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籽水分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6653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0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籽水分的控制方法。在炒籽之前,将去除果皮的油茶籽分级并以恒温密闭贮藏结合适当温度喷雾均湿的方法,使油茶籽中水分含量达到均匀,这样就可以保证在炒籽过程中同一批次的茶籽既不会因为高水分含量而导致酸值高和过氧化值高,也不会因为水分含量低而被炒焦从而导致苯并芘含量高,以保证获得苯并芘含量低、酸值低、过氧化值低,食用安全性高、香气浓郁、维生素E和油茶籽多酚含量高、色泽适度的优质食用茶籽油,可以达到国家优质食用植物油(1~2级)标准,并且可以保证在密闭状态下常温贮藏1~2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低苯并芘含量高安全性茶油的控制油茶籽水分含量的方法,属于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油茶籽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食用油原料,一般带有外果皮和油茶籽仁壳。油茶籽油富含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并且富含油茶籽多酚、维生素E等生理活性物质,其营养与生理功效优于橄榄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更优于动物油。我国食用油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利用南方丘陵山地发展油茶林种植并由此获得丰富茶籽油,既解决了食用油资源不足,又绿化山地保护环境。利用油茶籽生产茶籽油的方法有现代工业化生产和传统作坊土榨法生产两大类。现代工业化生产出来的精炼茶油经过榨油(或者低温浸出)、精炼等加工过程,获得的茶籽油苯并芘含量低、酸值低、过氧化值低,食用安全性高,但是茶籽油特有的香气淡薄、色泽浅,在精炼过程中维生素E和油茶籽多酚损失严重,这样的茶油由于维生素E和油茶籽多酚损失严重而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耐贮性差。而传统作坊土榨法采用高温炒籽后压榨,获得的茶籽油往往色泽深,苯并芘含量高、酸值高、过氧化值高,食用安全性明显存在问题,但是,茶籽油特有的香气浓郁、维生素E和油茶籽多酚含量高。影响压榨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和苯并芘含量的关键因素是茶籽中水分含量及其均匀度。在榨油之前,为了降低茶籽中水分含量一般采用加热炒籽工序,使茶籽中水分蒸发并同时使蛋白质变性,油料温度升高,这样有利于油被充分榨出。然而,当水分含量在茶籽中分布不均匀时,即使茶籽平均总水分含量不高,也由于炒籽过程中,高水分含量的茶籽由于加热而导致榨出的茶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大幅度增加,同时低水分含量的茶籽由于特别容易炒焦而导致榨出的茶籽油的苯并芘含量大幅度增加,严重时苯并芘含量可能超过国家食用油标准上限值(10 μ g/kg)的20?30倍。因此,怎样平衡榨油之前茶籽中的水分含量使之在茶籽中均匀分布成为获得优质安全的食用茶籽油的关键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低苯并芘含量浓香茶油的油茶籽水分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如下步骤:(I)将去除外果皮的油茶籽除杂并按大小分为3级;(2)用改造的密闭仓库贮藏除杂的油茶籽,贮藏时间为24?48小时,改造的密闭的仓库可以是平仓,也可以是筒仓,也可以是一个大型密闭容器;(3)在贮藏过程中向密闭仓库中供应温度在37?42°C的热空气,保证贮藏过程中库房温度在30?32°C ;(4)将贮藏出库的油茶籽置于带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和喷雾头的混拌机中,加热到40?50°C并保温搅拌3?5小时,加热过程中喷入茶籽总质量I?2%的温度40?50°C的热水;(5)控制油茶籽在炒制前水分含量在7?10%,并控制同一批次油茶籽的最高水分含量与最低水分含量之差不超过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可以充分保证油茶籽在炒制前水分含量在7?10%并且同一批次油茶籽中的水分含量均匀平衡,同一批次油茶籽的最高水分含量与最低水分含量之差不超过0.15%。由此榨出的茶油苯并芘含量低、酸值低、过氧化值低,食用安全性高、香气浓郁、维生素E和油茶籽多酚含量高、色泽适度(介于现代精炼茶油与传统土榨茶油之间)。同时,由此榨出的茶油只需要简单过滤处理除去含水的油渣(俗称油脚),就可以达到国家优质食用植物油(I?2级)标准,并且可以保证在密闭状态下常温贮藏I?2年。【附图说明】图1为大型密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右边设置两个热空气进口,左边设置一个废气出口。