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传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7551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01:40
提供一种图像传送系统,即使在后级的应用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维持高灰度图像的灰度的同时高效地削减代码量。图像传送系统从发送侧传送图像数据,在接收侧进行图像处理,所述图像传送系统具备:图像发送装置,对输入图像进行编码而输出并传送比特流;图像接收装置,接收并解码比特流而进行图像处理;比特精度信息生成部,生成图像内的各区域的比特精度信息;量化控制部,依照由比特精度信息生成部生成了的比特精度信息来控制在图像发送装置内部进行的量化处理中的量化步长;以及图像处理部,使用由图像接收装置解码了的解码图像来进行图像处理,比特信息生成部依照图像处理部的处理模式来切换比特精度信息的生成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图像传送系统本申请主张在2012年10月17日申请了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229431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而将其内容引入到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传送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监视照相机系统等中广泛使用与网络连接了的图像传送系统。另外,今后,考虑如下应用:将在汽车上安装了多个的照相机通过数字网络连接而有效利用于驾驶支援系统中等。在上述使用例中,为了提高明暗部中的视觉认知性、并且提高细节部的形状的识别性,需要使用从以往的8比特精度的YUV信号扩大灰度而得到的高灰度图像。在网络等传送频带被限制了的条件下传送这样的高灰度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例如用12比特对原图像的YUV分量进行采样并编码,从而图像的灰度表现提高,但另一方面代码量增加。因此,期望如下技术:尽可能维持原图像的灰度数,同时通过编码来高效地削减代码量。作为本

技术介绍
,有日本特开2005-252556号公报(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525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作为用于对高灰度图像高效率地进行编码的技术,利用CT (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数据的特征,记载了 “针对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判定像素值是否存在于某个范围内,仅针对该范围内的像素进行高精度的编码,针对范围外的像素进行低精度的编码”。但是,应该对图像内的哪个像素或者区域高精度地进行编码,这根据编码对象图像的特征、利用编码了的图像数据的后级的应用而不同。关于此,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未考虑对CT图像以外的图像进行编码的情况、以及将编码了的图像数据用于图像诊断以外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传送系统,解决上述课题,即使在后级的应用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维持作为原图像的高灰度图像的灰度的同时高效地削减代码量。以下简单地说明在本申请中公开的专利技术中的代表性的技术方案的概要。(I) 一种图像传送系统,从发送侧传送图像数据,在接收侧进行图像处理,所述图像传送系统具备:图像发送装置,对输入图像进行编码而输出并传送比特流;图像接收装置,接收并解码所述比特流而进行图像处理;比特精度信息生成部,生成图像内的各区域的比特精度信息;量化控制部,依照由所述比特精度信息生成部生成了的比特精度信息来控制在所述图像发送装置内部进行的量化处理中的量化步长;以及图像处理部,使用由所述图像接收装置解码了的解码图像来进行图像处理,所述比特精度信息生成部依照所述图像处理部的处理模式来切换比特精度信息的生成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图像传送系统,即使在后级的应用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维持作为原图像的高灰度图像的灰度的同时高效地削减代码量。根据与附图有关的以下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记载,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图像传送系统的第I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图2是示出图像发送装置中的变换部的结构例的图。图3是表示H.264中的QP和量化步长的关系的图形。图4是表示比特精度信息和QP偏移的关系的第I例的表。图5是表示比特精度信息和QP偏移的关系的第2例的表。图6是通过车载照相机来摄影的图像的例子。图7是车道探测模式时的比特精度信息的设定例。图8是概览监视器模式时的比特精度信息的设定例。图9是总结了 ADAS的模式和对应的照相机的种类的表。图10是障碍物探测模式时的比特精度信息的设定例。图11是道路标识探测模式时的比特精度信息的设定例。图12是直通模式时的比特精度信息的设定例。图1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图像传送系统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图14是设定比特精度信息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图15是在概览监视器模式时在监视器中显示的图像的例子。图16是用于实现概览监视器模式的结构图的例子。(符号说明)101:图像发送装置;102:摄像部;103:变换部;104:局部解码部;105:量化部;106:量化控制部;107:编码部;108:QP设定部;109:网络IF;110:预测部;111:频率变换部;121:图像接收装置;122:网络IF ;123:解码部;124:图像处理部;125:比特精度信息生成部;126:监视器;127:扬声器;140:网络;151:图像发送装置;152:图像发送装置;153:图像发送装置;201:图像发送装置;209:网络IF ;221:图像接收装置;222:网络IF ;225:比特精度信息生成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图像传送系统的第I实施方式的结构例。以下,以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车载照相机系统的情况为例子进行说明。图像发送装置101从外部被输入光并变换为图像,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编码而生成比特流,使上述比特流成包或者成帧,经由网络IF109输出到图像接收装置121。另外,图像发送装置101输入从图像接收装置121输出了的、后述的成包或者成帧了的比特精度信息。摄像部102将从外部输入了的光变换为高灰度图像,将上述高灰度图像作为编码对象图像输出。以下,分别说明变换部103、局部解码部104、量化部105、量化控制部106、编码部107、QP设定部108的处理,该处理针对将上述编码对象图像划分为16 X 16像素的每个区域(以下称为MB)进行。变换部103将上述编码对象图像信号作为输入,进行后述的处理,输出变换系数。图2示出变换部103的内部结构的例子。预测部110将编码对象图像和从局部解码部104输出的已编码区域的解码图像作为输入,根据上述解码图像制作上述编码对象图像的预测图像。进而,通过计算上述预测图像和上述编码对象图像的差分,生成误差图像,输出到频率变换部111。在频率变换部111中,对上述误差图像实施离散余弦变换(DCT)等频率变换,输出作为其结果而得到的变换系数。另外,此处,说明了作为变换部103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而存在预测部110的情况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如ITU-T Rec.T.811IS0/IEC10918-1 (JPEG)那样不进行预测而在频率变换部111中对编码对象图像进行直接变换这样的结构。量化部105将从变换部103输出的频率变换后的变换系数作为输入,在内部对上述变换系数进行量化,输出量化采样。关于量化步长,与ITU-T Rec.H.264|lS0/IEC14496-10 Advanced Video Coding(高级视频编码)(以下称为H.264)等编码方式同样地,使用量化参数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图像传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传送系统,从发送侧传送图像数据,在接收侧进行图像处理,所述图像传送系统具备:图像发送装置,对输入图像进行编码而输出并传送比特流;图像接收装置,接收并解码所述比特流而进行图像处理;比特精度信息生成部,生成图像内的各区域的比特精度信息;量化控制部,依照由所述比特精度信息生成部生成了的比特精度信息来控制在所述图像发送装置内部进行的量化处理中的量化步长;以及图像处理部,使用由所述图像接收装置解码了的解码图像来进行图像处理,所述比特信息生成部依照所述图像处理部的处理模式来切换比特精度信息的生成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野恭平冈田光弘小味弘典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