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韦均专利>正文

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839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包括靠垫和座垫,所述腰靠设置成空腔结构,在腰靠空腔内由下及上固定安装有一梯形气囊袋,所述气囊袋上边沿窄于下边沿,所述气囊袋由下及上依次分为一级气囊腔、二级气囊腔及三级气囊腔,所述一级气囊腔、二级气囊腔及三级气囊腔容积比为5:3:2,相邻气囊腔用密封线隔离,每个气囊腔的两侧相互间相通,形成气流通道,在所述气囊袋外侧安装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处安装有进气端头,进气端头上密封安装有柔性气管,所述柔性气管另一端连接有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驾驶者腰部往上各部位均有支撑点,且支撑点对汽车行驶中产生的颠簸应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有效缓解驾驶疲劳,防止腰脊劳损,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部配件,具体涉及一种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
技术介绍
汽车内部座椅由于清洗困难,颜色单一,为防止座椅脏污,保持车内的整洁性及美观性,通常需要配备匹配的座垫。而市场通用的座垫多存在以下缺点:平面型,功能非常单一,仅仅对汽车座椅起到保护作用,而一般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身体会略微前倾,同时汽车行驶中带有颠簸,由于身体后部没有一个带有缓冲作用的支撑点,这会导致腰部脊椎受力较大,产生疲劳,长期驾驶者甚至出现腰脊劳损,而现有的腰靠无法根据每个人的需要量身调节,由此,现有的平面型汽车坐垫无法缓解驾驶者驾驶疲劳,腰部劳损等病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坐垫在使用时存在的功能单一、无法缓解驾驶疲劳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该座垫通过设计三级气囊,可有效缓解腰部劳损。技术方案:一种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包括靠垫和座垫,所述靠垫和座垫活动连接,所述靠垫上部为头靠下部为腰靠,所述腰靠设置成空腔结构,在腰靠空腔内由下及上固定安装有一梯形气囊袋,所述气囊袋上边沿窄于下边沿,所述气囊袋由下及上依次分为一级气囊腔、二级气囊腔及三级气囊腔,所述一级气囊腔、二级气囊腔及三级气囊腔容积比为5:3: 2,相邻气囊腔用密封线隔离,每个气囊腔的两侧相互间相通,形成气流通道,在所述气囊袋外侧安装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处安装有进气端头,所述进气端头上密封安装有柔性气管,所述柔性气管穿过位于腰靠背部的气囊通孔后另一端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外侧留有进气口,气管上安装有气囊阀。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孔位于一级气囊腔侧边。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相邻气囊腔的密封线为双根密封线,两根密封线间距为Icm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囊袋外缘设置有宽度为I?1.5cm的密封边。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靠垫为“T”型结构,头靠宽于腰靠,且头靠与腰靠两侧边弧形过度,在头靠端部设置成内陷的弧形边结构。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座垫两侧设置成弧形边,且从座垫中部向座垫端部渐变加宽。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靠垫与座垫相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连接孔,连接孔内穿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活动连接靠垫与座垫。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腰靠正面及座垫中部位置均设置有防滑纹。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靠垫和座垫背部均设置有防滑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根据人体工学原理,根据人体的脊椎结构特别设计囊袋比例为:5:3:2,由此,驾驶者腰部往上各部位均有支撑点,且支撑点对汽车行驶中产生的颠簸应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有效缓解驾驶疲劳,防止腰脊劳损,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三级气囊可根据每位驾驶者高矮、胖瘦的不同,自行任意调节囊袋内空气多少,以满足不同人群舒适度需要。