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内置式单后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5644 阅读:3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内置式单后减震装置,涉及摩托车后轮减震结构改进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减震器(3)的上端与车架主体(1)的上主骨架铰架,下端与一个减震推进结构铰接,该减震推进结构一端与后摇架(7)成铰接,另一端与车架主体(1)的下端成铰接,后摇架(7)与车架主体(1)成铰接。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题设计的减震装置,结构紧凑、外形美观、结构件强度高、刚性好、可延长减震器寿命30%。(*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后轮减震装置的改进专利技术。在现有的技术中,摩托车后摇架连接两个减震器下端,两个减震器上端连接于车架主体上。当摩托车后轮受力时,两个减震器发挥减震作用。但由于摩托车后轮受力时,其震动直接作用于减震器上,减震器运动比较剧烈,容易损坏,使用寿命较短,维修率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摩托车后轮内置式单减震装置,以达到减少减震器运动幅度程度、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本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包括车架主体,还包括单减震器的上端与车架上支架的连接孔用活动节连接,所述的车架上支架固定设置在车架主体的上主骨架上,单减震器的下端与后铰架的连接孔用活动节连接,后铰架一端与前铰架的一端铰接,前铰架的另一端与下支架铰接,下支架固定设置在车架主体的下主骨架上,后铰架的另一端与后摇架铰接,后摇架的一端安装摩托车后轮,另一端与车架主体铰接;所述的后铰架与后摇架的铰接部位由固定套、活动套、铰链轴所组成。按本技术主题设计的摩托车内置式后单减震装置,其结构紧凑合理,整车外形美观,结构件强度高,刚性好、机构柔性好、运动灵活、安全可靠,减震性能特别好,骑乘特别舒适,可延长减震器寿命30%。本技术有如下附图附图说明图1 技术的主视图图2 技术的俯视图图3 技术的A—A向视图附图表示了本技术的结构,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包括车架主体(1),所述的单减震器(3)设置于车架主体(1)中间部位,所述的单减震器(3)的上端与车架上支架(2)的连接孔用活动节连接,所述的车架上支架(2)固定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上主骨架上,单减震器(3)的下端与后铰架(8)的连接孔用活动节连接,后铰架(8)的一端与前铰架(10)的一端铰接,前铰架(10)的另一端与下支架(5)铰接,下支架(5)固定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下主骨架上,后铰架(8)的另一端与后摇架(7)铰接,后摇架(7)一端安装摩托车后轮,另一端与车架主体(1)中部相铰接。所述的后铰架(8)与后摇架(7)的铰接部位由固定套(13)、活动套(12)、铰链轴(11)组成。当摩托车后轮受力向上震动时,在现有技术中,受力的方向直接作用于摩托车外置式后双减震器,减震器无论从运动幅度还是从工作程度来说,经不住长时间使用,寿命短,返修率高。再说这样外置式设计,外形并不美观,结构件强度也不是很高。按本技术主题设计改为内置式单减震器,后轮受力向上时使后摇架上升,后摇架带动前、后铰架及活动节,使内置减震装置向上移动,即四连杆机构(减震装置、后摇架、前、后铰架等)间相对运动轻微压缩单减震装置达到减震目的。这样就避免后轮受力时的直接作用,对减震器可以说是个有效的保护,减震器的寿命得以延长。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内置式单后减震装置,包括车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器(3)的上端与车架主体(1)的上主骨架铰接,减震器(3)的下端与减震推进结构铰接,该减震推进结构一端与后摇架(7)铰接,另一端与车架主体(1)的下主骨架铰接,后摇架(7)一端安装摩托车后轮,另一端与车架主体(1)相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内置式后单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推进结构由后铰架(8)与前铰架(10)铰接而成,后铰架(8)另一端与后摇架(7)铰接,后铰架(8)与减震器(3)的下端相铰接,前铰架(10)与车架主体(1)的下主骨架铰接。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内置式单后减震装置,涉及摩托车后轮减震结构改进专利技术,包括减震器(3)的上端与车架主体(1)的上主骨架铰架,下端与一个减震推进结构铰接,该减震推进结构一端与后摇架(7)成铰接,另一端与车架主体(1)的下端成铰接,后摇架(7)与车架主体(1)成铰接。按本技术主题设计的减震装置,结构紧凑、外形美观、结构件强度高、刚性好、可延长减震器寿命30%。文档编号B62D25/04GK2412809SQ00206770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张锋 申请人:浙江浦发嘉峰摩托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内置式单后减震装置,包括车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器(3)的上端与车架主体(1)的上主骨架铰接,减震器(3)的下端与减震推进结构铰接,该减震推进结构一端与后摇架(7)铰接,另一端与车架主体(1)的下主骨架铰接,后摇架(7)一端安装摩托车后轮,另一端与车架主体(1)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浦发嘉峰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