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建成专利>正文

水风组合双发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8575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7:56
水风组合双发电。根除耗能的水轮机:造成发电机高速转动发电超出公知发电量配合挖掘流速力低的水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其水流进倾斜上大于下的锥度形水力变造管立即变成激流水力冲出该管尾端的水力供口直接冲转和该口保持转动距离的第一发电机前轴的转叶造成发电进一步超出公知发电量组合跨越水界挖掘流速力低的风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其风流进第一发电机后轴的锥度形风力变造筒侧面的进风口立即变成激流风力冲出该筒尾端的风力供口冲转和该口保持转动距离的第二发电机的转叶造成发电又进一步超出公知发电量再进一步挖掘水流域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若干水风组合双发电的梯级发电站发出的总电量超出全部公知水发电10倍的电量达到完全取代燃能电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完全取代燃能电。
技术介绍
:参考的公知水发电原理系来源于大自然流速力低的水冲转水轮机代转发电机发电:得出其公知发电量不可完全取代燃能电之因系水轮机本身耗能影响转速和发电量,又未挖掘流速力低的水和水流域蕴芷的潜能发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根除上述耗能的水轮机:造成发电机高速转动发电超出上述公知发电量配合挖掘流速力低的水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其水流进倾斜上大于下的锥度形水力变造管立即变造提高成为激流水力冲出该管尾端的水力供口直接冲转和该口保持转动距离的第一发电机前轴的转叶造成发电进一步超出公知发电量组合跨越水界挖掘来源于大自然流速力低的风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其风流进第一发电机后轴的锥度形风力变造筒侧面的进风口立即变造提高成为激流水力冲出该筒尾端的风力供口冲转和该口保持转动距离的第二发电机的转叶造成发电进一步超出公知发电量构成的两个发电量完善成为本专利技术的水风组合双发电再进一步挖掘水流域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若干水风组合双发电的梯级发电站发出的总电量超出全部公知水发电10倍的电量达到完全取代燃能电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附图说明】:附图是水风组合双发电正视图。说明倾斜上大于下的锥度形水力变造管⑴连接该管⑴尾端的水力供口(2),该口(2)和第一发电机(3)前轴的转叶⑷保持转动距离;第一发电机(3)后轴的锥度形风力变造筒(5)连接该筒(5)侧面的进风口(6)延伸连接该筒(5)尾端的风力供口(7);该口(7)和第二发电机⑶的转叶(9)保持转动距离。【具体实施方式】:根除耗能的水轮机:造成发电机高速转动发电超出公知发电量配合挖掘流速力低的水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其水流进倾斜上大于下的锥度形水力变造管立即变成激流水力冲出该管尾端的水力供口直接冲转和该口保持转动距离的第一发电机前轴的转叶造成发电进一步超出公知发电量组合跨越水界挖掘流速力低的风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其风流进第一发电机后轴的锥度形风力变造筒侧面的进风口立即变成激流风力冲出该筒尾端的风力供口冲转和该口保持转动距离的第二发电机的转叶造成发电又进一步超出公知发电量再进一步挖掘水流域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若干水风组合双发电的梯级发电站发出的总电量超出全部公知水发电10倍的电量达到完全取代燃能电的目的。【主权项】1.和公知水发电原理密切相关的水风组合双发电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倾斜上大于下的锥度形水力变造管(I)连接该管(I)尾端的水力供口(2),该口(2)和第一发电机(3)前轴的转叶(4)保持转动距离;第一发电机(3)后轴的锥度形风力变造筒(5)连接该筒(5)侧面的进风口(6)延伸连接该筒(5)尾端的风力供口(7);该口(7)和第二发电机⑶的转叶(9)保持转动距离。【专利摘要】水风组合双发电。根除耗能的水轮机:造成发电机高速转动发电超出公知发电量配合挖掘流速力低的水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其水流进倾斜上大于下的锥度形水力变造管立即变成激流水力冲出该管尾端的水力供口直接冲转和该口保持转动距离的第一发电机前轴的转叶造成发电进一步超出公知发电量组合跨越水界挖掘流速力低的风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其风流进第一发电机后轴的锥度形风力变造筒侧面的进风口立即变成激流风力冲出该筒尾端的风力供口冲转和该口保持转动距离的第二发电机的转叶造成发电又进一步超出公知发电量再进一步挖掘水流域蕴芷的潜能发电量:造成若干水风组合双发电的梯级发电站发出的总电量超出全部公知水发电10倍的电量达到完全取代燃能电的目的。【IPC分类】F03B13-00, F03D9-00【公开号】CN104747376【申请号】CN201410366521【专利技术人】鲁建成 【申请人】鲁建成【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4年7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和公知水发电原理密切相关的水风组合双发电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倾斜上大于下的锥度形水力变造管(1)连接该管(1)尾端的水力供口(2),该口(2)和第一发电机(3)前轴的转叶(4)保持转动距离;第一发电机(3)后轴的锥度形风力变造筒(5)连接该筒(5)侧面的进风口(6)延伸连接该筒(5)尾端的风力供口(7);该口(7)和第二发电机(8)的转叶(9)保持转动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鲁建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