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坚毅专利>正文

变形后背式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6709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形后背式轿车,属于车辆设计技术领域。该轿车的车身后部设有可变形后背,该可变形后背主要由后箱盖及两侧板构成,具有第一和第二位置;后箱盖的靠近车顶的一端与车顶通过铰链连接;当处于第一位置时,后箱盖绕铰链落下,后箱盖表面处于与车身侧面的对应部位轮廓平齐位置,两侧板落入车身后部之内;当处于第二位置时,后箱盖绕铰链翘起,后箱盖表面处于与车顶面基本平齐位置,两侧板由车身升起,闭合后箱盖与车身侧面之间的空隙。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变形后背结构后,可以综合现有两类轿车的特点,使车主既在拥有普通轿车的同时,又可以享受小型旅游及货车的实用和运动吉普的流线外形,实现一车多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轿车,尤其是一种轿车外壳的结构改进,属 于车辆设计

技术介绍
现有轿车按其外壳的结构形状可以分成普通轿车(sedan)和高后 背轿车(station wagon)两大类。当拥有一部普通轿车时,车主不时 会因为无法装高或长的物件而感到不便;而当拥有高后背轿车时,车 主又会因车内通常只需载人、并不常载东西而感到困惑。本专利申请人曾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申请200520074536. 4的 中国专利申请,并获得了专利权。该专利公开的轿车包括车身,车身 后部装有可收折后背,该可收折后背主要由前顶、后顶、两柔性遮挡, 以及伸缩顶杆构成。前顶的一端与车身后顶铰接,后顶的一端与车身 尾部4交接,前顶与后顶的另一端通过可滑移的移动副连接。两柔性遮 挡的周边分别与前顶、后顶的两侧以及车身后部边缘密封连接。伸缩 顶杆的一端安置在车身后部,另一端与前、后顶连接部分附近连接。 采用该结构后,可以使车主既领略普通轿车的风采,又可以享受小型 旅游及货车的实用。然而,上述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工艺性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 种可以兼顾栽人与栽物需求、并且结构较为简单、工艺性较好的变形 后背式轿车。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变形后背式轿车包括车身,所 述车身后部设有可变形后背,所述可变形后背主要由后箱盖及两侧板构成,具有第一和第二位置;所述后箱盖的靠近车顶的一端与车顶通 过铰链连接;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后箱盖绕铰链落下,后箱盖表 面处于与车身侧面的对应部位轮廓平齐位置,两側升降窗落入车身后部之内;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后箱盖绕铰链翘起,后箱盖表面处 于与车顶面基本平齐位置,两侧板由车身升起,闭合后箱盖与车身侧 面之间的空隙。这样,整车具有两种形态,对应后背第一位置收拢状态,完全形 同普通轿车,适于载人;而对应后背第二位置的展开状态,形同高后 背轿车,方便载物。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结构显然更为简 单,并且没有柔性遮挡,容易设置必要的密封,工艺性较好。总之,采用本技术的可变形后背结构后,可以综合现有两类 轿车的特点,使车主既在拥有普通轿车的同时,又可以享受小型旅游及货车的实用和运动吉普的流线外形,实现一车多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l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一收拢状态示意图。图2是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的可升降玻璃位置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1实施例的后箱板收拢位置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1实施例的后箱板展开位置状态示意图。图6是对应于图5位置状态的车身后视图。图7是后箱盖完全打开位置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以上实施例一的防水铰链结构示意图。图io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轿车具有可变形后背,平时收拢形同普通轿车(见图1)。可变形后背展开时,则形同高后背轿车/运动吉普车(见图2), 因此既可以具有普通轿车的风采,又可以具有小型货车的实用和运 动吉普的流线外形。该轿车的其它部分与常见轿车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后背的可收 折变形。可收折后背的具体结构如图3至图7所示,主要由后箱盖1、 后箱板(可抬起/隐藏式)2、两旁升降窗3构成的侧板组成,必要时 配备完成自动伸缩的顶杆。该可变形后背通过类似普通高后背轿车的 方式,在靠近车顶4的一端与车顶通过铰链7连接,不同的是,抬起 时连接处仍然密封不透水,故铰链采用图9示意的密封铰链7,即使 后箱盖展开,也不透水。