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91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量泵,其中,沿着凸轮环(8)的一个摆动方向设置有第一液体压力腔室(21),沿着另一方向设置有第二液体压力腔室(22),并且具有用于朝向第二液体压力腔室(22)推压所述凸轮环(8)的弹簧(17)。在凸轮环(8)之内,偏心地设置具有多个叶片(27)的转子。计量孔(136)设置在从泵排出的高压液体的排液通道(135)的中部,并且控制阀由于该计量孔(136)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压力差而致动。第一液体压力腔室(21)内的液体压力通过控制阀(123)的致动而控制。第二液体压力腔室(22)与控制阀(123)阻断,以在任何时候导入抽吸侧上的压力。为了在扩大泵腔室(11)的方向上返回凸轮环(8),凸轮环(8)的内部压力施加在该返回方向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量泵,该变量泵例如用作一个用于汽车动力转向装置的液压动力源。
技术介绍
一种根据相关现有技术的此类型变量泵是公知的,比如在JP-A-6-200883中公开的变量泵,其中通过增大或减小一个泵腔室的容积来控制排出流量。参照图9至12,下面将对在该公告中公开的变量泵进行描述。图9是一个根据相关现有技术的变量泵的横剖视图,该剖视面垂直于驱动轴的轴线取得;图10是根据相关现有技术的所述变量泵的剖视图,该剖视面沿着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取得。图11和12是两个剖视图,示出了一个控制阀和一条排液通道的构造。在这些图中,附图标记2指代变量泵的泵体(变量泵整体由附图标记1进行标识),该泵体2具有一个前部本体4,该前部本体4如同一个位于附图10左侧的杯子,和一个后部本体5,该后部本体5如同一个位于附图10右侧的平板。前部本体4具有一个圆形内凹部分6,该圆形内凹部分6敞口于图10的右侧,在该内凹部分6内部插入包括一个压力板7、一个凸轮环8、一个转子3和一个接合环9(a adapter ring)的泵组件。一个形成于后部本体5前表面上的圆形外凸部分5a装配在前部本体4上的一个开口部分中,并且该前部本体4与后部本体5由一个紧固螺栓10紧固,以对前部本体4上的圆形内凹部分6进行封闭。正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后部本体5上的圆形外凸部分5a构成了泵腔室11的一个侧壁,并且借助于环绕该圆形外凸部分5a的外周表面附着的一个O形圈12防止高压油从泵体2中泄漏出来。设置在圆形外凸部分6的底面上用于前部本体4的压力板7,具有一个圆形平板部分7a,该圆形平板部分7a构成了泵腔室11的另外一个侧壁;和一个圆筒形部分7b,该圆筒形部分7b形成在圆形平板部分7a上的一个轴向中心,其中,这个圆形平板部分7a与前部本体4上的圆形内凹部分6的内周表面相配合。环绕这个圆形平板部分7a的外圆周附着有一个O形圈13,以防止高压的油通过圆形平板部分7a与前部本体4之间的间隙泄漏。压力板7设置在前部本体4上的圆形内凹部分6的底面一侧上。接合环9装配在压力板7的外周部分上。凸轮环8和转子3被容置于这个接合环9的内侧。凸轮环8作用为增大和缩小该变量泵1的泵容积,并且被接合环9承载,以便环绕密封销14(a seal pin)进行摆动,该密封销14作为一个摆动支点设置在接合环9的内圆周上和图9的下侧上。另外,凸轮环8在推压装置15的作用下被推压到附图9的左侧。该推压装置15具有螺接在前部本体4中的插塞16,和一个弹性固附在插塞16与凸轮环8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17。该压缩螺旋弹簧17被插入穿过一个形成于接合环9上的通孔9a,与凸轮环8发生接触。通过选择性地将高压油从一个控制阀23供送到沿着一个摆动方向形成的第一液压腔室21中(位于附图9的左侧)或供送到一个沿着另一摆动方向形成的第二液压腔室22内,凸轮环8将往复摆动。第一液压腔室21和第二液压腔室22由密封销14和密封件24分隔开来,密封件24被固附在与凸轮环8上的密封销14轴向对称的位置处。液压腔室21和22之间的密封由密封销14和密封件24保持。被设置在凸轮环8内侧的转子2被连接在一根驱动轴25上,该驱动轴25具有从一个未示出的发动机传递来的动能,并且转子2具有多个叶片27,这些叶片27被安装成能够从其外圆周显露出来,并且能够沿着凸轮环8的内圆周凸轮表面进行滑动。用于旋动转子3的驱动轴25经由轴承28、29和30可旋转地支撑在泵体2内部。转子3由驱动轴25沿着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如箭头所示)旋转。如图10所示,该变量泵1通过一个抽吸开口32将工作油从一根抽吸导管31和一条抽吸通道31a抽吸到泵腔室11内,其中所述抽吸导管31和抽吸通道31a被固定在后部本体5上,所述抽吸开口32形成于后部本体5上的外凸部分5a中。