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8557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镜头系统,所述光学镜头系统从物侧到像平面侧依序包含:第一镜头,具有负屈光力和凸出的物侧表面;第二镜头,具有正屈光力和凸向所述像侧的像侧表面;第三镜头,具有正屈光力和凸向所述像侧的像侧表面;第四镜头,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以及第五镜头,具有负屈光力和凹向所述物侧的物侧表面。所述光学镜头系统具有增大的光学视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透镜系统相关申请本专利技术主张2013年12月31在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第10-2013-016933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申请的揭示内容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概念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涉及超广角光学透镜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相机安装在无线通信终端、膝上型计算机和车辆中以便显示周边图像信息或拍摄图片。关于使用例如数码相机、可交换透镜系统或视频相机等固态成像装置的光学设备,用户需要高分辨率和高放大率。且,随着如今许多移动通信终端、计算机和膝上型计算机制造为具有小尺寸,需要小型轻质高质量的相机。此外,关于车载相机,需要小型轻质高质量的相机,以便不阻挡司机的视野且不影响车辆的外观。且,这种相机必须具有广视角以从广大区域获得图像信息。因此,为了尝试通过适当地布置多个透镜来制造高图像质量的相机,已进行用于增大光学视角、减小焦距以获得具有小尺寸的透镜系统且同时实现稳定的光学性能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概念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包含用于车辆中的超广角光学透镜系统。额外方面将部分阐述于下文的描述中,且将部分从所述描述显而易见,或可通过所呈现的实施例的实践而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概念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一种光学透镜系统从物侧到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出的物侧表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向所述像侧的像侧表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向所述像侧的像侧表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以及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凹向所述物侧的物侧表面,其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透镜只有五个且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0.23<;tanθ/f<0.24,单位为1/mm,其中f表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焦距,且θ表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视角。所述光学透镜系统可满足以下条件:0.1<T3/TL<0.2,其中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且TL表示从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物侧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所述光学透镜系统可满足以下条件:21<V4-(V1-V2)<27,其中V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且V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所述光学透镜系统可满足以下条件:3.7<R1/R2<4.4,其中R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且R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所述光学透镜系统可满足以下条件:1.4<|R7/R8|<2.9,其中R7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且R8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一种光学透镜系统从物侧到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以及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透镜只有五个且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0.23<tanθ/f<0.24,单位为1/mm,0.1<T3/TL<0.2,其中f表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焦距,θ表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视角,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且TL表示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所述光学透镜系统可满足以下条件:21<V4-(V1-V2)<27,其中V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且V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所述光学透镜系统可满足以下条件:3.7<R1/R2<4.4,其中R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且R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所述光学透镜系统可满足以下条件:1.4<|R7/R8|<2.9,其中R7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且R8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五透镜可包含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可在其相对表面处具有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可为塑料透镜。孔径光阑可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所述第一透镜可为弯月面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可为弯月面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可为弯月面透镜。所述光学透镜系统可具有范围为约180°到约210°的视角。附图说明结合附图,根据实施例的以下描述,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且更容易了解。图1为展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图式。图2为图1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像差图。图3为展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图式。图4为图3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像差图。图5为展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图式。图6为图5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像差图。图7为展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图式。图8为图7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像差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将详细参考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得以说明,其中相同参考数字在全文中指相同元件。就这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具有不同形式且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描述。因此,仅在下文通过参考图式、参考本说明书的多个方面来描述实施例。在元件列表之前的例如“……中的至少一个”等表达修饰元件的整个列表而不修饰列表中的个别元件。下文中,将通过参看附图解释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来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为展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图式。光学透镜系统可包含从物侧O到像侧I依序布置的以下透镜: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光力;以及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L1可具有凸向物侧O的物侧表面S1。举例来说,第一透镜L1可为弯月面透镜。第二透镜L2可具有凸向像侧I的像侧表面S4。举例来说,第二透镜L2可为弯月面透镜。第三透镜L3可具有凸向像侧I的像侧表面S6。举例来说,第三透镜L3可为弯月面透镜。第四透镜L4可具有凹向物侧O的物侧表面S7。举例来说,第四透镜L4可为双凸透镜。第五透镜L5可具有凸向物侧O的物侧表面S9。第五透镜L5可具有凸向像侧I的像侧表面S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表面S10可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反曲点可表示曲率半径的正负号从正(+)改变为负(-)或从负(-)改变为正(+)的点。举例来说,第五透镜L5的像侧表面S10在其中心轴中凸向像侧I,且可随着远离中心轴而凹向像侧I。孔径光阑ST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至少一滤光片P可设置在第五透镜L5与像平面IMG之间。像平面IMG可例如为电荷耦合装置(chargecoupleddevice,CCD)等成像装置的表面。滤光片可包含(例如)低通滤光片和红外线(IR)截止滤光片中的至少一个。然而,可配置光学透镜系统,而不使用滤光片P。根据本实施例,选自第一透镜到第五透镜L1、L2、L3、L4和L5的至少一个可为非球面透镜。举例来说,第一透镜到第五透镜L1、L2、L3、L4和L5中的每一个可为非球面透镜。举例来说,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在两个表面处具有非球面。非球面透镜可容易校正球面像差。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可包含至少一个塑料透镜。举例来说,第二透镜到第五透镜L2、L3、L4和L5可为塑料透镜。因此,可通过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CN104749750.html" title="光学镜头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光学镜头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镜头,具有负屈光力和凸出的物侧表面;第二镜头,具有正屈光力和凸向所述像侧的像侧表面;第三镜头,具有正屈光力和凸向所述像侧的像侧表面;第四镜头,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以及第五镜头,具有负屈光力和凹向所述物侧的物侧表面;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系统满足以下条件:0.23<|tanθ/f|<0.24,其中f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系统的焦距,且θ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系统的视角。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2.31 KR 10-2013-01693391.一种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凸出的物侧表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向所述像侧的像侧表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凸向所述像侧的像侧表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双凸形状;以及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凹向所述物侧的物侧表面;其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透镜只有五个且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0.23<tanθ/f<0.24,单位为1/mm,其中f表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焦距,且θ表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视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0.1<T3/TL<0.2,其中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且TL表示从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物侧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21<V4-(V1-V2)<27,其中V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且V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3.7<R1/R2<4.4,其中R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且R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1.4<|R7/R8|<2.9,其中R7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且R8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五透镜包含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为塑料透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孔径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弯月面透镜。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为弯月面透镜。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致浩宋暻洙金智恩姜灿求裵成熙
申请(专利权)人:KOLE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