媒出口连接,所述迁移流路(B)的出口端连接于所述主循环回路(A)上的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A),所述主循环回路(A)
包括冷媒管路和通过所述冷媒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冷凝器、
节流部件(6)、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
分离器(8)包括液态冷媒出口,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迁移流路(B),
所述迁移流路(B)包括用于从所述迁移流路(B)的入口端向所述迁
移流路(B)的出口端输送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所述迁移流路(B)
的入口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8)的液态冷媒出口连接,所述迁移流路
(B)的出口端连接于所述主循环回路(A)上的所述压缩机(1)的
排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迁移流
路(B)的出口端设置于所述主循环回路(A)的冷媒管路上且位于所
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迁移装
置包括迁移泵(10),所述迁移泵(10)的入口与所述迁移流路(B)
的入口端连接,所述迁移泵(10)的出口与所述迁移流路(B)的出
口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迁移装
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迁移流路(B)的入口端和所述迁移泵(10)的
入口之间的第一控制阀(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浩张仕强代文杰张一鹤李煜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