图2为密闭筒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右边及右下方各设置一个热空气进口,左边设置一个废气出口。图3为密闭平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右边设置两个热空气进口,左边设置一个废气出口。图4为带喷雾莲蓬头的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I)用一个改造的密闭性良好的平仓贮藏500kg去除外果皮并除杂分级的油茶籽,贮藏时间为24h;(2)在贮藏过程中向改造的密闭仓库中供应温度在42°C的热空气,保证贮藏过程中库房温度在32°C ;(3)将贮藏出库的油茶籽置于带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和喷雾头的混拌机中,加热到50°C并保温搅拌5h,加热过程中喷入茶籽总质量2%的温度为50°C的热水;平衡后油茶籽水分含量在9.5%,30个取样点的水分含量最高与最低质差为0.12%,平衡前这个差值为1.8%。实施例2(I)用一个改造的密闭性良好的筒仓贮藏500kg去除外果皮并除杂分级的油茶籽,贮藏时间为36h;(2)在贮藏过程中向改造的密闭仓库中供应温度在40°C的热空气,保证贮藏过程中库房温度在31 °C ;(3)将贮藏出库的油茶籽置于带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和喷雾头的混拌机中,加热到45°C并保温搅拌4h,加热过程中适当喷入茶籽总质量1.5%的温度为45°C的热水;平衡后油茶籽水分含量在8.2%,30个取样点的水分含量最高与最低质差为0.1%,平衡前这个差值为1.7%。实施例3(I)用一个改造的密闭性良好的大型容器贮藏500kg去除外果皮并除杂分级的油茶籽,贮藏时间为48h;(2)在贮藏过程中向改造的密闭中供应温度在37°C的热空气,保证贮藏过程中库房温度在30 °C ;(3)将贮藏出库的油茶籽置于带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和喷雾头的混拌机中,加热到40°C并保温搅拌3h,加热过程中喷入茶籽总质量I %的温度为40°C的热水;平衡后油茶籽水分含量在7.2 %,30个取样点的水分含量最高与最低质差为0.05%,平衡前这个差值为1.6%。实施例4(I)用一个改造的密闭性良好的平仓贮藏500kg去除外果皮并除杂分级的油茶籽,贮藏时间30h;(2)在贮藏过程中向改造的密闭仓库中供应温度在41°C的热空气,保证贮藏过程中库房温度在32°C ;(3)将贮藏出库的油茶籽置于带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和喷雾头的混拌机中,加热到48°C并保温搅拌4h,加热过程中适当喷入茶籽总质量1.8%的温度48°C的热水;平衡后油茶籽水分含量在10%,30个取样点的水分含量最高与最低质差为0.08%,平衡前这个差值为2.0%。实施例5(I)用一个改造的密闭性良好的大型容器贮藏500kg去除外果皮并除杂分级的油茶籽,贮藏时间为42h;(2)在贮藏过程中向改造的密闭仓库中供应温度在37°C的热空气,保证贮藏过程中库房温度在30°C ;(3)将贮藏出库的油茶籽置于带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和喷雾头的混拌机中,加热到43°C并保温搅拌3.5h,加热过程中喷入茶籽总质量1.2%的温度为45°C的热水;平衡后油茶籽水分含量在8 %,30个取样点的水分含量最高与最低质差为0.07%,平衡前这个差值为1.9%。实施例6(I)用一个改造的密闭性良好的筒仓贮藏500kg去除外果皮并除杂分级的油茶籽,贮藏时间一般需要28h;(2)在贮藏过程中向密闭仓库中供应温度在41°C的热空气,保证贮藏过程中库房温度在31°C ;(3)将贮藏出库的油茶籽置于带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和喷雾头的混拌机中,加热到45°C并保温搅拌4h,加热过程中喷入茶籽总量1.8%的温度45°C的热水;平衡后油茶籽水分含量在8.6%,30个取样点的水分含量最高与最低质差为0.06%,平衡前这个差值为2.2%。以上仅仅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油茶籽水分的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茶籽水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去除外果皮的油茶籽除杂并按大小分为3级;(2)用改造的密闭仓库贮藏除杂的油茶籽,贮藏时间为24~48小时;(3)在贮藏过程中向密闭仓库中供应温度在37~42℃的热空气,保证贮藏过程中库房温度在30~32℃;(4)将贮藏出库的油茶籽置于带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和喷雾头的混拌机中,加热到40~50℃并保温搅拌3~5小时,加热过程中喷入茶籽总质量1~2%的温度40~50℃的热水;(5)控制油茶籽在炒制前水分含量在7~10%,并控制同一批次油茶籽的最高水分含量与最低水分含量之差不超过0.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进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唐臣粮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