图3主要反映了两旁升降窗3构成的侧板在 收拢时的位置状态。后箱板2的下端采用类似的較i连结构与车身连 接,图4主要反映了后箱板2在收拢时的位置状态,图4则反映了后 箱板2在展开时的位置状态,此时,其上端与后箱盖1的下沿对合固 定并锁定。图6反映了后盖板1进一步展开时,可与单独立起的后箱 板2相互分离的状态,图7反映了后盖板1进一步展开时,后箱板2 折叠隐藏的状态,此时可以很方便的在车身尾部放置物品。同时,后箱盖两侧的侧缘分别与油压伸缩杆的一端连接,两油压 伸缩杆的另一端与车身后部连接,以方便打开支撑后箱盖,并且在处 于第二位置时支撑和固定后箱盖,增强其稳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升降玻璃(图2、图3所示,以及图6, 7虚线 部分)的结构可参考现有前后座椅两旁升降玻璃窗设计,周边部分均有橡胶条防水。总之,本实施例的可变形后背位于收拢位置时,后箱盖l绕铰链7落下,其表面处于与车身侧面5的对应部位轮廓平齐位置,两侧的 升降窗3落入车身后部之内;当处于展开位置时,后箱盖1绕铰链7 翘起,其表面处于与车顶面4基本平齐位置,两侧升降窗3由车身升 起,后箱板2立起,闭合后箱盖l与车身側面以及后部之间的空隙。 本实施例实际应用时,载人只需收拢后背,形同普暹轿车(图1); 需要载物时,展开后背,形同高后背轿车(图2),象常见小货车一 样,形成向后打开的箱门,便于装货,或者帮助残疾人惟车滑入。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可变形后背轿车与实施例一基本情况类同。不同之处 在于后箱盖1的中部镶嵌有后窗玻璃6,如图8所示,,构成一体性 后窗与后箱盖,玻璃材质为防碎、防压、防视线从外视入的合成或有 机玻璃。这样可以不影响作为高后背轿车使用时后视。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可变形后背轿车与实施例 一基本情况类同。不同之处 在于后箱盖l分成两部分,中间通过铰链连接,从而形成与普通轿车 后箱类似的可开启结构,作为在可以开启的一体性后窗与后箱盖(作 为高背轿车时用)的附加第二道开启结构(作为普通轿车时用)。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后箱盖 对应的车身上沿与后箱板的上边可以固连成整体,收拢时,后箱板插 在车尾的后挡板内。此外,车内的结构也可以有关联的楚化设计,例 如将后排座设计成可向前或者向后折叠90度,或者可从车内移出。 这样更便于装货、或旅行休息时躺卧,以及方便残疾人推车放置及固 定。此外,设计中曲线的变化和弧线(以铰链为圆心)的变化,以及连接处/成角处密封的变化,均与车身整体及相应工艺设计有关。凡 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 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变形后背式轿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后部设有可变形后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后背主要由后箱盖及两侧板构成,具有第一和第二位置;所述后箱盖的靠近车顶的一端与车顶通过铰链连接;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后箱盖绕铰链落下,后箱盖表面处于与车身侧面的对应部位轮廓平齐位置,两侧板落入车身后部之内;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后箱盖绕铰链翘起,后箱盖表面处于与车顶面基本平齐位置,两侧板由车身升起,闭合后箱盖与车身侧面之间的空隙。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形后背式轿车,其特征在于还含有 后箱板,所述后箱板的下端通过铰链与车身连接,当处于所述第二位 置时,所述后箱板立起,上端与后箱盖的下沿对合固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迷变形后背式轿车,其特征在于还含有 后箱板,所述后箱盖对应的车身上沿与后箱板的上边固连成整体,当 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后箱板插在车尾的后挡板内。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变形后背式轿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形后背式轿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后部设有可变形后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后背主要由后箱盖及两侧板构成,具有第一和第二位置;所述后箱盖的靠近车顶的一端与车顶通过铰链连接;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后箱盖绕铰链落下,后箱盖表面处于与车身侧面的对应部位轮廓平齐位置,两侧板落入车身后部之内;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后箱盖绕铰链翘起,后箱盖表面处于与车顶面基本平齐位置,两侧板由车身升起,闭合后箱盖与车身侧面之间的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顾坚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