本技术的座垫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功能多样,在起到座椅基础防护作用的同时,又可以根据不同驾驶人群,作为一个量身打造的腰靠来用,适用所有驾驶人群,可满足所有驾驶者的舒适度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气囊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I为靠垫,2为座垫,3为柔性气管,4为气囊,5为气囊阀;6为进气口,7为头靠,8为腰靠,9为连接孔,10为连接绳;11为座垫防滑纹,12为座垫端部,13为气囊通孔;14为气囊袋,14-1为一级气囊腔,14-2为二级气囊腔,14-3为三级气囊腔,14-4为密封线,14-5为气流通道,14-6为气囊袋密封边,14-7为气囊袋进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便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实施例1: 一种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参见图1及图2,包括靠垫I和座垫2,所述靠垫I与座垫2相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连接孔9,连接孔9内穿有连接绳10,所述连接绳10两端对接。所述靠垫I上部为头靠7下部为腰靠8,所述靠垫为“T”型结构,头靠7宽于腰靠8,且头靠7与腰靠8两侧边弧形过度,在头靠端部设置成内陷的弧形边结构。“T”型结构一是使靠垫结构更加别致、美观,二是,“T”型结构更符合座椅靠背形状,与座椅更加帖服,填充气囊袋后,鼓起的靠垫形状符合人体结构特征,使驾驶者舒适度更高。所述座垫2两侧设置成弧形边,且从座垫2中部向座垫端部12渐变加宽。加宽的坐垫端部使坐垫边缘更大面积的与座椅接触,坐垫放置更加稳固,不会因为驾驶者的扭动而脱落、错位。使为了防止驾驶者坐在座椅上不稳定,及腰靠与人体后部贴服不紧等问题,在腰靠8正面及座垫2中部位置均设置有防滑纹。所述腰靠8设置成空腔结构,在腰靠8空腔内由下及上固定安装有一梯形气囊袋14。如图3所示,所述气囊袋14上边沿窄于下边沿,并在气囊袋外缘设置有宽度为I?1.5cm的密封边14-6,较宽的密封边可以防止内部气流过大,造成密封边挤破、漏气等问题。所述气囊袋由下及上依次分为一级气囊腔14-1、二级气囊腔14-2及三级气囊腔14-3,所述一级气囊腔、二级气囊腔及三级气囊腔容积比为5:3:2,相邻气囊腔用密封线隔离,密封线为双根密封线,两根密封线间距为1cm。隔离部保留一定宽度,相对于一根线密封,较宽的密封区间对气流的挤压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承受力更强,可有效防止密封线被挤破等问题。每个气囊腔的两侧相互间相通,形成气流通道14-5,在一级气囊腔14-1侧边安装有进气孔14-7,所述进气孔14-7处安装有进气端头,所述进气端头上密封安装有柔性气管3,所述柔性气管3穿过位于腰靠背部的气囊通孔13后另一端连接有气囊4,所述气囊外侧留有进气口 6,气管上安装有气囊阀5。所述气囊阀5为按压式气囊阀,气囊阀上部为一按钮,向下按压按钮,手抓气囊,松手后即可为气囊袋送气,向上拉起按钮后,气囊袋自动对外放气。本实施例中气囊袋容积5:3:2的比例设计,根据人体工学原理,根据人体的脊椎结构特别设计的,可以保证驾驶者腰部往上各部位均有支撑点,内部填充有气体,驾驶者开车时身体略微向前倾,恰好气囊袋鼓起的部分用来抵押支撑腰部,在汽车颠簸时,气囊袋还可对颠簸应力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气囊袋气流的填充量可根据不同驾驶者的体型任意调节,相对于普通腰靠,适用性、舒适度更高。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包括靠垫和座垫,所述靠垫和座垫活动连接,所述靠垫上部为头靠下部为腰靠,其特征是:所述腰靠设置成空腔结构,在腰靠空腔内由下及上固定安装有一梯形气囊袋,所述气囊袋上边沿窄于下边沿,所述气囊袋由下及上依次分为一级气囊腔、二级气囊腔及三级气囊腔,所述一级气囊腔、二级气囊腔及三级气囊腔容积比为5:3: 2,相邻气囊腔用密封线隔离,每个气囊腔的两侧相互间相通,形成气流通道,在所述气囊袋外侧安装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处安装有进气端头,所述进气端头上密封安装有柔性气管,所述柔性气管穿过位于腰靠背部的气囊通孔后另一端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外侧留有进气口,气管上安装有气囊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其特征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疲劳三级气囊座垫,包括靠垫和座垫,所述靠垫和座垫活动连接,所述靠垫上部为头靠下部为腰靠,其特征是:所述腰靠设置成空腔结构,在腰靠空腔内由下及上固定安装有一梯形气囊袋,所述气囊袋上边沿窄于下边沿,所述气囊袋由下及上依次分为一级气囊腔、二级气囊腔及三级气囊腔,所述一级气囊腔、二级气囊腔及三级气囊腔容积比为5:3:2,相邻气囊腔用密封线隔离,每个气囊腔的两侧相互间相通,形成气流通道,在所述气囊袋外侧安装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处安装有进气端头,所述进气端头上密封安装有柔性气管,所述柔性气管穿过位于腰靠背部的气囊通孔后另一端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外侧留有进气口,气管上安装有气囊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韦均
申请(专利权)人:李韦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