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机构、加速机构、发电装置、发送装置及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4184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一种操作所需的力较小的恢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式的恢复机构(10)具备在操作部(11)和动作部(12)之间产生作用的第一弹簧(1)、在操作部(11)和基部(13)之间产生作用的第二弹簧(2)。操作部(1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弹簧(2)的作用方向与操作部(1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弹簧(2)的作用方向不平行。第二弹簧(2)的力中的操作部(11)的运动方向的成分,与操作部(11)处于第一位置时相比,操作部(11)处于第二位置时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恢复机构、加速机构以及具备恢复机构的发电装置、发送装置及开关 目.0
技术介绍
开关等操作部的恢复机构要求操作部可靠地恢复的位置。另一方面,恢复机构要求能够以更小的力操作操作部。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通过由两个弹簧构成的合成弹簧机构对操作杆赋予力的卡止片安装装置。合成弹簧机构使操作杆恢复。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具备磁铁、线圈、可动部及弹簧,将可动部的机械能量转换成电能的电磁能量转换器。在可动部上连接有弹簧,弹簧对可动部施力,以使可动部恢复到规定的位置。例如,在通过动作部的位移引起的电磁感应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中,动作部快速位移一方的发电效率提高。在这种发电装置中,在通过恢复机构使动作部自恢复的情况下,要求操作所需的力较小及动作部相对于操作高速地位移。另外,即使发电装置以外,有时对恢复机构也要求操作所需的力小及动作部相对于操作高速地位移。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7 - 61431号公报(1995年3月7日公开),,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285487号说明书(2011年11月24日公开)在专利文献I的构成中,发挥作用的动作部和利用者操作的操作部的位置关系一定,故而不能使动作部相对于操作高速地位移。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在发挥作用的可动部上直接连接有恢复用的弹簧,故而操作可动部所需的力较大。另外,也不能使可动部相对于操作高速地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目的在于实现操作所需的力较小,且动作部相对于操作能够高速地位移的恢复机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操作部及动作部的恢复机构,具备操作部、动作部、基部、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动作部之间产生作用的第一弹簧、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基部之间产生作用的第二弹簧,所述操作部通过外力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并且通过从所述第二弹簧赋予的力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所述动作部根据所述操作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而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弹簧通过由对所述操作部施加的外力及从所述第二弹簧赋予的力的至少任一方蓄积的弹性能量而使所述动作部运动,所述第二弹簧通过由对所述操作部施加的外力蓄积的弹性能量而使所述操作部恢复到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动作部处于所述第三位置及所述第四位置中的至少任一位置的情况下,对所述动作部作用要将所述动作部保持在该位置的保持力,所述操作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弹簧的力施加于所述操作部的方向与所述操作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簧的力施加于所述操作部的方向不平行,对所述第二弹簧的力中的所述操作部的运动方向的成分而言,将所述操作部恢复的方向设为正,与所述操作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所述操作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所述操作部的运动方向的成分较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作部的加速机构,其具备操作部、动作部、基部、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动作部之间产生作用的第一弹簧、在所述动作部和所述基部之间产生作用的第三弹簧,所述操作部通过外力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所述动作部根据所述操作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而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弹簧通过由对所述操作部施加的外力蓄积的弹性能量而使所述动作部运动,在所述动作部处于所述第三位置及所述第四位置中的至少任一位置的情况下,对所述动作部作用要将所述动作部保持在该位置的保持力,所述动作部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三弹簧的力施加于所述动作部的方向与所述动作部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三弹簧的力施加于所述动作部的方向不平行,对所述第三弹簧的力中的所述动作部的运动方向的成分而言,将所述动作部从所述第四位置恢复到所述第三位置的方向设为正,与所述动作部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相比,所述动作部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的所述动作部的运动方向的成分较小。根据本专利技术,不管操作速度如何都能够使动作部高速地运动。另外,能够降低操作部的操作所需的外力的最大值。【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恢复机构的概略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上述恢复机构的操作及恢复的动作的概要的图;图3是表示上述恢复机构的FS特性的图;图4是表示上述恢复机构的FS特性的具体例的图;图5是表示保持力的具体例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恢复机构的操作及恢复的动作的概要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恢复机构的操作及恢复的动作的概要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恢复机构的操作及恢复的动作的概要的图;图9是表示第二弹簧的具体例的图;图10是表示相对于操作部对称地配置两个第二弹簧的构成的图;图11是表示第一弹簧的变形例的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恢复机构的构成的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恢复机构的构成的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构成的侧面图;图15是表示上述开关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上述开关装置的发电模块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上述发电模块的构成的正面图;图18是表示具备可旋转的杆的限位开关的构成的图;图19是表示参考例I的恢复机构的操作及恢复的动作的概要的图;图20是表示参考例I的恢复机构的FS特性的图;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恢复机构的操作及恢复的动作的概要的图;图22是表示上述恢复机构的FS特性的图;图2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恢复机构的结构及FS特性的图。标记说明1:第一弹簧2:第二弹簧3:第三弹簧4:第四弹簧5:第五弹簧10、30?36:恢复机构11:操作部Ila:操作点12:动作部12a:动作点12e:连接点13:基部14:柱塞21a,21b:磁铁23a、23b:粘接体24:弹性体40:开关装置41:框体42:线圈43a、43b:磁轭44:磁铁45:发送装置50、51:恢复机构(加速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说明,在各项目中,有时对与上述项目所示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首先,对参考例的恢复机构进行说明。〔参考例I〕图19是表示参考例I的恢复机构100的操作及恢复的动作的概要的图。恢复机构100具备操作部101、动作部102、基部103、加速用弹簧111及恢复用弹簧112。加速用弹簧111将操作部101和动作部102连接。恢复用弹簧112将操作部101和基部103连接。恢复用弹簧112对操作部101作用的方向与加速用弹簧111对操作部101作用的方向平行。操作部101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位移。动作部102可以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位移。基部103被固定。操作部101可位移的方向、动作部102可位移的方向、恢复用弹簧112的作用方向及加速用弹簧111的作用方向相互平行。在动作部102处于第三位置时,对动作部102作用要将动作部102保持在第三位置的保持力。在动作部102处于第四位置时,对动作部102作用要将动作部102保持在第四位置的保持力。图19 (a)表示恢复机构100的初始状态。初始状态是未对操作部101施加外力的状态。初始状态下,动作部102通过保持力而保持在第三位置。另外,初始状态下,操作部101通过压缩的恢复用弹簧112的恢复力被向第一位置压靠。图19(b)表示施加对操作部101操作的力(操作力)而使操作部101位移的状态。当对操作部101施加作为外力的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恢复机构,其为操作部及动作部的恢复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操作部、动作部、基部、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动作部之间产生作用的第一弹簧、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基部之间产生作用的第二弹簧,所述操作部通过外力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并且通过从所述第二弹簧赋予的力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所述动作部根据所述操作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而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弹簧通过由对所述操作部施加的外力及从所述第二弹簧赋予的力的至少任一方蓄积的弹性能量而使所述动作部运动,所述第二弹簧通过由对所述操作部施加的外力蓄积的弹性能量而使所述操作部恢复到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动作部处于所述第三位置及所述第四位置中的至少任一位置的情况下,对所述动作部作用要将所述动作部保持在该位置的保持力,所述操作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弹簧的力施加于所述操作部的方向与所述操作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簧的力施加于所述操作部的方向不平行,对所述第二弹簧的力中的所述操作部的运动方向的成分而言,将所述操作部恢复的方向设为正,与所述操作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所述操作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所述操作部的运动方向的成分较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中阳平西牧悟和田真月森一如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