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73447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3 10:26
一种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接触消毒池出口处的余氯传感器,余氯传感器分别与设置在出水口外壁以及控制水渠外壁上的共四个出水余氯控制装置输入端相连,每个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的控制端分别与对应的闸门相连。工作时,余氯传感器采集接触消毒池出口处的余氯含量,并将采集的数据传给出水余氯控制装置,如果余氯大于预设值,则选择性开启控制水渠壁上的闸门,延长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如果余氯略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则开启出水口处的闸门,使污水流出;如果余氯远低于预设值,则控制出水口处氯投加装置进行加氯处理,保证出水管道中适量的余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缓出水余氯对于受纳水体的影响,具有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污水经二级生物处理后,水质大大改善,但水中还有大量的病菌,特别是粪大肠菌群,潜在的健康危害极大。根据GB2002-18918—级B标准的要求,粪大肠菌群控制在104/L以内,才可排入受纳水体。为此必须对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消毒。液氯消毒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使用历史最悠久,最广泛的性价比最高的消毒方法,而且其设备运行系统很成熟,剩余消毒剂在管网中可以持续作用,持续消毒,防止水在管网中传播二次污染。然而,加氯之后,当污水余氯量太高时,会杀死受纳水体的一些水生生物,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就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异源演替、乃至关键物种丧失、甚至可能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当污水加氯不够彻底时,病菌会随着城市污水进行大流通、大传播,极易造成传染病大面积传播。现有的接触消毒池的设计没有考虑消毒池出水中余氯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接触消毒池设计简单,因此,设计一种能智能控制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的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控制装置,其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便捷,能够有效地缓解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对受纳水体的影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接触消毒池进水口处的进水口余氯投加装置和出水口处的出水口余氯投加装置;该接触消毒池内设置有第一横向隔档、第二横向隔档、第三横向隔档以及纵向隔档,其中,第一横向隔档和第三横向隔档的左端与接触消毒池的左侧内壁相连,第一横向隔档和第三横向隔档的右端为伸出端,第二横向隔档位于第一横向隔档和第三横向隔档之间,且第二横向隔档的右端与接触消毒池的右侧内壁相连,第二横向隔档的左端为伸出端,纵向隔档用于将第一横向隔档和第三横向隔档的左端相连;第一横向隔档的左端设置有第一闸门和用于控制第一闸门启闭的第一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纵向隔档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闸门和用于控制第二闸门启闭的第二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第二横向隔档左端设置有第三闸门和用于控制第三闸门启闭的第三出水余氯控制装置,且第一闸门和第三闸门均位于纵向隔档与接触消毒池的左侧内壁之间;余氯传感器设置在接触消毒池的出口处,且余氯传感器分别与第一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第二出水余氯控制装置及第三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第二出水余氯控制装置及第三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闸门、第二闸门及第三闸门的控制端相连。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接触消毒池出口处的第四闸门和用于控制第四闸门启闭的第四出水余氯控制装置,余氯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四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相连,第四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第四闸门的控制端相连。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第二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第三出水余氯控制装置及第四出水余氯控制装置均包括升降机和单片机,其中,余氯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每个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的单片机输入端相连,每个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的单片机输出端与每个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的升降机控制端相连,每个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的升降机用于升降对应的闸门。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闸门、第二闸门、第三闸门及第四闸门均采用无机玻璃制成。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余氯传感器的输出端还与出水口出氯投加装置的输入端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便捷。2、本技术通过设置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控制装置,能够有效地控制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缓解因出水余氯量对受纳水体的影响,避免受纳水体的生态系统的破坏。3、本技术的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便捷,能够保证受纳水体免受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的影响,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进水口余氯投加装置;2为纵向隔档;3为第一出水余氯控制装置;4为第一闸门;5为第二出水余氯控制装置;6为第二闸门;7为第三出水余氯控制装置;8为第三闸门;9为第四出水余氯控制装置;10为第四闸门;11为余氯传感器;12为出水口余氯投加装置;13为第一横向隔档;14为第二横向隔档;15为第三横向隔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接触消毒池进水口处的进水口余氯投加装置I和出水口处的出水口余氯投加装置12 ;该接触消毒池内设置有第一横向隔档13、第二横向隔档14、第三横向隔档15以及纵向隔档2,其中,第一横向隔档13和第三横向隔档15的左端与接触消毒池的左侧内壁相连,第一横向隔档13和第三横向隔档15的右端为伸出端,第二横向隔档14位于第一横向隔档13和第三横向隔档15之间,且第二横向隔档14的右端与接触消毒池的右侧内壁相连,第二横向隔档14的左端为伸出端,纵向隔档2用于将第一横向隔档13和第三横向隔档15的左端相连;第一横向隔档13的左端设置有第一闸门4和用于控制第一闸门4启闭的第一出水余氯控制装置3,纵向隔档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闸门6和用于控制第二闸门6启闭的第二出水余氯控制装置5,第二横向隔档14左端设置有第三闸门8和用于控制第三闸门8启闭的第三出水余氯控制装置7,且第一闸门4和第三闸门8均位于纵向隔档2与接触消毒池的左侧内壁之间;余氯传感器11设置在接触消毒池的出口处,且余氯传感器11分别与第一出水余氯控制装置3、第二出水余氯控制装置5及第三出水余氯控制装置7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出水余氯控制装置3、第二出水余氯控制装置5及第三出水余氯控制装置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消毒池出水余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接触消毒池进水口处的进水口余氯投加装置(1)和出水口处的出水口余氯投加装置(12);该接触消毒池内设置有第一横向隔档(13)、第二横向隔档(14)、第三横向隔档(15)以及纵向隔档(2),其中,第一横向隔档(13)和第三横向隔档(15)的左端与接触消毒池的左侧内壁相连,第一横向隔档(13)和第三横向隔档(15)的右端为伸出端,第二横向隔档(14)位于第一横向隔档(13)和第三横向隔档(15)之间,且第二横向隔档(14)的右端与接触消毒池的右侧内壁相连,第二横向隔档(14)的左端为伸出端,纵向隔档(2)用于将第一横向隔档(13)和第三横向隔档(15)的左端相连;第一横向隔档(13)的左端设置有第一闸门(4)和用于控制第一闸门(4)启闭的第一出水余氯控制装置(3),纵向隔档(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闸门(6)和用于控制第二闸门(6)启闭的第二出水余氯控制装置(5),第二横向隔档(14)左端设置有第三闸门(8)和用于控制第三闸门(8)启闭的第三出水余氯控制装置(7),且第一闸门(4)和第三闸门(8)均位于纵向隔档(2)与接触消毒池的左侧内壁之间;余氯传感器(11)设置在接触消毒池的出口处,且余氯传感器(11)分别与第一出水余氯控制装置(3)、第二出水余氯控制装置(5)及第三出水余氯控制装置(7)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出水余氯控制装置(3)、第二出水余氯控制装置(5)及第三出水余氯控制装置(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闸门(4)、第二闸门(6)及第三闸门(8)的控制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继夏李超陈嫚莉马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