另外,被抽吸到泵腔室11内的工作油通过一个排液开口33排入到一个排液压力腔室34内,其中所述排液开口33形成于压力板7上的圆形平板部分7a中,所述排液压力腔室34形成于前部本体4的底部上。在如同图9中所示,凸轮环8摆动到左侧的状态下,该变量泵1的排出流量最大,并且当凸轮环8摆动到图9的右侧时,排量下降。排液压力腔室34呈圆环状形成于压力板7上圆筒部分7b的外圆周与圆形内凹部分6的底面之间。在图10中,排液通道35连接在排液压力腔室34的上部。从泵腔室11排向排液压力腔室34的高压油通过这个排液通道35被送入动力转向装置PS中。正如在图10中所示出的那样,排液通道35具有一个径向部分35a,该径向部分35a沿着转子3径向从排液压力腔室34向外延伸;和一个横向部分35b,该横向部分35b沿着垂直于径向部分35a的方向进行延伸。用于将高压的油供送至动力转向装置PS的供油导管(未示出)连接到这个横向部分35b的一个端部上。另外,排液通道35的横向部分35b设置有一个计量孔36(参见图11)。控制阀23具有一个阀芯38,该阀芯38可滑动地装配在一个成形于前部本体4中的阀孔37内侧。阀芯38将阀孔37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至第四油腔41至44,并且在被设置于第四油腔44内的压缩螺旋弹簧45偏压在图11和12的左侧。第一油腔41经由连接通道46一直连接到计量孔36的上游侧,该计量孔36形成于排液通道35的横向部分35b内。第二油腔42经由连接通道47和48(参见图10)与后部本体5上的抽吸开口32相连通。正如在图11中所示出的那样,在阀芯38受到压缩螺旋弹簧45的压力并压靠到一个挡块49上的状态下,第三油腔43通过连通通道50连接到计量孔36的上游侧,第四油腔44通过连通通道51连接到计量孔36的下游侧上。同样,正如在图9中所示出的那样,第四油腔44经由一个形成于阀芯38内的减压阀52与第二油腔42相连通。正如在图9中所示出的那样,控制阀23的阀孔37通过第一连接通道53与第一液体压力腔室21相连通,并且通过第二连接通道54与第二液体压力腔室22相连通。连接通道53和54在阀孔37侧面上的开口位置被设定成,在阀芯38压靠到挡块49上的状态下,正如图11中所示出的那样,第一连接通道53与第二油腔42相连通,而第二连接通道54与第三油腔43相连通,或者,在阀芯38移动到右侧的状态下,正如在图12中所示出的那样,第一连接通道53与第一油腔41相连通,而第二连接通道54与第二油腔42相连通。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前述构造的变量泵1中,当发动机速度处于包含怠速在内的较低转速范围内时(附图13中由A至B的范围内),控制阀23中的阀芯38被压缩螺旋弹簧45的弹力压靠在挡块49上,正如图11中所示出的那样。这是因为计量孔36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的压力差较小。在这种状态下,抽吸开口32内的压力从控制阀23中的第二油腔42施加到第一压力腔室21内,并且一个排液压力(计量孔36的上游压力)从第三油腔43施加到第二液体压力腔室22内。从而,凸轮环8保持如图9所示的位置处,以便在转子3与凸轮环8之间形成的泵腔室11的泵容积最大,并且排出流量也最大。如果发动机的速度提高,并且流过排液通道35的高压油的流速增大,那么在计量孔36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就会存在较大的压力差。随着计量孔36上游侧的压力不断增大,控制阀23内第一油腔41中的压力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量泵,包括: 可摆动地承载在两侧的平板之间的凸轮环; 沿着凸轮环一个摆动方向形成的第一液体压力腔室; 沿着凸轮环的另一摆动方向设置的第二液体压力腔室; 用于朝向第一液体压力腔室推压所述凸轮环的推压装置,该推压装置设置在第二液体压力腔室的一侧上; 偏心地设置在凸轮环内部的转子,该转子在其外圆周上具有多个叶片; 设置在用于从泵中排出的高压液体的排液通道的中部的计量孔;以及 控制阀,该控制阀由计量孔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压力差致动, 其中,第一和第二液体压力腔室中至少一个内的液体压力通过控制阀的致动而得以控制,以摆动所述凸轮环; 第一液体压力腔室连接到所述控制阀上,以控制第一液体压力腔室内的液体压力; 第二液体压力腔室与所述控制阀阻断开,并且在任何时候均与泵的抽吸侧相连通;并且 凸轮环内部的内部压力施加在凸轮环的一个摆动方向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野一义
申请(专利权)人:尤尼西亚JKC控制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