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用区域可调节转轮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027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间用区域可调节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中的圆柱状的除湿转轮以及一个传动装置,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除湿转轮的周向分隔为彼此独立的除湿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区和再生区用隔板A和隔板B隔开,隔板A和隔板B末端都采用相互啮合齿轮结构,隔板A、隔板B和除湿区气流通道用尼龙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可以通过调节隔板A和隔板B之间的范围来控制除湿区和再生区的区域面积的大小,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除湿区和再生区的面积,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轮除湿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间用区域可调节转轮除湿机
技术介绍
常规转轮除湿机组需要与表冷器的冷却除湿相配合才能达到很低的湿度,同时除湿转轮在除湿过程中依靠再生加热才能发挥除湿性能。吸附式的除湿转轮为转轮除湿机的核心部件,以高强度绝热材料为基材,加工成蜂巢状管道结构。复合吸附剂均匀生成在基体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吸附表面。密封装置将进入转轮的气流通道分为270°扇形的除湿区和90°扇形的再生区。转轮端部周边采用正压气流及硅氟弹性材料平面密封,除湿区与再生区之间为弹性密封。需处理的潮湿空气由处理风机送入除湿区,空气的水份被吸附剂吸附,得到相对湿度极低的干燥气流,以达到除湿的目的;同时再生空气经加热后(110?160°C )逆向通过转轮再生区,将吸附剂内的水份解吸出来并带走,恢复吸附剂的吸湿能力。转轮以18转/小时的转速缓慢旋转,整个过程为一反复除湿与再生的周期性过程,确保了连续的除湿效果,得到状态稳定的干燥气流。但是目前传统的除湿机存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除湿区和再生区的区域范围是一定的,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从而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因此就有必要研制出一种能够自由调节除湿区和再生区区域面积的转轮除湿机,经检索未发现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由调节除湿区和再生区区域面积的可调节转轮除湿机。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间用区域可调节转轮除湿机,其创新点在于: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中的圆柱状的除湿转轮以及一个传动装置,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除湿转轮的周向分隔为彼此独立的除湿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区和再生区用隔板A和隔板B隔开,隔板A和隔板B末端都采用相互啮合齿轮结构,隔板A、隔板B和除湿区气流通道用尼龙布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本技术后,可以通过调节隔板A和隔板B之间的范围来控制除湿区和再生区的区域面积的大小,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除湿区和再生区的面积,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间用区域可调节转轮除湿机简单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车间用区域可调节转轮除湿机,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中的圆柱状的除湿转轮以及一个传动装置,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除湿转轮的周向分隔为彼此独立的除湿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区和再生区用隔板Al和隔板B2隔开,隔板Al和隔板B2末端都采用相互啮合齿轮结构3,隔板Al、隔板B2和除湿区气流通道用尼龙布连接。该转轮除湿机可以根据室内室外的送风环境来控制除湿区和再生区的大小,使得机器的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化。【主权项】1.一种车间用区域可调节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中的圆柱状的除湿转轮以及一个传动装置,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除湿转轮的周向分隔为彼此独立的除湿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区和再生区用隔板A和隔板B隔开,隔板A和隔板B末端都采用相互啮合齿轮结构,隔板A、隔板B和除湿区气流通道用尼龙布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间用区域可调节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中的圆柱状的除湿转轮以及一个传动装置,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除湿转轮的周向分隔为彼此独立的除湿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区和再生区用隔板A和隔板B隔开,隔板A和隔板B末端都采用相互啮合齿轮结构,隔板A、隔板B和除湿区气流通道用尼龙布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本技术后,可以通过调节隔板A和隔板B之间的范围来控制除湿区和再生区的区域面积的大小,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除湿区和再生区的面积,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IPC分类】F24F3-14【公开号】CN204438369【申请号】CN201520040855【专利技术人】林俊华 【申请人】江苏百协精锻机床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5年1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间用区域可调节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中的圆柱状的除湿转轮以及一个传动装置,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除湿转轮的周向分隔为彼此独立的除湿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区和再生区用隔板A和隔板B隔开,隔板A和隔板B末端都采用相互啮合齿轮结构,隔板A、隔板B和除湿区气流通道用尼龙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协精锻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