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继常专利>正文

适合于田间小路的履带式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802 阅读:3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专利设计一种适合于在田间小路上运载货物的履带式运输车,属于无轨陆用车辆技术领域,可在山地或丘陵中的田埂、羊肠小道上行走。该运输车的行走部分的两根履带间距较小并且底面内侧部分倾斜成“八”字形,每根履带在车前部和车后部有较大的悬起。在窄小而凹凸不平的道路行走时,两根履带较小的间距保证窄小的路面不会陷入履带之间,“八”字形的履带结构使履带能与路面保持多处接触,保证车身平稳;在上、下宽度不大而高度较大的台阶时,履带前端较大的悬起部分能够接触到台阶凸棱,并通过履带对凸棱的“抓力”,使车子爬上台阶。(*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合于田间小路的履带式运输车属于无轨陆用车辆
,主要涉及在山地或丘陵中的田埂、羊肠小道上行走的轻便运输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山地和丘陵中可以行驶的车辆主要是独轮推车。该种车辆需要人力推动,并使之保持平稳。这种车载重量有限,而且不适合于有较大台阶或突起与坑洼的凹凸不平的路面。一些专利设计了几种履带式登楼车(如专利号88200864.1,90209459.9和94212545.2等),但是它们只适合于有台阶的平的路面,而且所适合的路面相对于车身一般较宽。在广大的农村,农民需要运送肥料、谷物等,必须经过窄小而凹凸不平的道路,如田埂等,有时还需要跨过小沟,上、下宽度不大而高度较大的台阶。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在此种路面上行走,同时能够承载一定负荷的交通运输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履带式运输车。该运输车不仅能在窄小而凹凸不平的道路行走,并能跨过小沟,上、下宽度不大而高度较大的台阶,而且能承载一定重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运输车行走部分的两根履带宽度较大而间距较小、并且与路面接触的表面内侧部分倾斜成“八”字形,每根履带包裹四个轮子,这四个轮子各用相应的轴支承(这些轴直接或通过支架与车体连接),分布在一个倒梯形的四个顶点上,使每根履带包围的区域呈倒梯形,履带在车前部和车后部有较大的悬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运输车在窄小而凹凸不平的道路行走时,设计的结构使履带都能与路面保持多处接触,保证车身平稳;在跨过小沟时,由于车子的重心在车身的中部,在履带前部接触小沟的对岸前,只要重心没有进到小沟上,车子就不会倾覆而掉入沟中,而能够通过小沟;在上、下宽度不大而高度较大的台阶时,履带前端较大的悬起部分能够接触到台阶凸棱,并通过履带对凸棱的“抓力”,使车子爬上台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履带式运输车的外形底面简图;图2是履带式运输车的外形侧面简图;图3是履带剖面简图;图4表示转向轮与车体的连接。图中1.履带,2.连接轴,3.转向轮,4.车厢,5.轮子,6.弹簧,7.支撑杆,8.销轴,9.支承座。具体实施方式图1、2中,两根履带1各通过4个轮子5、连接轴2与车厢4连接。若履带包裹的轮子的直径为dl,下部两轮中心距离为l,上部轮子到下部轮子的垂直距离为h,2h>dl;前部上下两轮中心连线与上部两轮中心连线的交角、后部上下两轮中心连线与上部两轮中心连线的交角均为20°~40°左右(如果交角为30°,则上部两轮中心距离约为l+2h·tg60°)。本技术所能越过台阶的高度主要取决于h的大小,可能越过台阶的最大高度为h。采用宽履带小间距的结构。如图1、3所示,若车身履带部宽度为W,履带内缘间距S,S≤14W,]]>每根履带宽 有利于在窄小的路面行走,路面最小宽度约为S+10mm。如图3所示,履带与路面接触的表面内侧部分向内倾斜,倾斜部分水平宽度约为单根履带宽的三分之二,即 倾斜度约5°~15°,有利于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走。图1中的转向机构为安装在车底中部的一个可旋转轮子3,可旋转的角度≥90°。如图4所示,轮子3通过销轴8与支撑杆7连接,支撑杆7通过弹簧6与支撑座9连接。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轮子中心高度随路面状态变化。在弹簧处于松弛状态时,转向轮外缘凸出履带外表平面p1;弹簧压缩最大长度p时,转向轮外缘凹进履带外表平面p2,则p=p1+p2。本技术既可由人力推动,又可使用机械动力。机动的履带式运输车可用内燃机或电动机做动力,其车厢结构应该十分紧凑,以利于安装有关机械。权利要求1.一种适合于田间小路的履带式运输车,其行走部分由履带、履带轮及其支承轴组成,其特征是两根履带间距较小、并且与路面接触的表面内侧部分倾斜成“八”字形,每根履带在车前部和车后部有较大的悬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运输车,其特征还有每根履带与路面接触的表面内侧部分向内倾斜,倾斜部分水平宽度约为单根履带宽的三分之二,倾斜度约5°~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运输车,其特征还有履带内缘间距小于车身履带部宽度的四分之一,每根履带的宽度大于车身履带部宽度的八分之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运输车,其特征还有每根履带在行走部件前、后端包裹的四个轮子分布在一个倒梯形的四个顶点上,使行走部件前、后端履带面倾斜,并与底面呈20°~40°交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运输车,其特征还有转向轮支承处有弹簧,转向轮中心高度随路面状态变化。专利摘要本专利设计一种适合于在田间小路上运载货物的履带式运输车,属于无轨陆用车辆
,可在山地或丘陵中的田埂、羊肠小道上行走。该运输车的行走部分的两根履带间距较小并且底面内侧部分倾斜成“八”字形,每根履带在车前部和车后部有较大的悬起。在窄小而凹凸不平的道路行走时,两根履带较小的间距保证窄小的路面不会陷入履带之间,“八”字形的履带结构使履带能与路面保持多处接触,保证车身平稳;在上、下宽度不大而高度较大的台阶时,履带前端较大的悬起部分能够接触到台阶凸棱,并通过履带对凸棱的“抓力”,使车子爬上台阶。文档编号B62D55/07GK2758158SQ20042006892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5日专利技术者刘继常 申请人:刘继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于田间小路的履带式运输车,其行走部分由履带、履带轮及其支承轴组成,其特征是:两根履带间距较小、并且与路面接触的表面内侧部分倾斜成“八”字形,每根履带在车前部和车后部有较大的悬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常
申请(专利权)人:刘继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