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车板组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371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3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车板组装工装,包括用于波浪板组装的第一分区,用于边梁组装的第二分区,用于载车板翻身的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用于载车板堆垛的第五分区。所述第一分区包括支撑脚和固定在支撑脚上的传送带,支撑脚两侧各设有夹紧板,所述夹紧板和支撑脚间通过气缸活动连接构成夹紧板水平向运动,第一分区末端设有定位杆,定位杆通过气缸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分区包括支撑脚和固定在支撑脚上的传送带,支撑脚两侧各设有边梁托板,边梁托板和支撑脚间通过气缸活动连接构成边梁托板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载车板组装工装辅助安装人员,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同时集组装、堆垛一体,方便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停车设备领域中的一种生产安装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载车板组装工装
技术介绍
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基本都设置载车板,目前的载车板大多为波浪板式,即由若干块波浪板加左右边梁组成。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326931.2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泊车设备中的载车板,尤其是强度高装配简便的载车板。该种载车板包括波浪板、横撑、边梁和进车板,边梁位于载车板的两边,横撑与边梁形成框架结构,进车板位于载车板前部并与地面形成坡度,波浪板固定在边梁与横撑所形成的框架结构中。由于载车板不是整块一体的,此处就涉及到了载车板的组装问题。目前市场上的载车板组装工装很少,大多为人工定位及校准来组装,效率低,组装慢,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载车板缺乏组装工具,导致组装速度慢,精度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装效率高、安装精度高的载车板组装工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载车板组装工装,包括用于波浪板组装的第一分区,用于边梁组装的第二分区;所述第一分区包括支撑脚和固定在支撑脚上的传送带,支撑脚两侧各设有夹紧板,所述夹紧板和支撑脚间通过气缸活动连接构成夹紧板水平向运动,第一分区末端设有定位杆,定位杆通过气缸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分区包括支撑脚和固定在支撑脚上的传送带,支撑脚两侧各设有边梁托板,边梁托板和支撑脚间通过气缸活动连接构成边梁托板上下运动。作为优选,载车板组装工装还包括用于载车板翻身的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所述第三分区包括支撑脚和固定在支撑脚上的传送带,支撑脚侧边设有提升边框,提升边框和支撑脚间通过气缸活动连接构成提升边框上下运动,提升边框上设有滚柱;所述第四分区包括若干承重面为半圆形的鞍形底座,鞍形底座间通过侧板连接,每个鞍形底座承重面上分布有若干可传动的滚轮,滚轮上设有与其啮合的翻转轮,所述翻转轮中间设有矩形空腔,各个翻转轮的矩形空腔互为连通并在矩形空腔两侧均架设有双层托板,所述双层托板分上下两层,两层相向面设有滚柱,鞍形底座承重面上的滚轮和电机转动轴连接。作为优选,鞍形底座承重面上的滚轮分为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所述主动滚轮和电机转动轴相连。作为优选,相邻两个翻转轮间设有加固连接结构的檩条。作为优选,载车板组装工装还包括用于载车板堆垛的第五分区,所述第五分区包括带滚轮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堆垛装置,所述堆垛装置包括门形的外框架,外框架顶部设有两个堆垛臂悬挂在支撑座两侧,堆垛臂和外框架间通过气缸活动连接构成堆垛臂的左右运动和上下运动,堆垛臂上延伸有叉脚,外框架底部一侧设有走轮,外框架底部另一侧设有移动轨道。作为优选,第一分区的夹紧板和传送带之间通过设置红外传感器形成危险感应区。夹紧前,检测是否有障碍物位于夹紧板移动区域,还能防止夹手。作为优选,第四分区设有五个鞍形底座,相应的设有五个翻转轮。作为优选,五个翻转轮中设有两个主动翻滚的翻转轮,与主动的翻转轮啮合的其中一个滚轮连接电机转动轴为主动滚轮。作为优选,连接翻转轮的檩条分为主檩条和次檩条,主檩条垂直连接在翻转轮圆周边缘,次檩条交错连接在相邻的翻转轮之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应作用:第一分区,先将波浪板按数量依次进入第一分区中,通过PLC程序控制,至定位处时,控制气缸升起定位杆,波浪板数量到位,控制两侧夹紧板夹紧,相邻波浪板间螺栓固定安装,保证波浪板安装的尺寸和精度。待波浪板安装结束后,夹紧板松开,定位杆下降,波浪板通过传送带传送到第二分区。第二分区,波浪板进入第二分区后,安装工人将左右边梁放于边梁托板上,控制边梁托板上升,完成边梁安装。安装完成后,传送至第三分区。第三分区,主要为翻转预备分区,通过提升边框将载车板抬升至定位高度后,通过提升边框上的滚柱推入第四分区。第四分区,载车板进入翻转轮中间的矩形空腔,第四分区的电机启动,滚轮转动带动翻转轮转动,旋转180°后停止,载车板完成翻身。因为有双层托板,翻转180°后,不影响载车板的滚动前进,进而进入第五分区。第五分区,主要为堆垛。载车板进入第五分区的支撑座上,待堆垛到一定数量后,通过堆垛臂的叉脚向下压紧。因为堆垛臂上下、左右均可移动,可以控制堆垛臂将叉脚伸入载车板堆的下方,提起载车板堆。然后整个外框架连带着堆垛臂和载车板堆,通过外框架下的移动轨道和走轮移出,然后卸在运输场地。整个安装打包完成。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载车板组装工装辅助安装人员,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同时集组装、堆垛一体,方便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三分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四分区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五分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分区1、加紧板11、定位杆12 ;第二分区2、边梁托板21 ;第三分区3、提升边框31、滚柱32 ;第四分区4、鞍形底座41、侧板42、滚轮43、翻转轮44、双层托板45、檩条46 ;第五分区5、支撑座51、外框架52、堆垛臂53、叉脚54、走轮55、移动轨道56 ;支撑脚6、传送带7、电机转动轴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载车板组装工装,包括用于波浪板组装的第一分区1,用于边梁组装的第二分区2,用于载车板翻身的第三分区3和第四分区4,用于载车板堆垛的第五分区5。如图2所示,第一分区I包括支撑脚6和固定在支撑脚上的传送带7,支撑脚两侧各设有夹紧板11,夹紧板和支撑脚间通过气缸活动连接构成夹紧板水平向运动,第一分区末端设有定位杆12,定位杆通过气缸上下运动。第一分区的夹紧板和传送带之间通过设置红外传感器形成危险感应区。第二分区2包括支撑脚和固定在支撑脚上的传送带,支撑脚两侧各设有边梁托板21,边梁托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车板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波浪板组装的第一分区(1),用于边梁组装的第二分区(2);所述第一分区(1)包括支撑脚(6)和固定在支撑脚上的传送带(7),支撑脚两侧各设有夹紧板(11),所述夹紧板和支撑脚间通过气缸活动连接构成夹紧板水平向运动,第一分区末端设有定位杆(12),定位杆通过气缸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分区(2)包括支撑脚和固定在支撑脚上的传送带,支撑脚两侧各设有边梁托板(21),边梁托板和支撑脚间通过气缸活动连接构成边梁托板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艇陶明静陈晓凯朱舜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