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586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有多个分线冲头,分线冲头为矩形,矩形的宽度与排线的导线的直径相匹配;多个分线冲头沿水平方向均布,相邻两个分线冲头的间距为一个分线冲头的宽度;分线冲头的下端为内凹的圆弧面,圆弧面的半径与导线的直径相适应;下模设有多个与分线冲头相匹配的型腔,型腔为矩形槽,相邻两个型腔的间距与相邻两个分线冲头的间距一致,矩形槽的宽度与导线的直径相匹配;分线冲头与型腔的配合为间隙配合。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分线效率高,报废率低,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缆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线分线治具
技术介绍
排线,也叫软性电路板(FPC)。它按照所属行业规范规定排线规则、线序、线色、线号等,用于活动部件及活动区域内的数据传输,如电脑内部主板连接硬盘、光驱的数据线,手机主板连接显示屏的数据线,还有连接设备之间的数据线都统称排线。如扁平线就是常见的一种排线。对于这种排线,出厂或初始状态都是多个导线并在一起的,将这些导线连接到设备或接线端子上(焊接或铆压)时,需要将导线分开。分线的方法大多是人工分线,如用剪刀剪开,这种方法效率低,而且很容易把线剪伤,线排报废率高。也有批量大的厂家,采用定制的全自动设备,进行分线,但是这种设备的购置费用昂贵,且维护困难,所以只有很少的厂家才会使用。因此,设计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分线效率高,报废率低,且成本低,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分线效率高,报废率低,且成本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多个分线冲头,所述分线冲头为矩形,所述矩形的宽度与所述排线的导线的直径相匹配;多个所述分线冲头沿水平方向均布,相邻两个所述分线冲头的间距为一个分线冲头的宽度;所述分线冲头的下端为内凹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导线的直径相适应;所述下模设有多个与所述分线冲头相匹配的型腔,所述型腔为矩形槽,相邻两个所述型腔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分线冲头的间距一致,所述矩形槽的宽度与所述导线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分线冲头与所述型腔的配合为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上模还设有导向块,所述下模设有与所述导向块配合的导向凹槽,且所述导向块的下端面与所述导向凹槽上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分线冲头下端面与所述型腔的上端面的距离。优选的,所述分线冲头与所述型腔的间隙为0.03 - 0.06。优选的,所述上模和下模均设有安装在冲压设备上的安装孔。优选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型腔之间设有定位导线的内凹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导线的直径相适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有分线冲头(凸模),下模设有型腔(凹模)一个分线冲头和一个型腔对应一个导线,相邻的分线冲头间还间隔有一个冲头的宽度距离,因此上模向下运动时,会把相邻的导线分开,由于冲头的下端为内凹的圆弧面,且圆弧面的半径与导线相匹配,因此不会损伤导线,把上模和下模安装在冲床(或手动压力机),一次运动,就可以把整个排线的线头分开,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其有益效果是:分线效率高,报废率低,且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排线分线治具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上模2.下模3.分线冲头4.型腔5.导向块6.导向凹槽7.安装孔8.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原理是:上模设有分线冲头(凸模),下模设有型腔(凹模)一个分线冲头和一个型腔对应一个导线,相邻的分线冲头间还间隔有一个冲头的宽度距离,因此上模向下运动时,会把相邻的导线分开,由于冲头的下端为内凹的圆弧面,且圆弧面的半径与导线相匹配,因此不会损伤导线,把上模和下模安装在冲床(或手动压力机),一次运动,就可以把整个排线的线头分开,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 ;上模I设有多个分线冲头3,分线冲头3为矩形,矩形的宽度与排线的导线8相匹配;多个分线冲头3沿水平方向均布,相邻两个分线冲头3的间距为一个分线冲头的宽度;分线冲头3的下端为内凹的圆弧面,圆弧面的半径与导线8的直径相适应;下模2设有多个与分线冲头相匹配的型腔4,型腔4为矩形槽,相邻两个型腔4的间距与相邻两个分线冲头3的间距一致,矩形槽的宽度与导线8的直径相匹配;分线冲头3与型腔4的配合为间隙配合。相邻的分线冲头3间还间隔有一个冲头的宽度距离,因此上模I向下运动时,会把相邻的导线8分开(将导线的排序为奇数的和偶数的分开,这样所有的线都分开了)。冲压过程中,奇数的会留在下模的上表面,偶数的会随着分线冲头向下运动到型腔底部(或者相反,偶数的留在下模的上表面,奇数的随分线冲头运动)。为了不损伤导线8,加工的时候,分线冲头3之间的间距与分线冲头的宽度要尽可能一致(因为分线冲头与型腔4为间隙配合),也就是分线冲头与型腔的间隙要尽可能小,但是不能妨碍分线冲头的上下运动。其中,上模I还设有导向块5,下模2设有与导向块配合的导向凹槽6,且导向块的下端面与导向凹槽上端面的距离小于分线冲头下端面与型腔的上端面的距离(即A小于B)。这是为了使分线冲头3和型腔4的使用寿命,因为如果没有导向块和导向凹槽,在上模和下模安装的位置有偏差时,分线冲头和型腔就会因为受力过大而损伤(有干涉)。但是有了导向块和导向凹槽,可以确保上模和下模安装的正确(即使不正确,也会被导正,因为导向块做的比较厚实,也不容易损伤)。其中,分线冲头3与型腔4的间隙为0.03 一 0.06。这是为了保证分线冲头上下运动的顺畅,在表面粗糙度较小的情况下,尽量取下限。其中,上模I和下模2均设有安装在冲压设备上的安装孔7。这是为了安装方便。其中,两个相邻的型腔4之间设有定位导线8的内凹的圆弧面,圆弧面的半径与导线的直径相适应。虽然在下模表面的导线是不动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圆弧面定位一下,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在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有分线冲头(凸模),下模设有型腔(凹模)一个分线冲头和一个型腔对应一个导线,相邻的分线冲头间还间隔有一个冲头的宽度距离,因此上模向下运动时,会把相邻的导线分开,由于冲头的下端为内凹的圆弧面,且圆弧面的半径与导线相匹配,因此不会损伤导线,把上模和下模安装在冲床(或手动压力机),一次运动,就可以把整个排线的线头分开,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其有益效果是:分线效率高,报废率低,且成本低。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多个分线冲头,所述分线冲头为矩形,所述矩形的宽度与所述排线的导线的直径相匹配;多个所述分线冲头沿水平方向均布,相邻两个所述分线冲头的间距为一个分线冲头的宽度;所述分线冲头的下端为内凹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导线的直径相适应;所述下模设有多个与所述分线冲头相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线分线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多个分线冲头,所述分线冲头为矩形,所述矩形的宽度与所述排线的导线的直径相匹配;多个所述分线冲头沿水平方向均布,相邻两个所述分线冲头的间距为一个分线冲头的宽度;所述分线冲头的下端为内凹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导线的直径相适应;所述下模设有多个与所述分线冲头相匹配的型腔,所述型腔为矩形槽,相邻两个所述型腔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分线冲头的间距一致,所述矩形槽的宽度与所述导线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分线冲头与所述型腔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庆
申请(专利权)人:汉莎阿尔法电气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